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抛开拯救的幻想

为什么爱会伤人  作者:拉玛尼·德瓦苏拉

童话故事里,公主亲吻青蛙,青蛙就变成了王子;而在现实生活中,公主亲吻王子,王子就变成了青蛙。

——保罗·科埃略[巴西著名作家,作品语言富有诗意和哲理,内容涉及宗教、魔法、神秘传说等,带有奇幻色彩。他著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the Alchemist),位居《纽约时报》畅销榜长达427周,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译者注)]


还记得《美女与野兽》这个故事吗?最初这是一个法国民间故事,后来经过不断修改,最终成了一部迪士尼的经典之作。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故事,诠释了我们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有关拯救和救赎的神话,正是因为这一神话,不知将多少人囿于与自恋者的感情困境中。

一个名叫贝尔(有的版本中是其他美丽的名字)的年轻美丽女孩和当商人的父亲生活在一起(某些版本中她还有两个自私贪婪的姐姐)。后来父亲破产了,需要外出处理一些生意上的问题,问几个女儿需要什么,贪婪的姐姐们要求给她们带回漂亮的衣服和珠宝,而贝儿只要求带一朵玫瑰花,因为家业衰败,花园里的花都凋零了。

结果父亲在森林里迷了路,误打误撞走进了一座住着野兽的城堡里,野兽给他提供了衣服、珠宝和食物。但是父亲从花园里摘了一朵玫瑰花,这一举动激怒了野兽,指责商人偷了城堡里最珍贵的财产。父亲解释说这是送给他最小、最漂亮的女儿的小礼物,最后野兽同意父亲拿走玫瑰送给女儿,但他必须再回到城堡来。

作为女儿的贝尔温柔体贴,自愿代替父亲回到野兽的城堡,并被野兽囚禁起来。之后的情节因为版本不同,她的经历有所不同,但基本情节都一样:野兽给她送了很多礼物,给予她奢华的生活——锦衣玉食、美酒珠宝——但条件是她不能离开城堡(自恋者的控制)。这头野兽时不时就会咆哮发怒,但贝尔认为在她的善良和关心下,他终会被感化(拯救的幻想)。为了缓解现实状态,贝尔想象着她是和一位英俊的王子生活在一起,而这位王子此时就被囚禁在城堡中的某个地方,并幻想着有朝一日他会出现在她眼前并拯救她。

野兽难得大发善心,同意贝尔回去看望她的家人,但必须保证一周内再回来。他还给她准备了一些物品,其中包括一面魔镜,有了这面魔镜,即使她不在城堡也能看到城堡发生的事情。一周过去后,她没有返回,因为父亲生病了,两个姐姐的行为让她难以离开。但是,违背了对野兽的承诺她也深感内疚,于是她拿出了魔镜。她从魔镜中看到野兽因失望和她的抛弃而崩溃,面容一天比一天憔悴。

贝尔冲回城堡,看见他正在痛苦中挣扎,已经奄奄一息了。她哭着俯在他身上,感谢他的善良和热情,并为没有按时回来而道歉。她俯下身,用真挚的爱亲吻了他,因为她感觉到他野兽般的外表下其实有一颗脆弱却充满爱意的心。哇!野兽瞬间变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他眼中的愤怒消失了,闪现的是爱意和友善。他解释说,多年前一个女巫对他施了咒语,只有获得一位纯洁善良的姑娘的爱,这个咒语才能被解除。

城堡如被施了魔法一般,从破败不堪恢复到原来的富丽堂皇,贝尔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们要是能对这个故事的策划者提起集体诉讼就好了。这种拯救幻想对你意味着什么?你是否仍抱着一丝希望,幻想着你那自恋的伴侣有朝一日也变成王子?你是不是认为只要给予他足够的爱、关注和赞美就能改变他?如果你陷入了期待拯救的幻想,就不要期望幸福的结局。

拯救的幻想

拯救的幻想是年复一年维系与自恋者感情的因素,无论男女无一例外。有了希望,生活之船就不会沉;一旦希望破灭,也就没有了奋斗的动力。希望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幻觉,大多数情况下两者兼而有之。前面章节中提到的认知否定行为是产生拯救幻想的关键。其他问题诸如自我怀疑、内疚感、恐惧感以及流行童话故事中“如果你足够爱一个人,他就会为你而改变”的思想,也是人们愿意花费几十年的光阴为感情奋斗的原因。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都要努力“做好”“更加努力”。如果你阅读过那些关于爱情的经典书籍,里面都是教你如何更加主动地沟通,如何更加忠情,如何用心经营你的感情。这些当然都是好建议,但前提是你爱的那个人心中有你,愿意倾听!

克尔凯郭尔说过:“真正的爱是主动的爱,而不是被动的爱。”但是如果爱不是相互的,而只是一厢情愿,那么这样的爱情一定让人精疲力竭,甚至堕落绝望。拯救的幻想深植于公众意识之中。此外,如果你的父母是那种需要拯救的人或者你自己从小就开始照顾他人(例如,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或者担负着照顾生病或受伤的父母的责任;或者你不得不照顾年幼的孩子,你一直都在为别人而活),这样的成长经历很容易让你形成“爱越多收获越多”的思想:只要付出得越多,爱得越深,回报就越多。然而,感情并不是这种简单的线性思维。这种思维可能适用于工厂——工作越努力,生产的产品就越多——但这种思想不适用于感情,特别是与自恋者的感情。

此时,如果把生活中“再努力一点,伴侣就会在意你”这个选项删除,你就会变得愤怒、困惑和沮丧。你的感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毫无意义。我所采访过的人大部分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保持着清醒理智,“如果生活中的其他事让我如此长时间地感到沮丧,我就会辞职,结束友谊,不与家人联系,总之什么让我感到沮丧我就不做什么”。但是人们在感情中就没有这么理智,即使已有种种证据提醒我们结束,我们仍会坚持下去。

我们的基因中就存在拯救的幻想,然而正是这种拯救的幻想让我们生活中的野兽逃脱了太多惩罚。我们的文化崇尚救赎故事,许多人都想成为救世主。即使这段感情已经侵蚀了你的自尊、自我价值、决策能力,让你一生都萦绕着自我怀疑,也仍然锲而不舍,垂死挣扎。爱是一种救赎,心理健康的人体验到爱时,他们会敞开心扉,正视自我,不断成长,在困境中积蓄力量。爱是人类的重要体验之一,但是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付出爱”而不是“获得爱”。我这样说并不是为了抨击有些人的爱情观。

如果你在感情中忍受着前面我们讨论过的所有不健康行为模式,就说明你的感情是有问题的。如果你坚信你的爱、付出和支持会改变你那病态自恋的伴侣,那么请三思。人格模式往往根深蒂固——拯救法则是行不通的。你也有可能一直在转换策略:时而支持,时而关爱,时而退避,时而安静。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是合理的;尝试多种策略,收集数据,找出效果最好的方法(由于自恋者难以预测,所以有可能所有方法都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概率不亚于在赌桌上赢钱)。但是,结局——坚持改变伴侣——是不可能实现的,你也不可能看到改变。你的这种行为模式就像不断往墙上扔各种东西,看最终什么能粘在墙上一样。但很有可能什么都粘不上。

脆弱与拯救

有时你的伴侣可能也有短暂的转变,这反而更让人困惑。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恋者是漠然冷淡的,但在某些情况下——面临巨大压力,遭受重大损失,害怕担忧时——他们会聆听,会振作精神,也会遵守道德行为准则。与普通人相比,自恋者更加脆弱。他们的脆弱正好与人们的拯救幻想完美契合。显然,试图拯救一个自大自负、傲慢无礼、自命不凡的人并非易事。但是,当那个自大自负、傲慢无礼、自命不凡的人感受到威胁时,就会变得异常脆弱,此时你的拯救幻想或许能起点作用。而此时的自恋者通常会靠近你,依赖你,期待你的安慰和支持,甚至一段时间内让你感觉他变得正常了,也在意你了。他们表现出的脆弱时刻重新燃起你的拯救幻想。然而,仅仅几周、几个月或者几年后,他们又重现本性。脆弱性是自恋的一种复杂而微妙的临床征象,正是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脆弱小插曲,让作为伴侣的你深陷感情困境中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你以为“他哭了,他改变了”。不,你错了。他们唱的仍然是同一首歌,只不过是换了个曲调而已。

挑战

本部分引出了“挑战”的概念。把感情视为“挑战”或战利品,这种思想不仅奇怪,听着还有些令人不安。这种可悲的现象可能是竞争社会下的一个副产品,也可能是达尔文式获得“最适合”伴侣的产物。设法赢得“根本无法赢得”的自恋者作为伴侣的想法本就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如果你真能赢得这个冷漠淡然的自恋者,那你一定就是当之无愧的“胜利者”或“救世主”。你就是唯一一个能够拯救他的人。显然,在感情中,这种竞争思想本身就是不健康的。诚然,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具有竞争力,挑战也能让我们时刻警惕。事实上,那些爱情大师以及爱情典籍都将爱情描述成了一部《孙子兵法》。我们的文化将爱情视为“挑战”,由于自恋者更善于这种爱情游戏,因此在恋爱阶段总能上演帽子戏法[体育领域术语,指在足球比赛中,一名队员3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但不包括在决定比赛胜负的点球大战中的进球。因此,人们常用“帽子戏法”形容连续3次的成功。(译者注)],引你上钩,蒙蔽你的双眼。

具有挑战性的爱情一开始的确让人跃跃欲试,但是除非你付出的努力能够始终得到尊重,否则挑战就失去了意义。例如,你为伴侣付出了努力,不仅自己感到快乐,他也会注意到你的付出并感激你的付出,同时也愿意为你付出,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你们之间的感情模式。这样的感情才称得上是一曲完美默契的双人芭蕾舞。然而,现实生活中,你为自恋伴侣付出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却仍未能让他满意,最终才意识到你们的感情原来一直都只是一条单行道。只有你独自在付出,再付出,再付出。刚开始时他或许还能对你的付出有所回应,但是很快你的付出就变成理所当然了。挑战过后,你就被牢牢锁定,他对你的尊重和关爱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感情中持有拯救的幻想是十分危险的,而通过应对挑战的形式赢得感情、投资感情也是有害的,在这样的感情中你将感受到无尽的挫折沮丧,出现我们上一章中讨论过的抑郁、焦虑和自我怀疑情况。

既然办法已经用尽,还有什么解决方案吗?夫妻心理疗法结束后,是选择听取建议还是一如既往?读了20本关于沟通和爱情的书之后,还是没有得到切实可行的建议怎么办?你几十年如一日地操持家务,教育孩子,塑形美容,不乱花钱,压制自己的需求,结果还是什么都没改变,怎么办?办法其实非常简单,但执行起来颇具挑战性,因为需要你重新编写、重新提交、重新启动以及重新塑造你的生活。这个办法的最理想之处就在于全程不需要你的伴侣参与——完全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这也将是你所听到的最不浪漫的建议:

管理自己的期望。

我们将在下一章更全面地探讨这方面的内容。现在,请记住最关键的一点,你必须100%地放弃你的拯救幻想。否则,如果你选择继续留在自恋者身边,你的拯救幻想终会将你一点一点地摧毁。既然你已经知道野兽永远不可能变成王子,你还是愿意选择留下,那该如何应对呢?如果你最终选择留下这条路,下一章将为你介绍一些实用策略,以助你生活得更加顺心。

上一章:第5章 下一章:第7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