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心病狂的野心家

帝王业与百姓家  作者:陈舜臣

高乃与公子胡亥、

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

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司马迁在《史记》中生动地描写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在读《史记》时,我分明能感受到作者看待历史人物的温和目光。

例如对于暴君秦始皇,司马迁没有直接谴责,而是引用了贾谊的《过秦论》进行批评。秦始皇虽然犯下了许多过错,但他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

也许有人认为,书写历史不应该掺杂个人情感。可是,既然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主角是人,写历史就很难完全排除主观情感。

司马迁的笔触也时常慷慨激昂。他最同情的人也许是屈原——自己的劝谏不被采纳,反而受到责罚。这一点,司马迁和屈原何其相似,因此才会有共鸣吧。

对于《史记》中的大多数出场人物,即便不像对屈原那样深感同情,司马迁也会尽量采取宽容的态度。例如,写到苏秦这位阴险的权谋家时,司马迁甚至还为其辩护:苏秦之所以声名狼藉,是因为他的死对头张仪活得更长久、故意诋毁他的缘故。

然而,就连如此温和的司马迁,在写到以下这个人的时候,也毫不留情地大加谴责,认为此人无可救药。

这个人就是赵高。赵高是宦官,是秦始皇末子胡亥的老师。

一般来说,家中最小的孩子往往最受疼爱。秦始皇也十分疼爱胡亥,最后一次出游时还带上他同行。当然,秦始皇这样的人物决不会过分溺爱孩子,对于各个孩子的评价还是很公正的。他内心已经决定要把皇位传给长子扶苏。

扶苏虽然不甚可爱,但才能出众,在各方面都不会辱没继承人之名。焚书坑儒时,扶苏曾向父亲劝谏,但遭到了斥责,然后被送到了驻扎在上郡的蒙恬将军的军队里。乍一看像是流放边境,但秦始皇其实是想锻炼他。

【陈说】

《史记》指出此次人事变动是对进谏者的惩罚,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倘若蒙恬谋反,秦王朝必定崩溃。一旦蒙恬联合匈奴南下,生气全无的秦王朝根本无力抵抗。

监督蒙恬将军是王朝重中之重。换个角度来看,秦始皇正是看中儿子的才能,才让其担负此重任。

但无论如何,此次扶苏的人事变动对于秦帝国而言,应该说是可悲的。

---陈舜臣《中国的历史·第二卷·万里长城》

秦始皇虽然一直念叨着“我不想死,我不想死……”但他自己也知道死期将近,所以开始准备后事——写遗书。盖上玉玺的遗书的收取人,就是指定的继位者。

遗书是给扶苏的,上头写着:“与丧会咸阳而葬。”

秦始皇的遗体自然会运送回咸阳。他的意思是让流放至上郡的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临终时,秦始皇身边只有三人——丞相李斯、宦官赵高、末子胡亥。

“现在怎么办呢?不如就……”赵高说着,做了个撕毁扔掉的手势,并来回看着李斯和胡亥。

丞相李斯默不作声。胡亥急促地喘着气。

赵高又说:“我们三人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嘛。”

能坐上二世皇位,胡亥当然没有异议。他也知道,虽然父亲疼爱自己,但对自己评价不高,所以早就放弃了继位的念头。

赵高是胡亥的老师。一直以来,胡亥对赵高言听计从。如果现在依言修改遗书、继承帝位,那这辈子在赵高面前就更是抬不起头来了。赵高则从此飞黄腾达,无异于把天下占为己有。

丞相李斯呢?他也是个野心家,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所以希望能遇上一个傀儡皇帝。比起才能出众、抱负远大的扶苏,还是稍有些愚笨的胡亥当皇帝更为理想。因此,他犹豫了。

赵高低声说道:“这里只有我们三个人。而且,天下人都知道扶苏被父皇疏远一事。所以,胡亥继位,不会有人起疑心的……”

这话抓住了李斯的心。稍过片刻,他终于开口了:“就这样办吧……”决心已定,他反而松了一口气。

【陈说】

伪造诏书一事,就赵高、当今的秦二世胡亥以及李斯三人知道,想必他们一辈子也不会透露出去。司马迁在《史记》中却说到了此事,那么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或许秦始皇的诏书中指定的继承人本就是胡亥。换言之,有可能并没有伪造诏书这件事,世人喜欢受儒家思想熏陶、心怀慈悲的扶苏,于是才编出胡亥等人伪造诏书的故事来。

秦始皇喜欢的是反对儒家、主张为政者不可对百姓慈爱的《韩非子》,由此可以推断,扶苏并未当皇帝。胡亥的老师赵高教给胡亥的都是狱律令法,秦始皇认为接受法家教育的胡亥比扶苏更适合当皇帝,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陈舜臣《中国的历史·第二卷·楚汉相争》

就这样,二世皇帝被暗中掉了包。

但眼下还要除掉碍事之人,即贤能的扶苏及其后盾——拥有三十万大军的蒙恬将军。

撕毁秦始皇的遗书后,李斯和赵高还以秦始皇的名义伪造了一封诏书,发给扶苏和蒙恬。当然,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

伪造的诏书大意如下:

扶苏与将军蒙恬率兵数十万驻屯边境十余年,未能向前进军,白白损耗兵力。没有立下半点战功,却屡屡上书直言,诽谤我之所为。而且,还因不能回京当太子而日夜生怨。如此不孝之子,当赐剑自杀!将军蒙恬与扶苏一同驻兵在外,却不知辅佐,如此不忠之臣,当赐死……

这封盖了玉玺的伪造诏书送到了扶苏手中。

蒙恬劝道:“这使者说不定是假冒的。就算是真的,也可以再请示一下,恳求陛下开恩呀。”

但扶苏却说:“既然父亲赐儿子死,一定是有他的理由。还需要再请示吗?”说完自尽了。

秦始皇死于沙丘平台一事,只有上述三人和几名近侍宦官知道。他们把秦始皇的遗体装进“辒凉车”——这种车开有很大的窗口,闭之则温,开之则凉。然后让一名宦官坐进车里,代替秦始皇批奏和进食。同行的其他人并没发现异样。

一行人离开沙丘,经过井陉、九原,匆匆赶回秦都咸阳。

时值七月,天气炎热,从辒凉车散发出阵阵腐臭。赵高就令手下往每辆随行的车里装载三十公斤咸鱼,以此掩盖尸臭。回到咸阳后,他们才发布丧事。

俗话说:笨小孩才可爱。秦始皇喜欢胡亥,也是因为这儿子有些笨。赵高打算把傻子胡亥架空,自己掌握天下大权。

首先,他把有可能取代皇位的政敌——胡亥的兄长们一个个杀掉了。不光是兄长,就连胡亥的姐妹也难逃赵高的魔爪。

秦始皇有十二个儿子和十个女儿惨遭杀害。始于长子扶苏自杀的这一连串惨剧并不限于皇族,连秦王朝的顶梁柱——蒙恬、蒙毅兄弟也被杀了。百姓都认为,这是秦皇暴政的报应,并感觉到:秦朝天下不会太长久。

由于之前的管制过于严厉,稍有松懈,各地便纷纷起兵造反,以致天下大乱。其中,陈涉、吴广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被暴政压得喘不过气的百姓在各地杀死郡守和县令,与起义军形成呼应之势。

然而,秦二世胡亥却沉迷于观看戏剧、舞蹈和杂技,把朝政交由赵高打理。他公然宣称自己的人生意义在于:“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这是堕落的享乐主义。

有个官吏因公外出回来,报告说:“陈涉造反军的人数越来越多了,事态严重。”胡亥闻讯大怒,下令把他关进监狱——因为叛军猖獗的消息很不中听。

其他官吏则说:“那帮造反的家伙只是乌合之众,郡守正率兵追击,很快就能全部抓住的。小事一桩,请陛下不必担心。”胡亥听了很高兴,说道:“太好啦,这才像话嘛。”

群臣都看赵高的脸色行事。但赵高仍然担心有人会违抗自己,于是决定测试一下。

他给秦二世献上一只鹿,说道:“这是马。”

“丞相,你把鹿和马弄混了吧?”

“不会呀,这就是马。如果您不相信,可以问左右侍从。”

“哦……那我问问。”秦二世就一个个地问侍臣,“你说,这是马还是鹿?”

有人回答是马,有人回答是鹿,也有人默不作声。赵高一一记在心上。过后,随便找点什么口实把回答“是鹿”的人治罪。当时法律严酷,赵高耳目众多,要想诬陷一个人实在是太容易了。

有人认为,日语词汇“马鹿”[马鹿:日语中发音为baka,意为傻瓜、笨蛋。]即来自这个典故。其实,中文里的“马鹿”意思和日语不同,而且使用更多的是成语“指鹿为马”。不过,“马鹿”也是一种很漂亮的动物。因此,关于日语“马鹿”一词的词源,认为它来自梵语mahallaka[mahallaka:意为无知。]的观点占了上风。

在汉语中,有时也用“马鹿不分”来形容秦二世这样的傻瓜,但“马鹿”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词。

总而言之,这位傻子秦二世把秦始皇的天下弄得乱七八糟。明眼人一看这局势就知道:天下未定。

秦始皇死后,若是扶苏继位,他开创的江山兴许还能勉强维持下去,可惜……

秦帝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所有机构都按法律规定而运行。所以,秦始皇坚信,在自己死后,秦朝天下还可以传至万世。

然而,法律的权威性又从何而来呢?当百姓接连听到秦始皇和扶苏的死讯时,心中不免掠过不祥的预感:莫非天下又要大乱了?

上一章:艺术家... 下一章:起义风...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