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要劝我出门和运动抑郁的力量 作者:泉谷闲示 |
||||
“你一直窝在家里,心情不会更加郁闷吗?出门散散心怎么样?” “不要总是躺着,如果不活动身体,心情怎么能舒畅呢?去附近散散步吧。” 当抑郁症患者在家疗养时,身边的人经常提出类似的建议。可是,对不少患者来说,即使是像外出和运动这样简单的事情,也会使他们感受到很大的心理负担。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觉得外出和运动是一种心理负担呢? 在接触外界时,人类会打开心理屏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觉得外出是一件稀松平常、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一旦人们陷入抑郁状态,外出就会突然变成一件需要鼓起勇气才能做到的事情。大家或许觉得,抑郁症患者既然能在家里活动,那么去附近走一走应该也没问题。不过,对患者来说,这件事情在心理上却是一种负担。 大家如果只是根据肉眼可见的身体活动来判断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活动,就很难理解这种情况。 在接触外界时,人类会自然而然地打开一道隐形的心理屏障,以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的侵害。就像人类具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界的细菌和病毒的免疫功能一样,人类同样具备心理上的免疫力。 然而,当精神能量下降时,人类的心理屏障就会弱化,以前做起来毫不费力的事情逐渐变得困难起来。 接触亲近的家人也是一种负担 除抑郁症患者之外,总是闭门不出的人也是这种情况。在心理屏障最弱的时候,人们就会陷入被称为“家里蹲”的状态。 当心理屏障极端脆弱时,人们就连在接触熟悉、亲近的家人时都会感到巨大的精神压力,于是选择躲在自己的房间里闭门不出。这是因为,他们无法打开心理屏障,只能用墙壁和门包围而成的房间,即物理屏障,来代替心理屏障。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还没有陷入这种状态,不过在接触除自己之外的人时,哪怕是关系亲密的家人,他们也会感到痛苦,仿佛自己受到了侵害。这是抑郁症患者身上经常出现的情况,身边的人一定要留心。 闭门不出的意义 在心理屏障脆弱时,人们躲在物理屏障中闭门不出,绝对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 请大家思考“孵蛋”的情况,如图6(参见第99页)所示。小鸡必须在坚硬外壳的保护下才能逐渐发育成形。当成长到不需要外壳保护的时候,小鸡就会主动破壳而出,于是发育成形的小鸡就此诞生。 ![]() 人们“家里蹲”的状态就相当于小鸡在蛋壳中的状态。他们在保护自己不受外界伤害的同时,准备让新的自己诞生。 我在第3章中已经提到,真正的痊愈并不是变回原来的自己,而是“重生”或“新生”。“重生”或“新生”的过程就相当于孵蛋的过程。 抑郁症患者并不是体力不足 身边的人如果把闭门不出的状态看成坏事,从而强迫抑郁症患者出门,那么就可能阻碍他们“孵化”的过程。在患者尚未进入能自己主动采取行动的阶段时,劝他们出门或运动就相当于催促他们在第1步和第2步的阶段就“破壳而出”,这必然无法得到好的结果。 当然,在家疗养时,抑郁症患者可能遇到需要外出或与他人见面的事情。如果患者在出门后感到异常疲惫,就说明他们还没有进入“破壳而出”的阶段。 我经常听到患者说,自己只是稍微出了下门,就好几天都起不了床。他们难以理解自己的状态——为什么自己只是走了几步路,就感觉非常疲惫。通常,患者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的体力流失严重。其实,这与体力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心理屏障尚未充分打开的阶段接触了外界,消耗了太多精神能量。 患者如果将这种状态理解为体力下降,并因此认为自己必须运动或做些其他事情,从而根据头脑的“必须”指令强迫自己动起来,就会导致内心和身体进行反击。实际上,只要患者经过充分的疗养,自然就能进入“破壳而出”的阶段,此时内心和身体一定会主动督促他们外出和运动。 因此,在进行充分的疗养前,患者不要过于关注体力,而要关注内心的懒惰和害怕。可以说,这是获得优质疗养的前提。 抑郁症患者甚至没有勇气打一通电话 在抑郁症初期,患者会出现害怕打电话或接电话的状态。 例如,患者某天早晨身体不适,感觉自己去不了公司,此时他应该给领导打一通电话,说明自己身体不适需要请假,然而他却无法做到,导致自己无故旷工。实际上,对抑郁症患者来说,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这是因为,患者陷入了图6(参见第99页)中第1步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与他人接触,他们就会害怕得不得了,即使只是打一通电话也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因此,即使是懂常识、知礼节的人,一旦陷入抑郁状态,也很可能连一通电话都打不出去或接不了。 从心理屏障的角度切入,大家应该就能理解陷入抑郁状态的人了。对正常人来说轻而易举的行为,却可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困难。 |
||||
上一章:不要鼓励 | 下一章:不要对...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