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外包与出生率——由谁来照护

无薪主妇  作者:上野千鹤子

将其做成模型,便是图6的样子。照护出现了两分化:一是私有化;二是公共化,也就是去私有化。

私有化的选项有家庭化和市场化。请不要忘了,市场化始终是私有化的次级概念。用自己赚的钱向市场购买服务,相当于以私人的方式解决照护负担。

公共化的选项有家庭化和去家庭化。家庭化是指由家庭内部承担照护责任,但国家为此给予减税、补贴和支付养老金的政策,承认照护工作的价值。也就是说,由国家向家庭内部的照护劳动者支付薪酬(尽管大多低廉得可怕)。日本国民年金的第3号被保险者制度也算是形式之一。在这个选项下,女性往往容易被固定为照护劳动者。

无薪主妇
图6 “照护的公共化和私有化”

公共化的另一个选项,就是由公共机构负责,以实物的形式支付照护服务。比如,设立托儿所托管儿童,提供护理保险辅助老人护理。

日本究竟采用了什么选项?

最近这30年间,女性劳动力转化程度高的国家为了把女性拉出家庭,一直在推进照护的外包。只要拿出上文提到的模型,就能很好地说明男女平等程度较高的国家和低下的国家存在着什么样的不同。

一种是夫妻都有工作维持家计,国家承担照护外包的责任。这种是照护公共化模式,被北欧国家采用。

另一种是夫妻都有工作,向市场购买必要的照护服务。这种是照护市场化模式,被英、美等盎格鲁-撒克逊国家采用。亚洲也有部分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譬如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职场女性就不存在要兼顾家庭和工作的问题。因为她们家中有保姆和用人。

在照护家庭化迟迟没有改变的国家,照护一直是家庭的责任,而承担那个“家庭责任”的人全都是女性。这种模式被称为男性养家模式(male breadwinner model)。

最固执于这种模式的国家就是日本。不只是日本,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南欧国家,以及亚洲的韩国都是如此。

谁来照护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再生产成本的分配问题,那么,再生产成本的分配效果,则可以用生多少孩子来衡量。

把各国的总和生育率(一名女性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见下页)。双职工+照护公共化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出生率最高,双职工+照护市场化的国家和地区次之,而在男性养家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女性最不愿意生孩子。

目前,发达国家的出生率都在下降,但也可以分为相对高位国、中位国与低位国。意大利、德国、日本属于低位国。这三个国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其共同特征为男尊社会。现在数据显示,这样的社会生不出孩子。

劳动与照护的分配及其结果

A:双职工+照护公共化

北欧模式

B:双职工+照护市场化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包括新加坡、中国香港

C:男性养家+照护家庭化

南欧模式,包括日本、韩国

→出生率:A>B>C

那么亚洲又如何?亚洲整体的出生率都很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工作女性虽然无须烦恼兼顾工作与家庭的问题,但这样的女性群体本身人数很少,因此出生率仍旧不高。还有一个国家跟日本很像,出生率非常低,那就是韩国。韩国的社会结构与日本很相似,而男女薪酬差距比日本还大。中国内地的出生率因为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无法成为国际比较的对象,但是中国政府最近开放了政策,最多可生三胎。尽管如此,其出生率至今仍未出现上升的趋势,不知今后会如何变化。

人口现象其实是处在再生产年龄段的男女个体的个人选择行为汇集成群集现象的社会现象。而且它也是一个非常容易预测,却无法解释为何会变成这样的有趣的现象。

如果把出生率视作育龄男女面对将来的希望指标,那也可以这么说,在出生率低下的“男性养家模式”社会,育龄年轻男女的希望值是最低的。

上一章:女性地... 下一章:劳动市...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