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异国人才

秦始皇:大秦帝国启示录  作者:陈舜臣

秦国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异国人才来者不拒并委以重任。换个角度来看,这恐怕也是秦国本土人才短缺的表现。秦国不乏为其东奔西走、善于畜牧狩猎的武将,却缺少善于治理国家、推行政务的人才。想来秦国定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对异国人才抛出了橄榄枝。

雄厚的国力是争夺天下的必要条件。不过意外的是帮助秦国提升国力的人,几乎都来自异国。由于秦国太过强盛,周边的国家感觉受到了威胁,企图用计削弱秦国的国力,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比较著名的一件事是,其他国家为了让秦国的国库空虚,曾命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工[水工,指当时的水利工程技术员。]向秦王提议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后来秦王接受了郑国的提议,令他率众开凿了一条用来灌溉耕地的水渠,这条水渠就是有名的“郑国渠”。此举原是想耗费秦国的财力,谁知竣工后没过多久,耕地灌溉面积显著增加,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秦国的国力也不降反升。而主持这项工程的郑国,其实是韩国人。

此处还要提到为秦国奠定了政治基础的公孙鞅。他的封邑在商地[商地,今陕西省商洛市境内。],一般称他为商鞅。商鞅也来自异国,他原本是卫国人。

秦始皇所做的创新太过耀眼,让人往往忽略了他对已有的制度的继承。实际上,秦始皇沿用的旧制除了之前提到的郡县制,还有商鞅打造的一切以法律为准绳的极权主义体制。

商鞅曾效忠于秦孝公,在取得其信任之后,开始逐步推行制度改革。商鞅的改革方针就是以重刑让人守法。

第一,以五户人家为基础单位编制户口。五户为一保,十保为一个邻保,整个邻保实施连坐制。即邻保中有一人犯法,五十户人家都要受到株连。虽然关于秦朝的户籍制度还有多种说法,但我更认同这一种。[关于秦朝的户籍制度现今有多种说法,一是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五家为保,十保相连”,另有一种说法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什伍之内,相互纠察”。]

第二,包庇罪犯者与临阵脱逃者以同等罪名论处。这项鼓励检举的规定,使得人们在做违反律例的事情之前要考虑再三。虽说治理国家原本不可能这么简单,怎奈当时百姓还很愚昧。

第三,强制分家。一户不得有两个成年男子,一块地只能由一人耕种。如果两人共有一块地,其中一人必须另辟耕地。当时秦国有很多尚未开垦的荒地,这项规定便是为了提高农业产量。

第四,明确爵位等级。军功大小根据战场上斩获的人头数量决定。斩获三颗人头,便可连升三级。体现等级的“级”字,取自首级的“级”,原是计算人头数量的单位。

商鞅的多项改革措施以律法为基准,以重刑确保人人守法,为秦国奠定了政治基础。这种重刑主义,一直延续到了秦始皇时期。

一开始,人们都对严刑峻法颇为不满。但重刑主义确实让违法乱纪的人变少,社会环境变得宜居了,秦国也因此内政修明、耕地猛增、产业兴旺。而且国力提升,军队自然就会跟着变强。

不过,商鞅此人极度自信,其性格原因加之强制推行极权主义体制的行为,最终引来了众怒。在这种体制下,不仅平民百姓犯点小错就要挨罚,宗室贵族也受到了严苛的对待。即便是年幼的太子犯了错,他的监护人也要代他受过。因此,宗室贵族都惶惶不安,恨商鞅恨得咬牙切齿。

商鞅深得秦孝公的信任。有人告诫过商鞅:“万一秦孝公有个好歹,你该怎么办?恨你的人那么多,你的处境很危险啊!”但商鞅也十分信赖秦孝公,对旁人的劝告不以为意。在秦孝公去世后,商鞅果真一下子就失了势。

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君继位(秦惠文君在位第十三年称王),便是商鞅失势的直接原因。秦惠文君年幼时因触犯法律,连累太师公孙贾替他承受黥刑[黥刑,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古代用作刑罚。],太傅公子虔被削掉了鼻子,所以他一旦抓住机会就要把商鞅往死里整。

商鞅得知消息后开始逃亡,逃至函谷关时想要住店,旅店老板问他带没带通行证。根据商鞅的规定,擅自留宿没有通行证的人可能会被处以死刑,因为商鞅无法提供通行证,最后店老板拒绝了他。商鞅作茧自缚,只得逃去秦国旁边的魏国。

然而商鞅曾受任于魏国,后来叛逃到秦国,所以这一次魏国把他遣送回了秦国。无奈的商鞅最终逃回自己的封邑商地,想举兵造反拼个鱼死网破,但他手上那点儿人根本就不够。据史书记载,商鞅造反失败后被诛杀,九族无一幸免。

秦国人行事就是如此心狠手辣,秦始皇也延续了这种作风。

秦国推行的极权主义体制,只要犯法就可能会被砍头。虽然秦国是个动辄打打杀杀的地方,但百姓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被管得服服帖帖。

归根结底,任用异国人是秦国的传统。只善于畜牧狩猎的秦国人,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虚心。他们承认自己不是文明发达的国家,没有拿得出手的思想文化,这才不拘一格地引进异国的东西,任用异国人才。

也许有人会责备秦国人为什么自己不求上进,但在秦国人的思维中,与其自己求上进,还不如充分利用异国人的才智。这也是畜牧人的特点。

很久以后,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后也不打算和族人从零开始,既然有现成的好东西和现成的工匠,能用为什么不用?并且,成吉思汗十分重视工匠。

秦国也秉持着类似的观念:异国人又有何妨,知人善任才最重要。秦国不仅重用人才,俸禄也给得多,那些自恃有才的人岂有拒绝的道理。商鞅就是这些人才中的一员。他让秦国变成了法治国家,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奉行重刑主义的国家。在此基础之上,秦国又迎来了秦始皇,一位最适宜沿用商鞅之策的君主。

上一章:式微的... 下一章:时势造英雄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