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不带目的 自我充实(Consummatory)

人生拒绝清单  作者:pha

最近,我喜欢上了种菜。

我并非要精心打理成个菜园,只是随便买了点菜苗和种子,随意种下后就放着不管,未加打理。但植物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即便如此,它们还是长势良好,还结出了果实,真是了不起。

夏天,我收获的西红柿、黄瓜和苦瓜多到吃腻。收获果实需要时间,但从金钱方面来说,买秧苗比买蔬菜便宜。

其实,促使我种菜的最大动力不是省钱,也不是味美,而是种菜过程充满乐趣。

每天看着蔬菜一点点地长大,永远都看不腻。每天简单地打理一下也很有趣。

我也喜欢烹饪,但与省钱或美味的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享受烹饪的乐趣。我享受切菜、切肉、煮熟和调味的过程。

我想说的是:“所谓乐趣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达到结果的过程。”

做事的时候,要享受其过程本身,而不是考虑“那有什么用”,这才是健康的做法。

当你读书时,不要去想读这本书会给你增加多少知识或如何帮你赚钱,而是要享受阅读本身。当你运动时,最好沉浸于运动本身,而不是想着“运动会让我健康”。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运动可以保持健康,这些都是你醉心于读书和运动本身后,自然就会获得的额外收获。

如果你做一件事并不开心,而是出于其他目的,那这件事你是无法长久坚持的。

不要考虑做事有什么用,而是去享受它本身的乐趣。

所谓兴趣爱好,是可以让你全身心投入的事,即使它不起任何作用。当你找到这样的兴趣爱好时,你的人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曾提出过“Consummatory”的概念。

“Consummatory”在日语中常被翻译成“自我充实”,表示“做事并非出于某种目的,而是为了享受其本身”。

自我充实的反义词是Instrumental(工具性)。以走路为例,为了去哪里而走路是Instrumental(工具性),而享受走路本身就是Consummatory(自我充实)。

以前世界很穷,但也在不断发展,比起现在的人,那时的人更相信进步,当时工具性的行动准则是世界的主流。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虽然我们现在很穷,但只要我们现在努力,未来就一片光明”,所以要牺牲现在为将来努力工作。

然而,一旦社会达到一定的富裕程度,发展达到了顶峰时,即使我们牺牲现在,为未来而努力,也不一定会有更光明的未来等着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享受当下为准则行动。或许当今的日本,也正在逐渐变成这样一个时代吧。

人有时为了将来必须牺牲现在努力工作,但从根本上来说,自我充实的方式才是幸福生活的关键。

如果生活中没有自我充实,人就无法维系生活。

人本就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意义而活,而是为了充实“生命本身”。

让我们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不要去想它有什么好处,也不要去想它有多复杂。

上一章:不封闭... 下一章:不忍耐...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