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岛•馆


——加贺美雅之作品及创作历程
極楽蜻蛉の老罗

双月城的惨剧  作者:加贺美雅之

缘起


自己最想读的那类推理小说,在市面上似乎并不受待见,那我就自己来写写看吧……


——加贺美雅之(双月城的惨剧》后记


很早就听闻Lia君请人翻译加贺美雅之的《双月城的惨剧》(以下简称《双》)。而我来日本后不久,在大阪北区发现了一家专门售卖推理和科幻书籍的中古书店。里面的书籍数量和品相让我流连忘返。有一回,我在书架上看到了光文社文库版的《双》。随手快速翻看,一下子就翻到了其中“满月之屋”的平面图,又翻到了解答篇的示意图,觉得非常有意思,平面图中透露出浓浓黄金时代的解谜风味。我接着选看了几页作者的文风,算是非常好读的那种。于是就买下了这本书,没想到这部厚达400多页的原版书籍,竟一气呵成地读完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原作中的第一个密室。是我迄今看过的几百部密室及不可能犯罪作品中都能撑能进前十的创意和解答。以下是我对本书的评论“前300页的多处重复、蹩脚的写作技巧几乎让我要打两星。但最后100页左右怒涛般的解答,把两个密室以及一个怪奇杀人的诡计和动机完美地呈现了出来。作者对中世纪传说和武器的运用、以及诡计和动机的完美串联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说到令我深恶痛绝的灌水问题,后来我发现自己还是错怪了加贺美君(非其本意)。继这本书令我愕然的阅读体验之后,我找来他的其他作品拜读。加贺美雅之1969年生于日本千叶县,在鲇川哲也的《本格推理14》,以及二阶堂黎人编的《新·本格推理》系列上发表过一些短篇,算是非常寡作的作家,2013年因病去世之时,只留下三部长篇和一部短篇集。加贺美君是古典推理和名侦探的爱好者,他的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一个叫查理·伯特兰的巴黎警察局预审法官[在《密家晚餐会》所收入的《杰夫·马尔的追忆》的自作解说中,加贺美雅之清楚地写出了自己对卡尔班克林系列的喜爱,而之后的查理·伯兰特探案系列则完全就是以班克林的系列人设为基础的再创作。其中班克林对应伯兰特、史密斯对应马尔,甚至原作中马尔的相好,加贺美雅之在《监狱岛》中,依样画葫芦地给史密斯加上了一个后来的妻子玛丽。](也是我迄今为止读完的第一个名侦探系列)。而在三部各具特色的长篇作品中,作者又分别以城、岛、馆为不同主题,写出了异域风情的本格不可能犯罪作品。下面请允许笔者就每本作品展开来谈一下。


德国城:《双月城的惨剧》4星(满分5星)本格推理十大[日本的侦探小说研究会编署的推理小说排名书,每年的12月由原书房发行。]2003年第14位


本格推理小说的爱好者们长久以来一直在等待着,能轻易地把谜团,逻辑和诡计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大魔术师。那个令人期盼的时刻终于来临了。随着《双月城的惨剧》的发行,本格推理小说界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新世纪,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面临着踏入新世界的阶段。多年后重新回顾历史之时,这部作品会作为重要的标志,依然屹立在那里吧。

也就是说,读了这本书的你,也无意间成为了推理史上丰功伟业的重要见证者。


——二阶堂黎人为 《双月城的惨剧》 所写的卷末解说


在《监狱岛)的后记中,加贺美雅之这样讲述了《双月城的惨剧》的由来


我的作品,由于以前被光文社文库严选的、每年隶属业余作家的投稿作品编辑而成的《本格推理》系列所采用,以此为契机,在“KAPPA-ONE”发表处女作而出道。平成13年发行的《新·本格推理01》中,对收录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我当时回答了自己计划写班克林系列[卡尔写作初期笔下的名侦探。]的中篇仿作。那时草拟的标题是‘杰夫·马尔的追忆’、‘双月城的惨别’以及‘监狱岛’三部作品。

当初的设想是,本来打算把这几部中篇仿作投给‘KAPPAONE’的。但因为听从了当时责编‘中篇集很难获得认可,还是写成长篇为好’的建议,把诡计和情节基本上都已写好的‘双月城的惨剧’加笔到约一千张稿纸后去投稿,然后非常幸运地被采用了。”


由此可见,加贺美开始只是想写成中篇作品的,可遇到了和当年柯南·道尔刚开始写福尔摩斯系列时相同的处境——“中篇作品当长篇小说出版太短,而当短篇的话又太长”,于是他听从编辑建议,加笔之后则获得了出版。

把自己喜欢的“被过去昏暗的传说所笼罩的古城”、” 美貌的双胞胎姊妹”、“倒在坚固的石造密室中的凄惨尸体”、“视彼此为毕生劲敌的两位名侦探的对决”等熟悉的黄金时代的元素都添加到这部新人所能写出的最好作品里。

作品的简介我就不多赘述了,来补充些别的信息。 这篇以卡尔1931年发表的班克林系列的第三部作品《骷髅城》(Castle Skull)为原型进行的仿作,原作讲述的是


有一座耸立于德国莱茵河畔的奇怪城堡。城堡的主人魔术师马里卡,从行驶中的列车中投河而死——谜一般地死亡事件已经过去了17年。平常住在河对岸的度假别墅里的新城堡主人——著名演员迈伦·艾利森,某天夜里悄悄地去骷髅城的时候,被不知是谁的某人开枪击中后,浑身着火地从城墙上坠落而死。在受到知情人的委托而前去调查的預审法官班克林面前,出现了他的对手德国警察冯·安海姆男爵,德国和法国的两位名侦探围绕这整个谜团重重的案件,一同展开了推理的较量......


这部作品是以卡尔游历过的莱茵地区的古城为原型创作的,二阶堂黎人的《恐怖的人狼城》以及加贺美雅之的《双月城的惨剧》都受到了其很大的影响。而作品中德法侦探的对决,也反应了写作当时现实世界中法国与德国紧张的对立情势。

加贺美君这部出道作,属于卡尔的怪奇趣味同新本格推理的混合体。两个密室杀人以及后两起怪奇的死亡,作为新人的处女作完全出乎人的想象。首先在日本的新本格作品中,洋溢出这样浓浓的古典本格气息,特别是卡尔式氛围的作品并不多见。其次,诡计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特别是第一个密室的诡计与动机的融合,堪称完美。这种鬼畜的杀人方式,说实话欧美人是不太想得出来的,欧美风外壳之下,的确流露出《本阵杀人事件》般的日式诡计风情[作者有自己透露,从小学时就开始阅读海内外的推理小说, 特别喜欢横沟正史和卡尔的作品。]。


但加贺美的缺点也在这部作品中暴露了出来。诡计的过度堆积(一个长篇中出现了四个不可能犯罪,如果写成两个的话效果会好很多),以及漫画式的文笔(其实对于新本格大多数作品这点可以忍受,只是我比较受不了他对于案件的多次重复)。双月城这锅菜有了最好的原材料:充满想象力的血腥传说、第一个密室的诡计和动机、中世纪的古城元素。但就像我之前评论的“前面的叙述能压缩一下,气氛渲染加强,中世纪元素再详细介绍的话,必属神作无疑。”


法国岛《监狱岛》 3.5星 本格推理十大2005年第11位


年少读《基督山伯爵)和《铁面人》之时,为其中的精彩之处所折服。长大后再次拜读,孩提时代那种心里小鹿乱跳的场面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有过相同经验的人想必也不在少数。我注意到,那些梦幻般的场景,正是幼年时期柔软的感受性,在生动故事的刺激下,无意识问织就的、只属于自己的专属故事。

这本《监狱岛》正是我遵守本格推理小说的写作手法,完成的时前辈那些波浪壮阔的大作致敬的作品。如果大家读后能感到些许愉快的话,作为作者的我,将不胜荣幸。

——《监狱岛》作者的话


加贺美君自认其作家生涯中的“毕生大作”便是《监狱岛》。他自己在该书的后记中,谈论这部“某个孤岛的监狱中的连续杀人事件”之时,提到


“首先,作为舞台的外国监狱的资料, 几乎是无法入手的状态,这点让我很伤脑筋。有幸与重松一义先生的《图说 世界的监狱史》——这样的名著相遇,可以说是莫大的帮助了。

在写到300页稿纸之时,无意中正好读到同样以孤岛为舞台,鸟饲否宇先生的《非在》——我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怎么说呢,我考虑作为《监狱岛》主诡计的某个‘设置’(因为撞车),不是就无法达到最大化的效果了吗?有关这本书的诡计和情节,之前我从很多前辈那里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指点。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由于自己不能再使用同样的设置,只得含泪变更故事情节。那样的话,无法充分发挥出孤岛——这一舞台的作用,而只是单单沦为‘封闭空间’这样的存在,让我甚感遗憾。

从情节变更到最后收尾,当初预计写800张稿纸的本作,不断地加笔,结果最后竟然达到了之前三倍——2400页!”


上下两卷文库本近1200页——让作者花费了1年零10个月,也让我痛苦地读完的《监狱岛》,竟是因为和别作意外撞车而形成的产物。这部作品讲的是发生在法国某个孤岛上的连续杀人事件,一共有大大小小近8个不可能犯罪,下面我以表格的形式,简单归纳一下:

双月城的惨剧

从这个表中,不可能犯罪以及诡计的原型出处一目了然。我个人非常喜欢第二以及第三起不可能犯罪。《监狱岛》也是一本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书,具体列举如下:


优点

1.不可能犯罪的谜面都极其华丽 有“火焰绞刑”、“活人火把”等场面令人印象极其深刻。而且分尸以及人体着火这些华丽谜团的诡计,都有合理的解释。

2.伏线合理,气氛渲染佳 极似卡尔的《女巫角》(Hag’s Nook 1933),本作中那份渗透到骨子里的情怀,非卡尔迷难以体会[Fang的博客“Fang’s Mystery Blog”中原话。]。

3.用词简单,非常易读 此君一贯特点。


缺点

1.人物形象完全动漫式 法国故事背景中的日式对白和行为举止十分怪异。

2.对同一个事件的多次重复 当事人叙述-旁观者议论-叙述者脑补再分析-当事人各种自问自答,然后各种否定-众人各种讨论,甚至相隔很多页之后的再次回想,这种无比拖沓反复的写法,极似智力问答,而完全失去了小说的趣味。

3.故事布局有很大问题 开头非常吸引人,之后由于节赛太过缓慢 (比如导入取件的铺垫会长达100多页),使得阅读感渐渐变得极差。


综上所述,这个上下本我花了半个月才读完的“毕生大作”中,已经不像《双》一样是以诡计为主,而变成了罪犯以及犯罪动机。其中的不少亮点,包括那个历史监狱长的自杀之谜(写成短篇会很不错,气氛以及诡计俱佳),还有就是结尾的多重逆转以及脱离推理小说范畴的最终结尾,都令我记忆犹新。不过很遗憾,这部作品并没能成为更出色的作品。


英国馆:《杀人止风馆》4星 本格推理十大2007年第12位


“馆系列”,或者“继承遗产性质”的推理小说趣味,就在于以家庭——这种社会的最小构成单位的集团为舞台这一特点吧。以侯门般的大宅邸为舞台,其中登场的家庭成员以及佣人,每个人都破天荒地使人产生一种身历其境的怀旧之情。随后就在那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杀人事件——

——作者的话


这本600多页的文库本的谜面一如既往地华丽:


北爱尔兰边境,矿山王和他正妻,以及同情人所生的三个女儿一同生活在一座名为“止风馆”的大宅中。38年前发生了一起诡异的命案:在宅邸的里院里,情人被人割喉而死,可是尸体周围竟找不到任何凶器,以及疑似犯人的足迹……

我(史密斯)陪同自己的未婚妻,回到之前的寄养家庭,接受该家正妻的一份异常奇怪的遗嘱。接下来便陆续发生了各种凶案……

二女儿的儿子被发现吊死在一座15米高的筒仓顶。附近有疑似巨人的脚印,还有人作证说在夜里看到过巨人的脸……

三女儿的儿子在里院中央,仿佛被“透明人”抓住,被割喉倒地而死,这和38年前的旧案如出一辙,但周围没有任何人靠近……

三女儿的女儿也赤裸地死在了密室状态的浴室里,而现场竟怎么也找不到凶器……


在写完《监狱岛》之后,加贺美君启程前往爱尔兰,开始了自己第一次的海外旅行。也就在这次旅行当中,他看到一座建在海岸悬崖边上,有地道的古城。结合北大西洋吹来的强风,产生了灵感,便写出了自己最后的一部长篇作品。

我们从这部向横沟正史的《犬神家族》致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原作的影子。比如正妻和三姐妹之间的争执、正妻有青年相好的存在以及蒙面保姆的设定都和原著如出一辙。

其中犯人的动机、犯人真身都是非常地难猜。在这部作品中,加贺美的故事叙述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把不可能犯罪都较好地粘合在了一起。至于诡计方面,第一个15米的高塔吊死尸诡计,虽说可行性成疑,但确实非常具有想象力。第二个广义空间的不可能犯罪,让我想起了卡尔的《歪曲的枢纽》,虽然作者还是用了一个古典的诡计,但改进和完成度意外地高。而后面两个诡计,则比较失败。不过,四个诡计中三个都和风有关系,这点的确是蛮有意思的。

不过整体而言,随着故事性的长足进步,让我对这部本来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的作品,还是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


短篇集:《绞首塔之馆 査理·伯特兰的事件簿》4星


周末夜晚读书时,又怎能少了推理小说。

以充满杀戮的现代社会为舞台的警察程序小说和旅情小说,就算在通勤电车中,也还是能带着那份临场感阅读下来吧。不过想要看以前名侦探探案的——那种能得到发自心底愉悦的作品的话,必须得有舒适而安静的环境。

请准备好喜欢的饮料、或者想抽的香烟,亦或是好吃的点心,以一种宽松的心情拿起书籍吧。

啊,请千万别忘了关掉手机的电源哦——

——加贺美雅之


我一直觉得,就加贺美雅之的风格而言,最适合写短篇作品。因为对人物塑造和情节的展开要求不高,而“诡计制造者”拿手的独门诡计和易懂的文笔则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看了三本长篇作品后,终于得到了这样一部短篇合集。

至于为何会出这样一部短篇集,加贺美君在后记中这样苦涩地写道,“由于作为作者的我过于随意(除了故事的舞台是国外之外,事件的背景还要是20世纪初的内容。所以当时花在查资料上的时间,竟超过了动笔写作的时间),于是在那之后(2006年)就没有出版社的长篇邀约了。”而到了 2009年,讲谈社的“梅菲斯特”编辑部向作者约稿连载作品,要求“正统的名侦探系列”。于是他欣然受邀。

这部短篇集中最值得一提的作品,无疑是同书名、且被收入讲谈社文库《密室杀人大百科》的《绞首塔之馆》。简介如下:


被封闭进众人监视的地下室里的灵媒,使用自己的灵力,刺杀了认为自己是骗子的30英里之外的一个老人。自己却也死在了地下室里。而凶器竟然是老人手里的枪!可之前被锁入地下室金库里的短剑,明明还沾着老人的血液!


这么离奇的不可能犯罪谜团的来历,加贺美坦言,他看到了当年(2000年)原书房刊行的、以新锐作家的密室短篇为中心,附以过去标志性的短篇以及评论,从多角度探究密室作品趣味的选集《密室杀人大百科》中,二阶堂黎人的《泥具根博士的噩梦——恶魔般的密 室》中,处理有关五重密室状态下之死的终极不可能犯罪的作品后,自己也写了一篇有关“凶器互相瞬间移动”的不可能现象前去应战。

而这部作品中的“分身之谜”、“带血匕首之谜”、“杀人子弹”以及“尸体移动之谜”都非常本格。特别是其中的“杀人子弹”,让我想起了英国密室作家德里克·史密斯的《致命舞台》,但加贺美的这个复杂的诡计确实是原创的,令人拍案叫绝。

而这部谜团和解答都令我难忘的短篇,被选入了私人收藏文库接下来的《日本短篇推理选——密室》,很荣幸由我担任翻译,也算是表达对不幸早逝的、执着于本格和密室推理创作的加贺美雅之先生的一点敬意吧。


结束语


加贺美雅之作品中华丽的谜团属性以及解谜的逻辑性,都让我想起了他的大前辈卡尔和横沟正史。他们在新本格时期的继承者就是二阶堂黎人以及加贺美雅之。后来还出现了—名在自己的书的扉页写着“献给加贺美雅之先生”的新本格作家——狮子宫敏彦。他在《亚洲之谜》中非常华丽地把不可能谜团融进了历史推理小说之中,产生了极佳的效果。所以,从黄金时代的卡尔到最新的狮子宫敏彦,怪奇和华丽的不可能犯罪衣钵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上一章:作者采访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