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4章 让人生变轻松的不期待清单 |
||||
![]() 人之所以经常感到人生痛苦,是因为世界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运转。“希望变成这样”“现在的这种情况不正常”,诸如此类的执念越多,越是痛苦。所以,如果你尽可能地放弃期待,生活会更轻松。 话虽如此,但并不是要你抛弃生活中的所有期待和希望。 只是,如果理想和臆想在一个人的头脑中过度滋长,人就会因为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而痛苦。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认清现实,不过度胡思乱想。 有这样一则关于佛陀的逸事。 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孩子病故,悲恸欲绝地来到佛陀跟前,她怎么也接受不了孩子已经过世的事实。 佛陀告诉她:“如果你能从未曾死过人的家中拿到罂粟种子,我就帮你想想办法。” 那位母亲听后,就去挨家挨户地寻找,但没有一户人家是从未死过人的。 没有谁能够免于死亡。意识到这一点的母亲突然顿悟,原来死亡的悲伤并非只降临到她一人身上,而是世上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 如果把佛陀的主张严谨地写下来,应该就是这样吧。 孩子死了你会伤心欲绝,是因为你对现实的认知太过天真。每个人都有可能突然死亡。 你之所以无法接受孩子的死亡,是因为你深信“你的孩子不可能突然死亡”。但是,这种臆想是错误的。 任何生命体都有可能突然死亡,任何有形物体都有可能毁灭。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如果我们能清楚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真理,明白无论家人离世还是自己死亡,无论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过是世界应有的状态,那么就不会感到悲伤和痛苦了吧。 这种思维方式的确合乎道理,而且一旦达到了那种境界,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不会心神不宁,你就能坦然接受一切了。 然而,只有一部分人才能达到这种开悟的境界。正常情况下,普通人还是会在至亲离世时感到悲伤,在付出努力却无法成功时感到不甘。 我甚至觉得,如果每个人都像佛陀那样开悟,人类就会灭亡。我们不仅要接受现实,还必须在生活中保持改变现状的意愿。 只是,就算我们没有完全领悟这点,只要能在生活中少一点期待多一点接纳,也会起到让生活更轻松的效果。从这方面去理解佛陀的思维方式很有意义。让我们停止“必须这样”或“不可能这样”的执念吧。世界并不会如人期待的那样运转。 人生中,模棱两可的妥协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这个也许就是这样,是没有办法的”“世界本就如此”等等。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生活中摒弃过高的期待和理想,探讨适度放弃期待并生活下去的诀窍。 |
||||
| 上一章:不绝望... | 下一章:不封闭... | |||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