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序章 欢迎来到少女中国 |
||||
|
你知道传说中有一个叫木兰的少女吗?木兰的故事发生在6世纪的北魏时期。当时为了对抗入侵的外来部落,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人被征召为士兵。木兰考虑到体弱多病的父亲无法行军,于是便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加入了军队。后来,她带着卓越的军功回到家乡。但直到她退伍时,才有人意识到她原是女儿身……以上便是故事的原型。这个起源于一首作者不详的乐府诗的传说,成为各种故事叙述的原型和京剧、电影的素材,后又增加了木兰退伍后与战友结婚的浪漫情节。在迪士尼制作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和近年制作的真人版影片《花木兰》推出后,木兰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女英雄。 这个故事能够超越时代令人着迷,大概是因为女主人公在从军时隐藏自己的性别所带来的紧张感,以及她与战友之间产生的浪漫爱情。这两点也清晰地呈现出了中国女性前现代的形象。当时有一个严格的性别角色规范,即女性不能离开家庭。为了替父从军,木兰必须表现得像一个完美的男人。如果是在一个女性可以从军的世界里,作为故事核心的秘密就难以成立。此外,在战争结束后,脱去戎装的木兰嫁给了之前的战友。当木兰从粗犷的士兵恢复为正常的女性时,读者便放下心来,并对木兰寄予祝福。木兰女扮男装的行为只是实现孝道的临时手段,目的达成之后她必须毫不犹豫地恢复女性身份。在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女性的最终归宿仍然是家庭。木兰的传说,说到底是一个撼动了性别角色规范的女主角,最终安全地回归家庭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笔者想要追寻20世纪中国的木兰。这些渴望在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之外生活,并且进行了尝试的少女的故事,是如何发生的呢?少女们在踏入被认为属于男性的领域进行冒险之后,是否都像木兰一样回归了家庭呢? 被视为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著作——孟悦和戴锦华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一针见血地指出,前现代的中国女性只被允许走木兰走过的两条路。一条路是伪装成男人,在前线立功,吃朝廷的俸禄——放弃女性身份,通过模仿男性来融入体制;另一条路是脱去戎装,进入家庭,作为妻子和母亲守护家庭的安宁——履行被认为是女性本分的职责。如果偏离了这两条路,那么便意味着“女性便只能是零,是混沌、无名、无意义、无称谓、无身份,莫名所生所死之义”。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女性是否已经能够自由地进入社会,而不需要掩饰自己的性别?如果是这样,她们的道路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清末以来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吧。在这之后,笔者将展示一幅考察少女冒险故事的图景。 |
||||
| 上一章:没有了 | 下一章:少年中... | |||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