第4章 “孤独死”并不可怕
如果你害怕自己“孤独死”后才被发现,那我想对你说……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  作者:上野千鹤子

我30多岁离婚,一个人过了30年。因为没有孩子,所以我一直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但现在老了,我很惊慌。我很担心再这样下去,说不定某一天我就孤独地死去了,死后才被人发现。

经常会有人跟我诉说上面的这种烦恼。对此,我想说:完全不用担心!

“孤独死”一词广为人知,是因为从事后事处理工作的吉田太一写了一本畅销书,叫《遗物整理人所看到的!》(扶桑社文库,2009年)。有的死者,死后好几周甚至好几个月后才被发现。有些遗体在炎热的夏天里都融化了,渗到榻榻米上,那真是臭气熏天,邻居实在忍不下去了终于报警,于是房东也来了,打开门一看……那扑面而来的恶臭,就连读者都能感同身受,仿佛置身现场。

不过,我读完该书以后,却松了一口气。因为,根据这本书,孤独死的人绝大多数是男性,而且年龄都是55岁到60多岁的。这些人甚至都不算是老年人(在日本,65岁以上的人才算是老年人)。也就是说,从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孤独死其实是属于中老年男性,而非老年女性的问题。

孤独死的人,生前就过着孤立无援的生活。孤立无援的生活会导致孤独死,所以只要活着的时候不是孤立无援,就不必害怕会孤独死。独居女性完全不用害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和男性独居者不同,很多女性独居者都有自己的朋友圈。

说到这,有一点让我觉得很纳闷。日本社会认为上班族是社会人,但不认为家庭主妇是社会人,可奇怪的是,男性上班族多年工作所积攒下来的社会经验和人脉,在他们老了以后却派不上一丁点用场。有的人会说,男性上班族积攒的不是作为“工作人”的经验和人脉,而只是作为“公司人”的经验和人脉。既然是“公司人”,那离开公司以后派不上用场也是很正常的。而且,男性的社会经验人脉大多是基于利害关系的,没了利害关系,可能也就不会来往了。顺便说一句,我从来不认为男性是理性生物(笑~)。因为很多男性并不是靠理性,而是靠利害关系驱动的。

孤独死的男性生前之所以会过上孤立无援的生活,和这些人没有家人有关系。他们有很多人是没有结婚或者已离婚的。就“终身未婚率”(指年满50岁尚未有过结婚经历的比率)来看,男性已经达到四分之一,女性则是七分之一。而30~39岁这个年龄段的未婚率,据说男性是三分之一,女性则是四分之一。如果这些人一直不结婚的话,将来“终身未婚率”也会不断上升吧。

离了婚的人,虽然都有过自己的家庭,但离婚后的男性和女性,生活截然不同。日本法律规定,离婚以后父母双方只有一方可以拥有孩子的监护权,而最终母亲拥有监护权的情况占到了80%以上。离婚后的女性,虽然是单身,但很可能会成为单亲妈妈,且一直单身,不再结婚。她们可能会遭受贫困,但她们和自己辛苦拉扯大的孩子之间是有牵绊的。与此相对,在日本,离婚后的男性,不仅倾向于放弃孩子的监护权,而且往往不会足额支付精神损失费给女方,就连事先商量好的孩子抚养费也会经常拖延。也就是说,离婚以后,日本的父亲往往会轻易抛弃原来的家人,而作为“回报”,他也会被家人抛弃。其实,在离婚之前,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大多早就已经疏远了,所以离婚时,当那些大一点的、能够表达自己意愿的孩子被问到要跟谁过的时候,大多是选母亲,不选父亲。

一说到离婚后的独居男性,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清原和博——曾经的棒球英雄。他和妻子离婚后,越来越依赖毒品,最终被逮捕了。能够填补他的空虚和孤独的竟然只剩下毒品了,这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即便是他这样一个将身体和意志都锤炼得十分坚强的英雄,内心竟然也这般脆弱。

上一章:“在家独... 下一章:“孤独死...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