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4

第十三位陪审员  作者:史蒂夫·卡瓦纳

不到两个小时我就看完了所罗门案剩下的档案。很多都只是浏览而已。警方的证词确认了证据链、内容繁多的鉴定报告、证人证词。还有不少关键物证。

博比·所罗门的报案电话是在凌晨12点03分打去的。我手边不只有文字记录,还有电话录音。博比的语气听起来非常惊慌,他因为泪水、愤怒、恐惧及失去所爱而哽咽不已。一切都记录在他的声音里。

接线员:911紧急报案中心,你好,你需要消防、警力还是医疗协助?

所罗门:救命啊……老天……我在西88街275号。我老婆……我觉得她死了。有人……哦,天哪……有人杀了他们。

接线员:我这就请警察和紧急医疗小组过去。先生,冷静点儿,你有危险吗?

所罗门:我……我……不知道。

接线员:你在房子里吗?

所罗门:对,我……我刚发现他们。他们在卧室里。他们死了。(啜泣声)

接线员:先生?先生?请你深呼吸,我要你告诉我,你家里现在还有没有其他人?

所罗门:(打破玻璃和某人绊脚的声音)我在。啊,我没看家里……哦,见鬼……拜托快点儿派救护车来。她没呼吸了……

(所罗门扔下电话)

接线员:先生?请拿起电话,先生?先生?

博比告诉警方,那天下午他就出门喝酒去了,同时也嗑了点儿药。他不记得自己去了哪里,但记得几间酒吧,见了一些人,但想不起他们的名字。他在某间夜店外面打了辆出租车,午夜才到家。走廊里的灯没开,卡尔不在厨房,也不在客厅里。他上楼找他,然后看见阿蕾拉房间的门大开,灯也亮着。他走进去,发现阿蕾拉和卡尔都死了。

电话录音、所罗门的说辞,乍看之下都很合理。博比嗑药的时候,曾犯过一些无伤大雅的轻罪,他在酒精及药物的影响下经常会失忆或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作为不在场证明,这种说辞实在不够充分。不过我们确实没有理由怀疑他的说辞。

直到我读了肯·艾格森的证词。他住在西88街277号,43岁,是一位对冲基金经理。他表示那天晚上他9点到家,然后与他隔壁那位知名的邻居博比·所罗门打了声招呼。他看着博比走上自家门前的阶梯。艾格森很清楚时间,因为他老婆星期四晚上都会晚到家,而保姆9点就会离开。艾格森家23岁的保姆康妮·布鲁科夫斯基,在确认了艾格森先生9点到家后就离开了。

我原本思考该怎么扭转这种局势,寻找可以攻击的点。然后我想起了那段视频,屋外的监控画面。命案当晚的时间戳记显示,博比的的确确是在晚上9点多进的屋。

摄像头有动态感应。之后一直到凌晨0点10分警方赶来都没有其他画面。

博比说他午夜才到家,但没有他到家的画面。等到凌晨0点10分,博比开门让警察进屋,阿蕾拉和卡尔早已断气身亡。

结论是什么?博比·所罗门对他到家的时间没有从实招来。

鉴定报告会确定博比的命运。博比的棒球棍上有卡尔的血迹,上面还有博比的指纹。博比的衣服上有阿蕾拉的血。最关键的来了,卡尔嘴里那张1美金折成的蝴蝶上有博比的指纹和DNA。博比告诉警方,他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纸钞蝴蝶,他很确定自己没有折过这玩意儿,更不要说还将其放进卡尔口中。

玩儿完了。

鲁迪立刻接起我的电话。

“他完蛋了。”我说。

“我同意。”鲁迪说,“但你没有看仔细。纽约市警局的鉴识人员在纸钞上植入了博比的DNA。”

“你怎么这么确定?”我说。

“因为他们的检验报告显示出不止一组DNA图谱。”

“等我一下。”我一边说,一边打开鉴定报告。没错,有份报告成功比对了1美金纸钞上的DNA图谱,分别标示为A组与B组;A组图谱是博比的DNA,B组图谱则符合数据库里的一份已存样本——名为理查德·佩纳的男子。

“等等,鲁迪。流通的纸钞上肯定不只一组DNA,我很讶异他们没有发现上头有二十组呢,但这样也不代表纽约市警局植入了博比的DNA啊。”

“不,真的有。那组符合理查德·佩纳的DNA证实实验室动过手脚。”鲁迪说。

“怎么讲?”

“我们调查了一下这个理查德·佩纳。他的资料深埋在档案鉴定库里。他是已被定罪的连环杀人魔。1998到1999年间,他在北卡罗来纳州杀害了四名女性。媒体称他为‘教堂山杀手’。他被捕、被定罪,上诉失败,最终在2001年伏法。”

我没有等鲁迪说下去。我点开拆开的纸蝴蝶照片。第一张照片是纸钞的背面。我注意到美国老鹰的图案上有点儿变色,看起来像是和笔一起塞在口袋里而涂上的。我没有看得太仔细,我想看看另一面。我再次点击,这次找到了我想看的画面。在钞票正面,就在乔治·华盛顿头像右手边有一组序列号。一个新的序列号只会出现三次。首先是纸钞新设计出炉的时候,其他改序号的原因也跟钞票的变革有关。每张纸钞上都有两组签名,华盛顿的头像在中间,签名一左一右。左边的是美国财政部司库的签名,右边则是财政部长的。卡尔嘴里的纸钞有罗莎·古马塔奥托·里奥斯和杰克·卢的签名。序列号对应上了杰克·卢授命成为财政部长时的年份——2013年。

鲁迪替我开口:“理查德·佩纳不可能碰过那张钞票。印钞时,他已经死了十二年了。”

“而且没有佩纳的指纹,只有DNA。”我说。

“没错。”

“如果纸钞上只有博比的指纹也就算了,但上面有博比和佩纳的DNA……我在想鉴识人员是先把钞票弄干净,然后才植入的博比的DNA,结果不知怎么着,不小心同时植入了佩纳的DNA。”我说。

“你说到重点了,只有这个解释说得通。家用清洁剂就能杀光DNA,要弄掉并不难。再说,2013年之后有多少人碰过这张纸币?没有几千也有几百人吧。他们想要栽赃博比却搞砸了。他们先把纸钞弄干净,却在植入博比DNA的过程中出了错。不知什么原因,佩纳的DNA出现在实验室里。只有这个解释,咱们逮到他们了。”鲁迪说。

说是说得通,但我还是觉得怪怪的。某种程度上讲,蝴蝶算是一种象征,可能对某人很重要,也许是对凶手或受害者来说很重要。而警方破坏了这件物证。纽约市警局想利用这只蝴蝶嫁祸博比,植入他的DNA,结果却弄巧成拙了。

“佩纳应该是在别的州比对DNA的,样本怎么会出现在纽约市警察局的实验室?”

“不知道,反正就是出现了。”

我听着鲁迪在电话里批评起警察的腐败,说这件物证可能引发多大的媒体风暴,并且指出这会是博比辩白的关键契机。30秒后,我放空了,脑中开始回想在卡普法律事务所时,坐在博比身边,听他抗辩自己的清白。我想知道那一刻我是否允许自己相信博比。他是位才华横溢的演员,这一点毋庸置疑。不是每位电影明星都会演戏,博比是有天赋的,他演技精湛。还有另一件事让我不安。在多数案子里,如果警方针对嫌犯植入证据,通常都是因为他们相信嫌犯有罪。我是看不出来在动态感应监控摄像头下,怎么可能有人进出屋子而不入镜,再加上邻居的证词。

“鲁迪,我相信博比的说辞。我实在没办法骗你或骗我自己。他说他是无辜的,这我相信。我不能让其他的状况影响这个判断。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想找我的调查员进行调查。我们还是没找到杀害阿蕾拉的凶器。告诉我,博比怎么解释打死卡尔的棒球棍?”

“他说他把棒球棍摆在门厅里。没错,他是有安保团队,但他老爸总会在大门旁边摆根棒球棍。博比有样学样。那是他的棒球棍,因此上面到处都是他的指纹。”

“但无法解释为什么上面会有血。我必须好好研究研究这点。”我说。

“你的费用已经汇进你的账户了。如果你想花点儿钱进行调查,随你便。我要忙选陪审员的事情了。明天早上给我打电话。有时间就睡会儿觉。”他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我在手机上浏览起联系人,直到我找到备注为“少废话”的电话号码。我按下通话键。我没有特别看时间,我找的这个人习惯随时接电话,因为工作需要。电话接通,手机那边传来一个女性的声音,沙哑,还带有一点儿中西部的口音。

“艾迪·弗林,法律界的骗子。我还在想你什么时候会打电话给我呢。”

声音的主人是前联邦调查局探员哈珀。她从来没跟我说过她的名字。想到这里,我不确定我有没有再追问过她。我跟哈珀于一年前相识,之后她跟伙伴乔·华盛顿一起离开了联邦调查局。他们在曼哈顿开了一间私人安保和侦探事务所,总体来说经营得不错。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她把我的脑袋压在我的车顶上,几个月后,我们追捕同一个罪犯,她不只救了我一命,也救下多位探员同事的命。我是可以自己研究博比的案子的,但我想要哈珀的协助。她第六感很强,我相信她的判断,如果她认为博比有罪,那我也许会再考虑一下。

“跟你聊天我也很高兴。抱歉我没有保持联系,我一直在等待适合的案子。我需要调查员,知道有谁比较合适吗?”

“介绍个屁,你的客户是谁?”

我还没开口就料到她的反应了。但我还是告诉了她。

“我加入了博比·所罗门的辩护团队。我们要证明纽约市警察局在陷害他,你得帮帮我。”

她大笑起来,然后说:“真会编故事,下次你就会说要替杀人魔查尔斯·曼森辩护了吧?”

“我是认真的。1个小时后,卡普法律事务所的安保人员会带一台笔记本电脑去你公寓。你研究文件的时候他会在旁边等着。东西很敏感,如果资料在开庭前外泄出去……”

哈珀的笑声消失在她的喉咙里。

“艾迪,少来这套。你是认真的?”

“我是认真的。看来我们只有一两天能够好好研究这件事了。你看一下文件,然后给我打电话。明天早上咱们从命案现场开始,除非你要从别的地方着手。”

“看完文件我再打给你。就我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切证据都指向所罗门,证明他就是凶手。这你知道,对吧?这案子看起来稳输。”

“报纸我都看了,也听了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一个全天候提供新闻节目的有线电视网络,由特德·特纳于1980年创办。]上的法律专家分析案情。他们认为开庭前结果就确定了。也许他们说得没错,但我跟博比谈过,鲁迪·卡普也见过博比。我们都觉得他不可能杀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说服陪审团的十二个人,让他们觉得我们是对的。”

上一章:00:13 下一章:00:15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