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封闭 同时参与多种互动

人生拒绝清单  作者:pha

最近,我经常听到岁数大的人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没礼貌,与人见面时还盯着手机。”

诚然,我可以理解不习惯看手机的人的这种感受。我在与不习惯上网的人打交道时,会做到不看手机。

不过,我个人是很赞同与人见面时看手机的。我宁可他们多看看手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必须与眼前人交流”的压力,氛围轻松,即便自己不太会说话,也可以毫无负担地继续留在那里。

如果是单纯的面对面交谈,那么沟通的渠道就只有一种,即“通过声音交谈”。

如果只有一种沟通渠道,那每次就只有一个人可以掌握主动权。而且,通常掌握主动权的不是话多就是说话大声的那个人,不会改变。

我不太擅长聊天,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都无法很好地参与对话或者说到一半就累了。

但是,如果能在这种时候看看手机,通过“网络”渠道与外界保持联系,就会极大地降低窒息感。

我在公司交不到朋友,却能通过网络交到朋友的原因,在于网络爱好者这种特有的沟通方式。

我在网上认识的那些网络爱好者,与人见面时总带着电脑。

当我们在家庭餐馆或在谁家聚会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大家一边聊天一边浏览网页,或与眼前的朋友网聊,或不管周围人独自一个人玩游戏或编程,这样的氛围司空见惯。

这种“不用努力进行面对面交谈”的氛围,让我感觉非常舒适。

有些人在网络聊天室和博客上聊得很勤,在现实生活中跟人见了面却一言不发;或者相反,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健谈,但在网络上总是只写些简短的帖子。了解个人的适合与不适合,是很有趣的。

当然,人的注意力有限,如果边看手机电脑边聊天,就会让放在对话上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打折。不过就算分心,也没什么关系吧。

看着手机,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参与进来,觉得话题无聊时就看看网上的内容,可以自由地参与和退出谈话会比较轻松。

没有必要让自己百分之百地投身“这里”。

我认为,允许50%在这里、50%在网络世界里,会让人感觉更自由更愉快。

现实中的面对面对话和在线交流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可以同时进行多种互动”。

在面对面的对话中,你必须百分之百地专注于一种互动。

而在网络互动中,你可以开启多个交流渠道,同时进行多种互动。我们经常一边看推特一边网聊,一边在Facebook或Instagram[一款提供照片、视频分享服务的应用程序。——编者]上点赞一边查看电子邮件。

年轻人可能已经习惯了一边进行多任务处理一边聊天的模式。这种多渠道交流不会给人以闭塞感。

我不擅长处理家庭或宗教之类的“闭合型人际关系”。

闭合型人际关系容易变得畸形。

在封闭的空间里,只有一个沟通渠道,所以权力最大的人会掌握主动权。

而且,如果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没有外部观察者,“暴力”或“大家不停说人坏话”等在外人看来明显不正常的行为就会成为这个空间里的常态。

身处其中的人不知不觉就会麻木,感觉不到这有多奇怪。

被称为“毒亲”[“毒亲”是通过过度干涉、过度保护、过度支配和控制以及强加价值观等方式对子女产生负面影响的父母。——译者]的虐童父母和邪教领袖等就是如此。欺凌也只发生在封闭的空间里。

所以,任何团体都应该始终保持与外界沟通的渠道,这样它才不会封闭。

允许外面的人经常来玩,允许想要离开的人自由离开,保持人员进出的“流动性”,是维持一个开放健康社区的诀窍所在。

这也是我和一群朋友住在共享房屋里的原因。

家庭成员不会更换,但在共享房屋里,住户会不时地更替。这就是它的轻松之处。如果有个人很过分,你可以请他离开,他也可以自行离开。

当然,“流动性高”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和朋友一起住在共享房屋里虽然轻松,但你不知道大家什么时候会离开,5年10年后你可能就是孤身一人了。

家庭是一个固定的、难以脱离的共同体,但正因为难以脱离,人们才能够期望这种纽带不会在10年20年后断裂。

所以,很难简单地说哪个更好。如果可能,最好是两者兼顾,相得益彰。

人生拒绝清单

如果只有一种渠道,人际关系就很容易变得令人窒息。

让我们尽可能多地建立交流渠道,保持松散、广泛、多方面的联系吧。

上一章:如果放... 下一章:做事不...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