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避难所”的家人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  作者:上野千鹤子

大熊一夫[大熊一夫,原为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后任大阪大学教授,2002年退休。1970年,大熊一夫伪装成一名酒精依赖症患者潜入精神病院暗访,揭露了精神病院对患者的虐待行为,从而推动了日本的精神疾病领域的医疗改革。另,前文提到的“大熊由纪子”是他的妻子。]先生曾经潜入一家精神病院暗访,在住院楼深处发现了一个牢房般的房间,房间上了锁,肮脏不堪,里面关着一个老年认知障碍症患者,浑身沾满自己的排泄物,大熊一夫被惊得目瞪口呆。我想现在的精神病院住院楼里,应该已经见不到此种场景了。但是,如果想要找到被喂了药、没有力气谩骂和实施暴力行为、如同行尸走肉的老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在《朝日新闻》每周六的特别增刊上,有一个专栏叫“每个人的最终乐章”,连载过医生、护士、护理等专业人员给老人做临终关怀的逸闻趣事。2019年3月到4月连载的是细井尚人医生的文章。他是千叶县袖浦市皋月台医院认知障碍症疾患医疗中心的负责人。皋月台医院里也有内科、外科等,除去这些,仅在精神科的住院楼和治疗认知障碍症的住院楼里,病床就有218张,这已经占到了该院409张病床的一半以上。而且,治疗认知障碍症的住院楼应该是由精神科的住院楼改装而来的,由此不难推测,他们医院原来的经营有多么依赖精神科的病床。(“治疗认知障碍症”这个叫法,其实很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即便是现在也没有治愈认知障碍症的方法。)不管怎样,我非常关心认知障碍症患者在这家医院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会以什么样的方式逝去,所以每期连载我都读得非常仔细,可最终也没有看到任何跟治疗相关的细节,也没有任何患者的心声,我所看到的都是细井的决心——“对于那些无处可去的认知障碍症患者而言,我们这里就像是一个避难所”,“我知道,让认知障碍症患者长期住在精神科的病房里直至临终,社会上是有批评声音的,但我还是觉得眼下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一个‘避难所’。今后我也会继续为认知障碍症患者提供这种‘住的地方’与‘死的地方’”。最终,通过六期的连载,我彻底明白了:需要这种“避难所”的其实不是患者本人,而是患者的家人;治疗认知障碍症住院楼拯救的也不是患者本人,而是患者的家人与制度的缺陷。

上一章:你选择... 下一章:独居的...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