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四章 蓝衣少女——张恨水和张爱玲笔下的理想女学生 |
||||
|
张恨水的理想可以代表一般人的理想。他喜欢一个女人清清爽爽穿件蓝布罩衫,于罩衫下微微露出红绸旗袍,天真老实之中带点诱惑性,我没有资格进他的小说,也没有这志愿。 ——张爱玲《童言无忌》 张恨水(1895——1967年)是活跃在20世纪30年代的通俗小说作家。他那压倒性的写作量和销售额,可以与同时代的日本作家大佛次郎(1897——1973年)比肩。鲁迅的母亲鲁瑞是张恨水的忠实粉丝。1934年,孝顺的鲁迅从上海给在北平的母亲寄去了十五本张恨水的新书,他在信中写道:“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因为张恨水等作家创作的通俗小说经常描写男女间的爱恨离合,所以被称为鸳鸯蝴蝶派,并在文学革命前后受到知识分子的批判。 然而40年代,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风靡一时的张爱玲(1920—1995年)曾多次表示,自己作为作家出道以来,一直是张恨水的书迷。虽然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恋爱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作家,但她始终与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保持距离,并对通俗文学赞不绝口。其中张恨水似乎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在这里,让我们试着从张恨水的文本中推导出开头所引用的作为“一般人的理想”的女性形象。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当自由恋爱不再稀奇时,什么样的女主人公是“天真老实之中带点诱惑性”的女性呢?而这种“被喜爱的女性”形象在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中又是如何被表现的呢? 以城市地区为中心,随着基于浪漫恋爱的自由交往开始扎根,少女们在享有决定爱情自由的同时,还要接受“被异性喜爱/不被异性喜爱”的严酷选择。一个少年找到并爱上一个少女,以及一个少女爱上一个少年,这二者真的是对称的吗? |
||||
| 上一章:解不开的谜 | 下一章:清纯装... | |||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