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学生叙事的谱系少女中国 作者:滨田麻矢 |
||||
|
如前所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各种女学生的形象。其存在的新颖,不仅仅因为她们所接受的教育。即使就一只脚刚刚踏出原生家庭而暂无婚姻居所的暂缓期而言,女学生也是与传统女性完全不同的存在。正如第一章中所讨论的那样,在前现代中国,虽然没有“家”的存在就无法描述少女们的关系网,女子学校却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同龄少女们度过群体生活的场所。在同一所学校学习,意味着她们出身于相近的阶级,并接受类似的教育。在《同学少年都不贱》中,著名女子学校的学生被描写为不是说上海话就是说官话,而既不属于上海话也不属于官话的语言都被归类于“江北话”,即人力车夫的语言。不精通上海话与官话的赵珏没有朋友,这大概意味着其他女学生非常同质化。 正如我们在第五章中所看到的那样,本田和子在讨论明治时代的女学生时认为,“女学生”是被从具体的未来分离出来的,是游离于幼女和人妻之间的存在。即使从女子学校毕业后,“工作”这一前路对她们来说也是几乎封闭的,她们不得不在此之外寻找另一种谋生方法。民国时期的女学生也身处这样的社会结构。我们在《同学少年都不贱》中看到的女主人公们也曾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乐观,但往往又因突然感到绝望而不慎重地选择了轻生。她们还大胆地抵制包办婚姻,然后欣然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一个完全不值得托付的男人。比起将国家建设视为自己的事业的“中国少年”,像她们这样的“中国少女”的未来要不安定得多。从讴歌纯洁而崇高的精神恋爱的冯沅君开始,这些不安定的女学生的故事,被庐隐、凌叔华等出身于女子学校的作家们源源不断地描绘出来。这些中国少女的成长故事被定位为“女学生叙事”。下面来列举几条女主人公的共同特征: 一、她们通过现代教育接受了五四以来新思想的洗礼,并将其内在化。 二、她们拥有成熟的、可生育的身体。正如下文将讨论的那样,对于在学校迎来自己第二性征发育的少女们来说,如何行使自己的性权利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三、她们寻求一夫一妻制的(排他性的一对一的)浪漫关系。正如本田和子所说的那样,女学生被认为是“游离”的存在。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她们都没有一个稳定的归属地,从而对婚姻和爱情都没有抵抗力。 四、她们持有的理想是,自己的未来应该(而且可以)由自己来决定。与第一个特征相关联,学习了新思想的女学生反抗包办婚姻,认为自己的婚姻和职业应该由自己决定(并多次在尝试中失败)。 换句话说,民国时期的女学生叙事描写了处于极其危险境地的少女们,即已经接受(或正在接受)现代教育,但难以处理自己的头脑和身体的少女们。正如我们至今所看到的那样,对于许多女学生来说,浪漫爱情的实践是赌上人生的巨大冒险。作为“女学生叙事”之一,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同学少年都不贱》这部小说。民国时期的女学生是如何被张爱玲所回忆和重构的呢? |
||||
| 上一章:生前未... | 下一章:女子学... | |||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