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向乳房的视线

少女中国  作者:滨田麻矢

在《同学少年都不贱》发表后,最具有争议性的是关于女学生们对性和身体的好奇心,以及女校内存在的同性恋倾向的描写。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对乳房的观察几乎出现在小说中登场的所有少女身上。恩娟“一直不瘦下来,加上丰满的乳房,就是中年妇人的体型”;朋友芷琪“看得出胸部曲线部位较低,但是坚实”;赵珏所爱慕的素容“有点男孩子气”,“露出沉甸甸坠着的乳房的线条”。

乳房成为女性美的象征,并不是十分久远的事情。在前现代中国,有为了让胸部尽可能地不明显而穿“束胸”的习惯。第一个站出来抨击这个习惯的人是被称为“性博士”的北京大学教授张竞生(1888——1970年)。1924年,关于“束胸”,张竞生这样写道:“我常说,不知何时这个反自然、不卫生、无美术的束奶头勾当,始与小脚、细腰及扁头诸恶俗同行抛弃!女子有大奶部,原本自然,何必害羞。况且奶头耸起于胸前,确是女子一种美象的表征。”两年后,张竞生出版了围绕着性觉醒的报告集《性史》,并进一步引起了轰动。

在《同学少年都不贱》中,通读过《性史》的赵珏被恩娟问及“性”问题时无法回答,于是赵珏画了一个像八卦图一样的画敷衍过去了。对于一个早熟的少女来说,描述自然的、不加任何修饰的性经历的《性史》一定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

就在这个时代,“胸部曲线”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凌叔华的短篇小说《说有这么一回事》与《性史》同年发表,讲述了两个女学生在学生话剧中扮演罗密欧和朱丽叶,并因戏而相爱的故事。小说还捕捉到了少女爱上同性,并意识到对方胸部曲线的悸动心情:

影曼含笑说着到云罗身旁,望着她敞开前胸露出粉玉似的胸口,顺着那大领窝望去,隐约看见那酥软微凸的乳房的曲线。

1927年,鲁迅在他的散文《忧“天乳”》中提到了广东的天乳运动(将胸部从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除此之外,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杂志《妇女杂志》在1917年就已经警告过束胸的危害,并且在20年代又发表了几篇文章来指出束缚胸部的不利影响。例如,在1927年的第13卷中,名为《论女妇缚胸的谬误》(署名夏克培)的文章呼吁解放胸部,理由是束胸将损害胸部的骨骼并危及母乳的产生。这篇文章声称,崇拜处女的风气催生了对扁平胸部的推崇,并主张道:“缚胸充处女,系娼门狡猾行为。……惟良家少妇无充处女的必要,且充处女亦不必缚(因处女及时亦应发达的)。”正如张竞生所说,女性胸部的曲线更多的是被作为“淫荡”的标志,而不是被作为“女性美的象征”而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得不反复写文章说明胸部的大小和贞操无关的原因。

为了证明这一点,在《同学少年都不贱》中可以看到以下的描述:

教芷琪钢琴的李小姐很活泼,已经结了婚,是广东人,胸部发育得足,不过太成熟了,又不戴乳罩,有车袋奶的趋势。

“给男人拉长了的。”芷琪说。

在小说的结尾,当赵珏遇到她以前的偶像赫素容时,这样露骨的台词再次出现:

战后她在兆丰公园碰见赫素容,一个人推着个婴儿的皮篷车,穿着葱白旗袍——以前最后一次见面也是穿白——戴着无边眼镜,但是还是从前那样,头发也还是很短,不过乳房更大了,也太低,使她想起芷琪说的,当时觉得粗俗不堪的一句话:“给男人拉长了的。”

隔得相当远,没打招呼,但是她知道赫素容也看见了她。

她完全漠然。……与男子恋爱过了才冲洗得干干净净,一点痕迹都不留。

正如《同学少年都不贱》所表明的那样,《妇女杂志》上的文章之所以提到“缚胸充处女”,是因为人们认为“大胸部”是“与男人发生关系的结果”,以及“如果不束缚胸部就会被认为是淫荡的”。直到30年代中期,像现在这样包裹胸部的内衣才开始流行,女学生不再用“束胸”的布缠绕身体,而是穿上能起到相同效果的小背心。张爱玲在女子学校度过寄宿生活时,正值禁止束胸运动的蔓延期,现代内衣也开始普及。就像过去的“天足”和“断发”一样,当时胸部线条是衡量一个女人“进步”的标准。然而,“胸部的大小”与头发和脚如此不同的原因是,胸部的曲线很容易与性接触相联系起来。

但是,在战后,当赵珏遇到带着孩子的、胸部“给男人拉长了的”(在学时觉得粗俗不堪的形容)素容时,她一点也不觉得难过。在赵珏看来,自己能够对这个在少女时代就渴望的女人变得无动于衷,正是因为自己已与异性恋爱过,并洗刷掉了过去对素容的感情。

特别是在宿舍里,女学生之间的同性恋倾向并不罕见。1936年,也正值张爱玲于圣玛利亚女校的在学期间,发表在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创办的杂志《女青年》上的名为《女朋友》的文章,代表了当时的主流观点。文章认为:“女朋友间不幸地有一种不自然的近于淫邪的性的关系存在。这种事是很普遍而且是很公开的。”并且判断道:

“少数不正常的人,吸引着未长成的青年们的情感,使他们不能有正常的人生,对生命不能有更大的贡献的行为,无论如何都是有害的。”接着还提出了预防措施:“有机会交异性朋友的,大多数的少女和少妇们的浓厚的友谊会自然地走入正轨,她们会很快乐地各自结婚了。”在当时人们的意识里,同性之间的恋爱感情是“正常感情=异性恋”出现之前的儿戏般的感情,可以通过尽早与异性确立“正确的”关系来“治愈”。《同学少年都不贱》中的叙述显然与这篇文章的观点类似。

然而,赵珏的回想并不一定符合以上的认知。下面,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赵珏思想的波动。

上一章:天真无... 下一章:描写的错位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