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错过”了女学生的童养媳少女中国 作者:滨田麻矢 |
||||
|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萧萧的故事。女主人公萧萧十二岁就被卖作童养媳,嫁给年仅三岁的幼儿。在成年之前,她不仅要照顾自己年幼的“小丈夫”,还要充当劳动力为婆家诸事做帮手。有时街上有女学生经过,“小丈夫”的祖父就会拿这些奇怪的女孩打趣。他光是提到“前天有女学生过身”,乡里的“大家就哄然笑了”起来。正如前文所述,大家笑的是“女学生没有辫子,留下个鹌鹑尾巴,像个尼姑,又不完全像。穿的衣服又像洋人……总而言之,一想起来就觉得怪可笑!”,祖父偶尔也打趣萧萧道:“你长大了,将来也会做女学生。”萧萧起初因为完全不明白女学生的含义,所以断然拒绝了祖父的提议。但不知何时起,她心中却逐渐有了一种模糊的愿望,被祖父唤作“女学生”时,不经意中也答应得很好。于祖父而言,女学生不过是茶余饭后说笑的谈资,但萧萧却异常认真,甚至一再恳求祖父:“明天有女学生过路,你喊我,我要看看。”除此之外,在小说叙述者的口中,“萧萧从此以后心中有个‘女学生’。做梦也便常常梦到女学生,且梦到同这些人并排走路”。这显示出萧萧对女学生强烈的关心。 第二个向萧萧谈起女学生的是长工花狗。为了吸引萧萧的注意,他把祖父的话添油加醋后说给她听。在花狗讲述的故事中,四个女学生在官道上拿着旗帜,像军人一般大汗淋漓地唱着歌。“不消说,这自然完全是胡诌的笑话。可是那故事把萧萧可乐坏了。”此篇中,仅有一处萧萧亲眼看到女学生的描写,出现在祖父打趣萧萧“你也把辫子剪去好自由”的玩笑话后: 听着这话的萧萧,某个夏天也看过一次女学生了,虽不把祖父笑话认真,可是每一次在祖父说过这笑话以后,她到水边去,必用手捏着辫子末梢,设想没有白娘子的人那种神气,那点趣味。 其后,花狗再次出现在故事里,只是他这次没有谈女学生,而是通过唱“使人开心红脸”的山歌来勾引萧萧。在屈服于这种诱惑后不久,萧萧就意识到自己怀孕了。然而花狗却抛下她,不辞而别。为怀孕所困的萧萧再次听说“有好些女学生过路”,她“睁了眼做过一阵梦,愣愣的对日头出处痴了半天”。这之后,萧萧也想要步花狗的后尘,准备沿“女学生走的那条路”逃到城里去。 在小说初出的版本中,这是“女学生”这个词最后一次出现。萧萧很快被找到并带回乡下,直到最后都没有看到都市(女学生所在的地方)。回去后萧萧生下了花狗的孩子,但由于是个男孩,她得到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原谅,最终顺利地与丈夫拜堂圆房。花狗的儿子在十二岁时迎娶了比他大六岁的新娘。这一天,萧萧也抱了刚出生不久的她与丈夫的孩子,去看迎亲队伍,简直“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就这样,小说在萧萧的“不变”中画上了句号。 以上就是《萧萧》所讲述的旧式童养媳与“城市女学生”擦肩而过的故事。在小说文本的基础上,笔者想提出两个疑问。 第一个问题源自现实世界中的沈从文。创作《萧萧》的时候,沈从文正无可救药地爱着一个女学生。1929年9月,在徐志摩的推荐下,沈从文前往中国公学任教。同年11月,他单恋上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并从第二年的新学期开始,为她写了大量情书。并且在这一时期,沈从文为了将自己的妹妹沈岳萌培养成新女性,还煞费苦心地将她从老家带到自己身边。来自湘西的岳萌让人不禁联想到离开乡村的萧萧。现实世界中,沈从文不仅自己爱上了女学生,还努力把心爱的妹妹从乡村少女改造成都市女学生。可是为何在他的小说世界中,却很少有活泼迷人的女学生呢? 第二个问题则与萧萧看到女学生的反应有关。正如先前的引用,小说几乎没有描写萧萧实际“看到”女学生的场景。当祖父说起女学生奇怪的行为举止时,“萧萧独自笑得特别久”,还恳求爷爷“明天有女学生过路,你喊我,我要看看”。 甚至连花狗现学现卖的女学生故事也把“萧萧可乐坏了”。尽管萧萧对女学生有着如此的热情与执着,但小说却完全没有交代她“某个夏天也看过一次女学生”后的具体反应,这无疑出乎读者的意料。萧萧第一次见到的女学生究竟是何种姿态?长期道听途说女学生传闻的萧萧看到真实的女学生时有何感受?到底是羡慕还是失望?这些疑问读者都无从知道。不过见到女学生的萧萧常想象没有辫子的自己,从这一描写来看,我们至少可以隐约推测出萧萧看到的女学生应该都是剪过辫子的。但总体而言,萧萧在见到向往已久的“女学生”时,完全没有表现出以前那样的热情。这个问题究竟要如何理解呢? |
||||
| 上一章:沈从文... | 下一章:恋爱中... | |||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