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序言——关于我的舅舅查理·伯特兰双月城的惨剧 作者:加贺美雅之 |
||||
献给长谷川顺子氏 1927到1931年的前后大约五年间,我暂居于法国的巴黎。这五年的留学生活让我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也遇到了各种难以忘怀的事情。但是在那其中,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与我的舅舅——巴黎警察局的预审法官,查理·伯特兰一起经历过的犯罪搜查。 我——帕特里克·史密斯是新大陆·美国的费城西部出身,但我的母亲是地道的法国人,她的哥哥就是伯特兰。在我小时候,他每年都会千里迢迢渡过大西洋,来我家探望我,经常会给我买稀奇的玩具作为见面礼,时常会给我讲这世上的恐怖怪谈。对于这个把我母亲称为“和美国混蛋结了婚的自由女神”,还时常让我坐在他的腿上,给我讲各种故事的舅舅,我像爱着双亲一般爱着他。但是,直到我成年为止,我都不知道我的这位舅舅是监视着被称为“现代巴比伦”欢乐之都的巴黎,其阴暗面的警察中的掌权者。 在家乡的大学毕业后,得益于家中经济的富裕,我漫无目的地踏上了游学之旅。在游历了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之后,我接受了伯特兰的邀请,来到巴黎落脚,在蒙田大道的一间公寓里定居了下来。 因伯特兰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的缘故,我真切地了解到了巴黎这座城市的光明面与阴暗面。同时,即便我不想,也认识到了这个拥有会让人联想起大理石雕像风貌的舅舅,完全掌控着巴黎全市的警察机构。对长期担任塞纳河地区的警察局局长一职,并在之前的大战中因功绩而被授予了法国荣誉勋位勋章之后,升职为当地预审法官的伯特兰来说,巴黎的街道是他详尽皆知的猎场,就如同猎人熟知自己猎场的每一条野兽必经的小径一般。 伯特兰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虽然偏瘦,却有着强健的体魄。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喜欢击剑,总会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每周去一次凯旋门广场附近的剑术道场。他浓密眉毛下的眼睛,总是犯困般地半睁着,但一旦遇上案件,就会猛地睁开,散发出凛冽的光芒。他那修理得整齐美观的唇须和络腮胡间隐藏着难以察觉的笑意,乌黑的头发从中间向左右两边整齐地分开,有时候头发的两侧就像竖起了个角般,仿佛是歌德的《浮士德》中出现的恶魔——梅菲斯特。 奉行独身主义的伯特兰在乔治五世大街的公寓里过着随意的单身生活。每到周末我必定会拜访一趟这位舅舅的公寓,在书籍堆到天花板的书房里,单手拿着白兰地,倾听伯特兰给我讲述各种犯罪的案例,这曾经是我无上的乐趣。 在那段时间里,伯特兰渐渐地也会带我到搜查现场去。我以观察员的形式加入了搜查队的殿后队伍里,多次亲眼目睹了伯特兰自如地指挥巴黎警察局中能力出众的刑警们,解决震惊巴黎的棘手案件的英姿。 惊叹于伯特兰非凡手段的我把调查的一部分过程整理成手记,以书的形式出版,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好评。现在我已经完全成为了伯特兰的助手兼传记作者。 “伯特兰,你可以和我说一下你至今为止所遇到的犯罪者中最难以对付的对手吗?” 忘了是什么时候,在伯特兰的书房里如往常般听完很感兴趣的犯罪案例后,我不经意地问道。 单手拿着斟满了白兰地的玻璃杯,以放松的姿态坐在喜爱的扶手椅上的伯特兰,挂着一副因我的问题而陷入沉思的表情,最后微微一笑,露出了笑容。 “这就要看‘难以对付’这词的定义了,帕特。当然也有很多其他意义上很棘手的犯罪者。曾经有过在法国全国构筑了好几条精妙渠道的某国间谍组织的头目,也有边保持着天使般纯洁容貌边把十几名男性毒杀却毫无罪恶感的十九岁美少女。但是从结果来看,我在与他们的斗争中都取得了胜利。可能这样说会有些傲慢,他们连与我对等交锋的能耐都没有。是了,帕特,我倾尽全力与之斗争,到现在也分不出胜负的对手,只有一个。那个对手虽然不是犯罪者,但毫无疑问是我至今为止所遇到的最强的敌人——” “真的吗?竟然有这么厉害的对手……到底是怎样的对手?” “在之前的大战中,我从事着谍报活动。他是德国的某个谍报机关的长官。在战斗后方的谍报战中,我们以整个欧洲为舞台,展开技术上的较量。甚至曾一度在君士坦丁堡进行了枪战——虽然最后双方的子弹都没有命中对方……即使这样,令我佩服的是,他不管在任何场合都谨记着公平竞争的原则。譬如,在他的手下打算使用卑鄙的手段把我毒杀时,他亲自肃清了那个手下后,还给我传来了郑重的道歉信——从那以来,我都把他当作自己毕生的劲敌,并抱有特别的亲切感……” 伯特兰舅舅的眼睛透露着对当时情景的怀念。 “那,那个对手后来怎么样了?” “好像是战争结束后,进入警察机关,并晋升到了柏林警察局内部相当高的职位。在这方面,我就好像看到了自己一样,有点难为情啊……归根到底,与谍报战相关的人啊,在平时不去追逐点什么的话,总是难以心安。” “那个对手的名字是什么?被舅舅视为劲敌的人的名字,我也很想知道。” “柏林警察局主任,冯·施特罗海姆男爵。德国名门施特罗海姆家的第七代家主,文武双修且具有骑士精神的人物。帕特,你最好牢牢记住这个名字。我总有预感,我会与他再一次交锋,赌上我们的全部,一决胜负。若真到了那时,我到底能不能击败他,唱响胜利的凯歌呢——总有种期待,又有点忧虑,难以阐明的感觉……” 伯特兰这样说着,慢慢地倾斜了装着白兰地的玻璃杯。 到了现在,伴随着奇妙的感慨,我想起了那天和伯特兰的交谈—— 伯特兰的预感神奇地应验了。命运之线把身在法国和德国的两人,以不可思议的形式拉近,并且引诱他们来到了莱茵河流域被成为“双月城”的古城。以这个古城为舞台,视对方为毕生劲敌的两人,堵上了自己的全部进行了对决—— 这便是以后被称为“双月城的惨剧”的事件的详细记录。恐怕这起事件,即使是在伯特兰多年的法官经历中,也绝对算得上是顶级难度的案件。 诸位读者恐怕会对我为什么要在事件发生六年后的现在,发表这样的手记而感到疑惑吧?这是有理由的。 伯特兰虽然完美地挖掘出了事件的真相,但为了保护事件关系人中某位人物的名誉,并没有把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众,还严令我守口如瓶。这很符合伯特兰那无论如何,比起法律更尊重个人道德标准的行事作风所作出的决断。 前几天,伯特兰和我收到了那位人物病死的通知。至此,伯特兰悼念那位人物的同时,也允许我把在“双月城”发生的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众。 那位人物到底是谁?为什么伯特兰直到那人去世之前都没有公布事件的真相?随着慢慢深入阅读这篇手记,众位读者便会明白的吧。 在莱茵河流域被渲染了黑暗色彩传说的古城里,相继发生的密室杀人事件,以及毕生劲敌发出的挑战。在异国的不利状况中,伯特兰能够克服这一系列的难题吗?在华丽的推理后,伯特兰最终找寻到的惊愕的真相是? 希望众位读者在阅读我这拙劣的手记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见证伯特兰的活跃身姿。 ---帕特里克·史密斯 ---伦敦 一九三七年五月 |
||||
上一章:登场人物 | 下一章:第一章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