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歧视 生物的警惕意识

人生拒绝清单  作者:pha

人是一种喜欢组建各种群体的生物。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有感情是件好事,但如果这种感情变得反常执拗,就会令你对其他群体产生反感。

当我想到集体归属感和对其他群体的反感时,总会想起自己上小学时候的事情。

我上小学的时候,总觉得邻近小学的那些家伙都与我格格不入,总对他们抱有警惕心。我对邻近小学的校园充满恐惧,不太去里面玩。

不过初中时,我和邻近小学的孩子们上了同一所学校。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邻近小学毕业的孩子与我也没什么不同,于是跟他们开始了正常交流。

我上初中后,也总莫名其妙地觉得其他初中和其他区域的人与我不同。但升上高中后,我和隔壁初中的同学上同一所学校,也就习惯了。

我是关西人,以前对关西方言以外的语言非常敏感。小时候,我曾认真地想过:“我永远不会和说关东方言的那种呶呶不休的人做朋友。”

但随着我上大学,与关西以外地区的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也和关东、东北和北海道地区的人成了朋友。

如果再把范围放宽到日本和日本以外的地区,或者亚洲和亚洲以外的地区,其结果也是一样的吧。

对不熟悉的群体保持警惕,可能是一种生物本能。然而,当你真正接触到其他群体中的个人时,你又会意识到,依据这种笼统的归属感做出判断是多么可笑。

归根结底,哪个范围内的人是自家人、是朋友,这些界限都是相对的。如果外星人入侵地球,那么所有的地球人都会成为同胞。

据说,邻国之间的关系一般都不好。

日本和中国、韩国等国间的关系就是如此。

我曾在泰国生活过一段时间,泰国人对邻国的越南人和印度人都抱有“他们有点怪,跟我们不太合得来”的感觉。我听说在欧洲,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之间的情感也很复杂。

这其中也有邻国之间会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虽然双方的文化和种族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又存在不同,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同族厌恶的不适感。

然而,“他们和我们不同”中的“我们”也并非磐石一块,细究起来,“我们”也只是一群各自为政的群体,有着类似“总觉得邻县的那些家伙和我们不同”“总觉得邻镇的那些家伙和我们不同”的感觉。

虽然有诸如把相邻的群体设定为敌人,以掩盖他们内部的差距,让他们内部看起来很团结的政治技巧,但煽动人类负面情绪的做法不太高雅。

当你发现自己本就不喜欢邻县或邻镇的人时,就会意识到基于“他们”和“我们”这种宽泛的类别去讨厌其他群体是多么无聊了。

当人处于弱势时,就会产生想要攻击他人的情绪,但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地被歧视情绪所左右。

上一章:不按计... 下一章:不在同...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