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同一个平台竞争 职业培训和程序员

人生拒绝清单  作者:pha

从公司辞职成为无业游民时,我想如果自己学会了编程,做了很多网站,是否可以以此营生了呢?于是我开始自学编程。

我赶赴东京,参加程序员云集的学习会(大公司举办的学习会,不仅可以免费参加,还可以享受便餐,方便又经济),还创建了一个名为“极客之家”的共享房屋,方便程序员们聚集。

虽然个人做网站能够营生,但需要付出和普通工作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所以我最终选择了放弃。

另外,做了一些编程工作后,我意识到“它需要类似一丁点一丁点打造精巧塑料模型的毅力”,这并不太适合自己的性格,所以现在我已经不再编写程序了。

不过,这段经历的好处是让我结识到了很多程序员。

很多程序员与普通上班族差不多,也可以胜任其他工作,但也有相当多的异类,他们比较缺乏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好像不编程就只能死在街头一样。我也是偏废柴的人,所以与这些异类交往甚多。

这些异类是如何找到工作的呢?

比如,他们一直都是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的音译,NEET的全称为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不去上学或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青年群体,类似中国说的“啃老族”。——编者]或拒绝上学的人,但他们喜欢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因兴趣爱好做编程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结识了朋友,并被熟人的公司录用。

在我认识的人当中,很多都曾经是尼特族、软饭男、流浪汉、剧团演员、乐队成员等,他们因为喜欢计算机而找到了IT(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

有些人难以适应普通社会人的工作生活,却能勉强成为一名程序员,因为这是一个面对电脑孜孜不倦工作的工匠世界。只要有一技之长,即便缺乏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也能混下去。

就像过去的木匠一样,虽然他们的个人生活乱七八糟,嗜酒成性,但他们有手艺,本性不坏,所以会有工作。

即使缺乏一些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也是可以应付生活的,但如果太特立独行或太缺乏能力,那就真的无法工作了。事实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自由程序员中完全独立于公司的很少,他们大多受雇于某个公司。

指望一下子就成为自由职业者或实现远程工作(远程办公)很难,所以很多人都会先在一家公司工作几年,以积累经验和人脉。

而如果具备一定程度的编程能力,进入小型风险投资公司也不是那么困难。

这个世界只要有技傍身,换工作就很容易,所以有些人每隔几年就会换一家收入更高的公司。

职业培训对业余爱好者掌握信息技术技能非常有用。

过去说起职业培训,人们会觉得就是学习焊接或其他工业技能的地方,现在的职业培训中包含很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我自己在失业后也参加过一段时间有关网页设计的职业培训,只是每天早起赶去上课很辛苦,就半途而废了……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公共职业介绍所(Hello Work)咨询一下。

不过,在职业培训方面,大城市和小地方也是有差别的,小地方职业培训的课程种类和数量不多,所以如果可能,或许小地方的人去大城市会比较好。

掌握一门手艺,拥有某种程度上能维持生计的谋生手段,就比较容易在社会上生活。不会受地域或公司的限制,会更容易移动。

顺便提一下,我现在是靠写书和博客撰稿谋生的。

工作方式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种。

一种是待在一个地方,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但做不了什么特别的事,很多公司职员和公务员都属于这一类。

另一种是自由职业者式的工作方式,即掌握某些技能,依靠这些技能不断转换地点生活。

或许,前一种重视合作的工作方式更为轻松。

在学校等地和大家采取相同行动不觉痛苦的人选择前者就好。因为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那样,所以更容易生存,生活也更稳定。

不过,世界上也有像我和我朋友这样的人存在,他们怎么也适应不了这种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意识到这点的人还是掌握一些技能吧。

人生拒绝清单

即便你有一技傍身,反复变换工作或做自由职业者的生活也不太稳定,会导致不少人无法谋生,所以我并不建议大家这么做。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一定数量的人做不到每天在规定的时间起床,也无法每天与同事和上司进行起码的合作沟通,这些人为了生存,只能掌握一些技能,来充当自己的武器。

在为多数人设计的工作方式中,少数人被迫参与了对其不利的竞争。

跟他们在同一个平台竞争是不可能获胜的,所以还是设法找个适合自己的地方吧。

上一章:不歧视... 下一章:不扼杀...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