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蓝色的恐龙

鸟有什么好看的  作者:川上和人


鸟有什么好看的
恐龙是鸟的祖先

完美的动物

我非常尊敬水母。

水母是有化石的。咱们先不讨论这种化石是怎么留下来的,水母明明是一包水,能留下化石已经很不容易了。据说最古老的水母化石有五亿年的历史。

最关键的是,在我们人类诞生好几亿年之前,水母就已经是水母了——远古时代的水母长得跟现在一样。如果世间真有亘古不变的东西,那一定是水母的形态。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同样的形态保持了好几亿年,一点长进都没有!”在这数百万年时间里,我们的祖先实现了戏剧性的进化。生活方式和体形也随着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然而,“没有变化”其实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照理说,水母周围的环境肯定也发生了剧变。三叶虫灭绝、蛇颈龙猖狂、龙宫城[日本各地流传的海神传说中的海神宫殿。]的建设热潮全面掀起……海洋经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无法适应变化的生物灭绝了,另一些生物则通过外形的进化克服了难关。

唯有水母坚定不移,维持着原有的形态。这意味着在最初始的阶段,它们的形态就已经很完美了。鲨鱼和乌龟也在中生代进化出了与现存物种相似的形态。在不断变迁的世界,“变化”仿佛成了生存的不二法则,但是对那些已经实现完美形态的生物而言,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真。

看到水母在汪洋大海中慵懒地漂荡,人们难免会冒出轻蔑的念头。然而,在那无欲无求的表情中却是“不进化”的意义与决心。

族谱

和摆在餐桌角落的水母谈过心后,我把视线转向一旁泰然自若的鸡肉。它们毫不在意水母的执着,不断进化。鸟类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一亿五千万年前。

凡事都有开头。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但龙凤的爹妈不一定是龙凤,鸟的爹妈也不一定是鸟。查到“全球第一只鸟”怕是很难,但可以确定的是生下它的肯定不是鸟——天字第一号鸟宝宝是在恐龙的温情注视下破壳而出的。

恐龙应该不需要我多做介绍吧?就是特摄片《恐龙特急克塞号》里的恐龙。

恐龙是个统称,可以细分成很多种类。脑子小但力气大的迷惑龙、走性感路线的鸭嘴龙、时尚代言人三角龙……其中最有人气的当然是霸王龙了。

鸟类就是从霸王龙所属的“兽脚亚目”进化而来的。

曾几何时,人们以为鸟类的祖先是以蜥蜴为代表的“四肢爬行的爬虫类”。但古生物学的研究结果显示,鸟类与恐龙有许多共同点。介于两者之间的化石也被发掘出不少。有羽恐龙的发现更是在近年的古生物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鸟类的祖先是恐龙”已经愈发不容置疑了。

羽毛、翅膀、用双脚步行、气囊……这些都是鸟类独有的特征,看上去都是为了“飞翔”进化而成的。

羽毛组成的翅膀是鸟类的飞翔器官。鸟类用双脚步行,前肢不必支撑体重,进而进化成了翅膀,专门用来飞翔。气囊是位于体内的“空气袋”,为高效的呼吸服务。这些都是有利于飞翔的机制。

可鸟的祖先兽脚类生物本来就是用双脚行走的,气囊和羽毛也已被证明演化于恐龙时代。气囊有利于排出囤积在巨大身体内的热量,羽毛大概是用来维持体温。有的恐龙甚至长着只能当摆设用的翅膀。

鸟类拥有的各种特征看似是为飞翔专门进化出来的,殊不知不会飞的恐龙已经有了这些装备。鸟类改变了已有器官的用途,让它们为“飞翔”这个全新的目的服务,这才成就了飞天的伟业。

人们发现了介于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化石,渐渐搞清了鸟类的进化过程。当然,无论鸟类的祖先是谁,现代鸟类的形态都不会变。但了解鸟类的血统,绝对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它们的进化。

鸟类的祖先是查清楚了,可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恐龙的一部分进化成了鸟”,那就意味着“鸟类是恐龙的一个分支”。一旦承认后半句话,我们就没法再说“恐龙已经灭绝了”啊。

“灭绝了的巨型生物”这句广告语抓住恐龙的魅力,充满了浪漫情怀。很多恐龙专家就是被它迷住,这才走上了学术之路。谁知他们的不懈钻研反而夺走了恐龙的浪漫,简直太讽刺了。

于是乎,人们发明了一个新词,专门指代旧形态的恐龙——“非鸟类恐龙”。许多书籍里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注释:“在本书中,‘恐龙’一律指代非鸟类恐龙。”

对吧,对吧!我们可不想把“恐龙”这两个字用在鸟类身上。在本书中,“恐龙”当然也一律指代非鸟类恐龙。

于是我们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但“老老实实绕一圈”这件事本身是有意义的。即便起点和终点在同一处,不绕着跑道转一圈就没法冲过终点线呀。

神秘生命

言归正传。距今约六千六百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了。但灭绝的原因始终成谜,古往今来,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设。

传染病蔓延、超新星爆炸、植物的毒性、外星人的阴谋、火山群的活动……决定性的证据总也找不到,毕竟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连老奶奶的记忆都模糊了。

眼下最有说服力的假设是“巨型陨石坠地导致的冲击和环境变化”。一颗直径可达十公里的小行星砸了下来。哭喊的母子、高呼着“这里交给我!”的苦苦支撑的青年、在空中闪耀的死兆星……死亡FLAG[指动画漫画或游戏作品中预示着某角色即将死亡的标志或征兆,前面提到的都是经典的死亡FLAG。]插到手软。陨石坠地引发了大海啸和大范围的火灾,扬起的无数粉尘挡住了阳光。植物接连枯死,《启示录》中使徒约翰在拔摩海岛上看到的异象就此成真。这颗陨石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留下了一个直径达二百公里的陨石坑。

鸟类却奇迹般地熬过了这场惊天浩劫,也不知道它们顶着怎样的好莱坞主角光环。把隐藏在背后的故事改编成电影,绝对是感动全美的恢宏大作。

总而言之,虽然时而有人提出异议,“陨石撞击说”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胳膊拧不过大腿是我的一贯宗旨,所以我也拜倒在这种假设的脚下。

恐龙的头号谜团就这样尘埃落定。

“七大不可思议”的风头过去了,“新七大不可思议”当然要跟上。身为老牌神秘学杂志《月刊MU》的崇拜者,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提一个新的“头号谜团”出来。既然鸟是“鸟类恐龙”,那我好歹也是个“恐龙学家”嘛。

请允许我向大家隆重推出“恐龙不谙水性之谜”。

脊椎动物的进化始于水中。两栖类从鱼类进化而来,适应了陆地上的生活,后来才进化出了爬虫类、哺乳类、恐龙和鸟类。虽然告别了大海,走上了陆地,但这些生物还是动不动就往水里钻。

说起会游泳的鸟,最出名的当然是企鹅了。还有鹎、扁嘴海雀、小䴘等等,种类繁多。

会游泳的哺乳动物除了鲸鱼和海豚,还有海狮、海獭、加海狗等。在点缀海滩的“美女”里,也有能不背氧气瓶潜水九十米左右的强悍角色。

进军水下的爬虫类生物有着更豪华的阵容。乌龟就不用说了,海蛇、鳄鱼和海鬣蜥也很有代表性。而且研究结果显示,要是追溯到恐龙还活着的中生代,海里简直成了鱼龙、长颈龙、沧龙等凶暴掠食者的天下。这些海洋爬行动物体形巨大,有着与恐龙截然不同的血统。

然而,人们至今没能在恐龙里发现有潜水能力的品种。照理说,那个年代的陆地上住满了各种各样的恐龙,上至大型“统治阶级”,下至小型“平民阶级”,要多拥挤有多拥挤。它们为什么没有跳进资源丰富的大海呢?

恐龙从诞生到灭绝大约经过了一亿七千万年,这个数字远超鸟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它们本该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大海才对。

棘龙被认为是体形最大的肉食恐龙。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它们能在水中游泳,足部形态刚好是适合划水的形状。话虽如此,棘龙终究还是典型的陆栖恐龙,不像企鹅和鲸鱼那样高度契合水中生活。

当时,海洋是由鱼龙、长颈龙、沧龙等凶暴的爬行动物统治的,所以陆栖恐龙才没能下水——这样的解释屡见不鲜。我这人听话懂事,老实巴交,听多了还觉得挺有道理的。不对,慢着,我是不会上当的!

鸟可不是最近才适应大海的。早在凶暴的爬行动物还在海里横冲直撞的中生代,会潜水的鸟就已经存在了。人们在恐龙时代的化石里找到了很多黄昏鸟的样本,它们就会潜水。

换句话说,“为什么恐龙原本没能进军海洋,可进化成鸟类之后就立刻下海了”才是最大的谜团。一边是称霸中生代的恐龙,另一边是由恐龙进化而成的鸟。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恐龙过着扎根于陆地的二维平面生活,鸟类却开启了脚不沾地的三维立体生活。水里的活动也是三维的,所以水里的生物必须进化出一颗足以把握立体空间的大脑。也许恐龙就是因为经过了“鸟类”这个阶段才得到了三维大脑,然后也适应了水中的生活。

海里有无数掠食者出没。恐龙在陆地上的名气再响,遭遇掠食者时也无法派上用场。鸟就不一样了,情况不妙可以立刻飞走。将鸟类引向大海的,应该就是三维大脑与飞翔能力了。

然而,这套逻辑只能解释“鸟类为什么下海”,却没有解释“恐龙为什么没下海”。

当恐龙在岸上袖手旁观的时候,前面提到过的爬行动物沧龙适应了水下的环境,成了海洋的掠食者。它们用亲身经历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古代的黄昏鸟也是,它们会潜水,却失去了飞翔能力,变成了不会飞的鸟。好不容易到手的优势,竟然说丢就丢。你们就不用逃跑吗?迷雾越来越深了。

研究生态学的时间久了,情不自禁地就想给人世间的一切配上合理的解释,而且会愈发觉得自己好像有这个能力。可有的时候,真的是再怎么琢磨都想不出合适的假设,而这种焦躁感又会反过来激发科学家的钻研精神。水母和鸟的进化史刚好是两个极端,我一边在餐桌上与它们对话,一边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讲出能解开这个谜团的故事。

我吃饱了,多谢款待。

上一章:3 下一章:尾声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