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弟兄们”

少女中国  作者:滨田麻矢

《弟兄们》是1989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也是在这一年,“文革”后初登文坛,并已作为中坚作家站稳脚跟的王安忆陆续发表了《岗上的世纪》《神圣祭坛》等一系列雄心勃勃的作品。

《弟兄们》的故事始于南京一所大学的美术系。三个已婚的女学生相互称作“老大”、“老二”和“老三”(表示兄弟顺序),并试图发展出刘、关、张桃园结义一般的兄弟情谊。她们“样样事情都做得比男生出色”,房间更是“比男生宿舍还更脏更乱”,并且三人还“像真正的兄弟仨一般喝酒”。远离各自的伴侣,她们在学校这个避难所内,模仿永恒不变的“男性友谊”建立起彼此之间的羁绊,在彻夜不眠的夜晚互相倾诉最隐秘的心思,为保住已婚后的“半个自由身”,在凤凰山一起立下“这辈子绝不要孩子”的誓言。然而,随着毕业的临近,先是老三决定跟随丈夫回乡,告别自己的“兄弟”身份。随后,失去老三的老大和老二也在毕业以后彼此分别,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在南京担任美术老师的老二(老王)过着枯燥无味、日复一日的生活,但当怀孕的老大(老李)从上海前来探望她时,故事的齿轮再次转动起来。为避免想起老三的“永远缺席”,老大和老二决定互相改称对方的真名——老李和老王。再次相逢的她们如洪水决堤一般疯狂地为对方所吸引,以至老李的丈夫对两人的亲密姿态深感不悦,并设法分裂两人。但是导致她们的友谊走向破裂的并不是老李的丈夫,而是老李刚出生的孩子。

关于这部作品,一些先行研究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三个女人的友谊。例如,张京媛将《弟兄们》视为一部“旨在探索女性的意义,并指出男性逻各斯中心的意识形态是多么的扭曲和不足”的作品。戴锦华在接受张京媛论点的同时,认为主人公们的尝试——寻找“女性自我”的“精神冒险”——的最终受挫原因在于“女性”不过只是男性文化定义和构建的对象,她们的意义和命名只能在男性规定的前提下进行。收录了《弟兄们》英译本的选集也对其进行了解说,认为它表现出两个已婚女性对何为“女人”、何为“自我”的摸索,以及她们被“妻” “母”的职能所吞噬的过程。本章的考察基本承袭了以上先行研究,但笔者希望进一步关注的是学校(女生宿舍)这一孕育出“女之羁绊”的场所,以及小说描绘她们关系的叙述方法。为了探究这两个问题,有必要先概观一下共和国女学生的群像。

上一章:“文革”... 下一章:共和国...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