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纪的大魔术师,终于降临!解说 二阶堂黎人双月城的惨剧 作者:加贺美雅之 |
||||
1 先从结论开始说吧。 充满了作者恶魔般狡猾智慧的这部《双月城的惨剧》,可以说是一部以逻辑和诡计为素材,连布局的细枝末节都严密构筑的本格推理宫殿般的伟大作品。是十年难得一遇的杰作。作者加贺美雅之自由地操纵从他那博学的头脑中不断冒出的诡计,以变幻无常的容貌欺骗读者,用眩惑的语言技巧迷惑人心。他是在接下來十年中——不,是二十年中,站在本格推理小说界的最前列,引领我们前进的卓越人才。 本格推理小说的爱好者们长久以来一直在等待着,能轻易地把谜团、逻辑和诡计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大魔术师。那个令人期盼的时刻终于来临了。随着《双月城的惨剧》的发行,本格推理小说界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新世纪,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面临着踏入新世界的阶段。多年后重新回顾历史之时,这部作品会作为重要的标志,依然屹立在那里吧。 也就是说,读了这本书的你,也无意间成为了推理史上丰功伟业的重要见证者。 ——所以,此后说的基本都是画蛇添足的话了。如果你在阅读正文前先读了这篇解说,那么你现在就应该翻开小说的笫一页,这样你就会发现,不可能犯罪、密室、连续杀人,杀人魔、传说、亡灵、名侦探、双胞胎美女、遗产继承、谜团、秘密、古城、家族争执、诅咒——这些对本格推理小说来说取之不尽的璀璨宝物,就如要溢出来般填满了整部小说。 我再说一遍,在这些词语之中,即使只有一个是你所喜欢的元素,你也应该立刻去读这本《双月城的惨剧》。 就让我来为仍持怀疑态度的人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吧。 沿着德国中部的莱茵河溪谷,中世纪的古城鳞次栉比。在那里,有一座展示着威容的神秘城堡,被称为“双月城”。在这座城堡里住着患有心病的美貌双胞胎姊妹,在古城的外墙,耸立着成为其名由来的两座塔,与奇怪的杀人事件相关的血腥传说和史实自遥远的过去流传下来,在塔最上层的小房间里,骑着黑马穿着黑色铠甲的幽灵骑士突然出现,用锋利的剑砍下留宿于此之人的头颅。 然后,时间来到现在。 数名客人到访“双月城”,似乎正是等待这个时机般。惨剧拉开了序幕。在重重上锁的塔里,接连发生了血腥的密室杀人案件,模仿过去传说般的谜,还有充满了谜团的数起犯罪.都染上了超乎常识般的神秘、恐怖和残忍。 最初的案件是这样的情况。去往塔顶房间的两道门都从内侧上了锁,也上了粗实的门闩。钥匙在室内,窗户直面着陡峭的断崖,任何人都无法从外面靠近。在如此坚固的密室里,美貌的双胞胎姐妹的其中一人的尸体被发现。尸体的头颅和双手被干净利落地砍下,并在地上被烧得焦黑。当然,到处都不见犯人的身影…… 紧接着发生的密室杀人也是极其的不可思议。从内侧上锁的房间里,地上滚落着被砍下的男性的头颅,钥匙被放在了那个头颅的嘴里。身体部分则被塞进了装饰用的铠甲里。当然,房间内没有任何可以逃跑的通道,犯人仿佛从这个密室中一溜烟地消失了…… 第三和第四起案件也是在不亚于这两起案件的怪奇状态下发生的。不断反复的惨无人道的犯罪。犯人究竟是人是鬼?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妖魔从地狱复活了吗?逐渐吞噬古城的恐怖和憎恶…… 面对这一连串不可思议事件的是法国名侦探查理·伯特兰。然后,对他燃起斗争之心的德国名侦探冯·施特罗海姆男爵登场了。以这些棘手的案件为舞台,两位名侦探的优秀头脑展开了激烈的碰撞! 令人战栗的真相!出乎意料的犯人!可怕的杀人动机!古城中隐藏的惊人秘密! ——如上所述。在《双月城的惨剧》中,本格小说中诱人的元素、小道具以及演出都已准备就绪。 (老实说,就连我这个密室杀人的权威,也没能看破这些不可能犯罪的真相!) 2 最近的本格推理小说可能变得有些太难了。 这是前几天和有栖川先生见面时所谈论的话题。 的确,没有庞大的知识储备就看不出作者所试图展现的作品结构,不看完四千页的文字就无法知道结局,没有SF素养就搞不懂什么是什么,在理清推理小说的历史性意义后才终于能判断那部作品的价值,还有多到让人厌倦的剧情反转——因附带的要素变多,作品的修饰有臃肿化的倾向,使得作品的骨骼都快要无法看清了。 本格推理小说爱好者的眼界都很开阔——普通、单纯的故事无法满足他们,这些倾向便是证明。但是另一方面,有能令人更直接地说出“有趣!”的作品不也挺好吗? 具有让人想一口气读完的魔力的小说,那种小说会让人“欲罢不能”。过去江户川乱步的明智小五郎系列,莫理斯·勒布朗的亚森·罗平系列,还有柯南·道尔的夏洛克·福尔摩斯等,正是这一类型的小说。一旦开始阅读,就会废寝忘食地沉浸其中——被拽进小说的世界中——这些小说都散发着这样的魅力。 说到本格推理小说(不不,那时候还是叫侦探小说吧!)的魅力,开头突然出现离奇的谜题,血腥的杀人案件不给人喘息时间般接连发生,仿佛读者自身成为了书中的某个角色,令人不寒而栗。然后,随着案件调查的不断深入,真相越发扑朔迷离。行为举止奇怪的人络绎不绝,奸计四伏,姿态令人毛骨悚然的可疑人物任意妄为,不安与猜疑不断加剧。加之线索的突然中断,人们陷入极端的混乱之中,案件越发错综复杂…… 就在这时,终于有一位英雄——具有慧眼的、无人不知的名侦探——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接着,他凭借谁也没有注意到的证据快刀斩乱麻,用神一般的推理解决了案件。他把被谎言和欺瞒多重包裹着的谜团一刀斩断,将其中的真相公诸于天下。 不不,没必要用那么麻烦的说法。担心、紧张,不安,最后是震惊——过去的侦探小说中有着这样的趣味,阅读侦探小说的乐趣就在于此。 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去哪里了呢?错综复杂的谜题被一层层地剥去了外衣,那正是理性、清晰的推理的美妙之处——那些东西到底消失到哪里去了呢? 但是,现在已经不需要担心了。 因为那种有趣的、真正的侦探小说,在这部加贺美雅之的长篇出道作发表的同时,已经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3 加贺美雅之将凭借《双月城的惨剧》这部长篇小说正式出道。但对于热心的本格推理小说迷们来说,他并不完全是一位新人。 在光文社文库的《本格推理》中,鮎川哲也老师担任了评委兼编辑,并且公开征集业余作家所写的短篇本格推理小说。那些成果在了全部十五卷里。在那之后,我继任了评委,出版了两本《新·本格推理》(二零零二年三月为止)。在那之中,加贺美雅之的三部短篇入选了。除此之外,我还读了他的一部中篇小说(这又是一部厉害的杰作!最近应该就会问世)。 《我的朋友亨利》田边正幸名义《本格推理(14)》 《暗号名“マトぃョ-シュカ”》长谷川顺子·田边正幸名义《新·本格推理01》 《杰夫·马尔的追忆》田边正幸名义(中篇) 《“木桶庄”的悲剧》长谷川顺子·田边正幸名义《新·本格推理02》 这四部作品,毎一部都是花费了一番心血的有趣的侦探小说。在 这之中,《我的朋友亨利》和《杰夫·马尔的追忆》是不可能犯罪之王约翰·迪克森·卡尔的仿作,而且是其初期的名侦探亨利·班克林故事。仅是这样,就足以让我这样的卡尔迷欣喜若狂,并且在此之上,还有独创的、新颖且精妙的密室杀人虽现在读者的面前。简明易懂、毫不装腔作势的文风,使人可以轻易地走进历史中的世界。 另外的两部作品里也描绘了不可能犯罪,在各自的结局里,都使用了意想不到的绝妙机关。 说起卡尔小说中的名侦探,拥有庞大身躯的基甸·菲尔博士(卡尔名义)和亨利·梅利威尔爵士(迪克森名义)都是非常有名的。两人都是作为解开不可能犯罪案件的巨匠而被人们所熟知。 除出道作《夜行》外,在《绞刑架之谜》、《蜡像馆杀人事件》、《骷髅城》、《四件凶器》中,一手掌握巴黎警察局,因对坏人的审判毫不留情而出名的预审法官亨利·班克林都有登场。卷起来的头发,尖尖的络腮胡子,布满小皱纹的眼睛,谜一般的微笑,身材高大,恶魔(梅菲斯特)般的面容。虽然才华出众,但反复无常,还有着冷酷的一面。敏锐的观察力和归纳式推理,还有班克林式的科学搜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事谍报活动——在作品中就是这样介绍班克林的。 话说回来,把这部《双月城的惨剧》全部看完的人,应该会注意到作为主人公的名侦探查理·伯特兰无论是容貌,经历,性格,搜查方法,都和亨利·班克林很像吧。 这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双月城的惨剧》和最初的《我的朋友亨利》、《杰夫·马尔的追忆》一样,是作为卡尔的仿作而被写出来的。 小说中,作为伯特兰过去解决的案件来介绍的就是这些短篇·中篇小说。当然,因为是卡尔作品的仿作,所以《夜行》以外案件也被写进了他的事件簿里。班克林对阵德国名侦探冯·施特罗海姆这一设定也是沿袭了卡尔的《骷髅城》。 那么为什么这次的长篇不直接采用班克林的名号呢?一方面是著作权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应该用原创作品来出道这点。但我们作为卡尔迷(当然,加贺美雅之也是一位十足的卡尔迷),还是想要把在这座“双月城”发生的侦探故事当作班克林的案件。作者在心里也是如此期望的吧。 4 作为推理小说作家,最享受的莫过于思考密室杀人或是一人分饰两角等各种诡计,以及构想贯穿作品的布局。因为可以凭借这些来欺骗读者,想着这次绝对能骗过他们,而沉浸在窃笑、愉悦和欢喜的感受之中。 可唯有一件憾事,那就是无法以一张白纸的状态来阅读自己的作品。许多作家都在创作自己想要读的题材的小说。虽然知道小说情节也是没办法的事,但在推理小说中,还有猜犯人和解开诡计这些额外的乐趣存在。无法站在一名读者的角度来尝试挑战,真的让人很不甘心。 例如我就很想站在读者的立场上阅读我自己写的《恐怖的人狼城》,想要确认案件的真相是否真的能够令人感到震惊。 但现在,那个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想法终于通过这部《双月城的惨剧》而得到了满足。我所写的《恐怖的人狼城》和《恶灵公馆》相加后除以二般的暗黑气氛和多样的道具——而且是我喜欢的不可能犯罪的大集合。谜题和秘密都不只是单纯的猜谜,还释放着浓厚的、充满浪漫色彩的香气。在充满怪异和恐怖的古典构思中兼具了现代主义,真是奢华的小说构成。 加贺美雅之的《双月城的惨剧》才是我长久以来想要阅读的,想要写的,想要挑战的——能称之为真正的侦探小说的奇迹般的作品。 |
||||
上一章:参考文献 | 下一章:作者采访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