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4 区分“能信赖的人”和“不能信赖的人”的方法

人生烦恼咨询室  作者:桦泽紫苑

关键词 For You、同属性、给予者

在上一节中,我为大家介绍了获得对方信赖的方法。在本节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信赖的方法。

“以为对方值得信赖结果却被骗了”“自己没有看人的眼光”“很容易被骗”……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烦恼吧。

遭到背叛,会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伤害,精神遭到沉重的打击。如果能够从一开始就分清什么人值得信赖,就可以节约花在人际关系上的时间,还能避免遭到背叛。

事实1 值得信赖的人和不值得信赖的人之间的区别

我作为精神科医师,曾经接待过几千名患者。现在我作为商务书籍作家,也接触过许多商务人士。整体人数超过1万名。根据与这些人接触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我将值得信赖的人和不值得信赖的人的特点总结成了一份表格。

与“值得信赖的人”交流,可以度过非常快乐的时光,让自己受到正面的影响,使自己得到学习和成长,如果对方是商业伙伴的话可以放心地交易。

反之,与“不值得信赖的人”交流,则只会给自己带来“糟糕的体验”和“不好的回忆”,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伤害,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影响,不会使自己得到任何的学习和成长。

行动1 观察对方是“For You”还是“For Me”

在下面的表中最值得注意的是“For Me(为自己)”与“For You(为他人)”的区别。

“For Me”是无论任何事都以自己为中心的人。而“For You”则是能够为他人做贡献、为他人付出的人。

通过观察对方的行动,能够看出他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还是愿意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人生烦恼咨询室
表 值得信赖的人和不值得信赖的人的特点

“For Me”的人在交流时,总是喜欢说自己的事情。比如“我是这样的人”“我在做这样的工作”“我想做这样的事”……他们只关心自己,从不关心他人。当然也不会为对方考虑。

只关心自己的人会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For Me”的人交往,只能跟着对方的节奏,甚至可能被卷入麻烦之中,让自己吃尽苦头。

“For You”的人关心对方的情况,能够配合对方的兴趣。而且在精神层面上也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也有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但“For You”的人在与对方交往时能够保持距离感,并且有很强的自控能力。

“For Me”还是“For You”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只是一种倾向性而已。每个人都有“For Me”和“For You”的两个方面,关键在于这两个方面的平衡。

通过观察他人,找出对方“For Me”和“For You”各自所占的比例吧。

人生烦恼咨询室
图 “For Me”和“For You”

行动2 成为“给予者”

很多励志书籍之中都经常出现“Giver”也就是“给予者”,和“Taker”也就是“接受者”“夺取者”这两个词。

倾向于“For You”的人属于“给予者”,而倾向于“For Me”的人则属于“夺取者”。

与“给予者”交往,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收获。但有时候即便在你的身边就有“给予者”,但他们对你却根本不予理睬。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同属性”,意思是人类喜欢与自己性格相似的人交往。也就是说,“给予者”喜欢“给予者”,因为他们相互之间能够合作、扶持、帮助,使双方都迅速地取得成长。

这样的人能够一瞬间区分出“给予者”和“夺取者”,并且绝不会与“夺取者”产生任何交集。如果你被对方看作“夺取者”,可能是因为在你的身上表现出了太多“For Me”和“夺取者”的倾向。

相似地,“夺取者”和“夺取者”也会互相吸引。总是想着赚大钱的人,很容易被赚大钱的骗局欺骗,公司员工带着公款潜逃的事例时有发生。

因为在夺取者的周围聚集了很多“只考虑自己的人”,所以经常会出现欺骗和争夺的情况。如果你总是被别人欺骗或者总是遇到金钱上的麻烦,可能是因为你本身就更倾向于“夺取者”。

如果你仍然只关心自己却不关心他人,只会给自己招来更多的麻烦。

与“值得信赖的人”交往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让自己也成为“值得信赖的人”。首先从成为“给予者”开始吧。这样你就能够将“给予者”和“值得信赖的人”都吸引到自己的身边。

行动3 战胜“对给予的抵触感”

可能有人觉得“成为‘给予者’太难了”。

阿德勒认为,应该信赖他人、为他人做贡献,绝对不能要求“回报”。只要阅读阿德勒的著作就能理解他的主张,但实际上要想做到“不求回报地持续给予”非常困难,很多人在心理上都会对此产生抵触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上的抵触感使许多人无法成为“给予者”。

即便没有任何回报,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也要从自己开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

此外,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亚当·格兰特教授将人的特性分为以下3类。

(1)“给予者(Giver)”

(2)“夺取者(Taker)”

(3)“取巧者(Matcher)”

在这3类人之中,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是“给予者”。但并非所有的“给予者”都能成功。

“给予者”也分为“成功的给予者”和“燃烧殆尽的给予者”。“燃烧殆尽的给予者”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为他人做奉献上。但这样做并不能长期地坚持下去,最终只会使自己燃烧殆尽。

比如“为朋友分忧解难,结果自己没时间去上课,导致考试不及格”,或者“为了参加志愿活动,影响了自己的收入”,这些都是过度给予,无法长期持续。

如果说“夺取者”是“利己主义”,无法取得成功的“给予者”是“自我牺牲”,那么取得成功的“给予者”就是“有原则的他人导向”。

所谓有原则的他人导向,就是与自己获得的相比更多地去给予,但却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并且以此为前提来决定“何时、何地、向何人给予”。

即便应该成为“给予者”,不求回报地为他人奉献,但要像耶稣基督那样完全地“自我牺牲”是我们凡人不可能做到的。在关心他人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和自己的精神状态。

此外,自己的“喜悦”和“满足”等感情并不属于“回报”。因为这些感情完全是从我们自己的内心之中产生的,并不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

因为请朋友吃饭而感到“很高兴”,于是决定“下次我还请你吃饭”,这并不属于“利己主义”,请放心大胆地去做吧。

“追求他人的利益”和“追求自己的利益”是可以共存的。

自己的“开心”“快乐”“高兴”等正面的感情也属于“自己的利益”。

给予不应该让自己感到痛苦,而是一种喜悦和享受。如果能有这样的认知,你也能够成为一名“给予者”。

希望进一步了解的人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亚当·格兰特 著)

难易度★★

美国顶级的商学院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校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新锐组织心理学家总结的商业成功秘诀。

“给予者”和“夺取者”这两个词之所以能够得到普及,这本书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读完本书之后,你也能掌握成为“成功的给予者”的方法。

上一章:人际关系3 下一章:人际关系5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