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功在千秋
“皇帝”的发明者

秦始皇:大秦帝国启示录  作者:陈舜臣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皇帝”一词对应的英文是emperor。该单词起源于罗马帝国对皇帝的称呼,而秦始皇则是历史上首个以中文的“皇帝”二字作为尊号的人。

在秦始皇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有七个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秦国便是其中之一。后来秦始皇开始逐一兼并六国,最终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地处山东半岛的齐国,实现了天下统一。

就在这时,他认为自己需要一个新尊号了。此前他与其余六国的国君一样,都以“王”作为称号,称秦王政。

秦始皇不堪忍受自己还是“七王”中的一人,已经亡国的六国国君在称谓上仍可以与自己平起平坐。他相信肯定有比“王”更好的称号,便下令让群臣商议。

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等国家重臣翻阅若干古籍后,向秦始皇禀告商议结果:“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三位伟人,其中泰皇最为尊贵。臣等提议将‘王’改为‘泰皇’,以‘泰皇’为尊号。”

秦始皇的性格有几大特点,其中一个就是遇事会与大臣商量,但又不会完全听从建议。满意的就采纳,不满意的就否决。

秦始皇不满意以前有人用过“泰皇”这个称号,他想要的是一个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称号。

“现在我统一了天下,五帝那点儿领土根本不值一提,就连夏、商、周的明君也无法与我相提并论。”

《史记》记载: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秦始皇取泰皇的“皇”字,和上古五帝的“帝”字,将尊号定为“皇帝”,代表他兼备三皇五帝的美德。三皇五帝是上古时代的人物。关于三皇究竟是哪三个人,从古至今众说纷纭。但一般是指向百姓传授了许多知识的伏羲、女娲和神农这三位首领。五帝指的则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五帝时代的“天下”,据说有千里见方那么大。那时的一里等于四百多米,所以千里见方的面积大约是16万平方千米。整个“天下”的统治者,也就相当于掌管着两个北海道而已。

皇帝,这两个字的组合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喜欢独一无二、标新立异。

其实天下诸侯、国君之间广泛使用“王”这个称号,不过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往前数一百年左右的事。在那之前,只有周天子才是王。尽管那时周天子式微,已然名存实亡,但诸侯们仍不敢造次。春秋时代,周王室分封的诸侯无一人敢称王,皆以爵位自称。侯爵就称侯,伯爵就称伯。

不过,那些未被周王室分封的人、不食周王室俸禄的人,以及与周王室关系疏远的南方人(吴国、越国、楚国)就都早早以王自居了。

楚王掌管湖北、湖南两地,他在被人指责不该称王时曾说:“有何不可?我蛮夷也。”这里所说的“蛮夷”和日语里的意思有些区别[蛮夷在日语中多指野蛮人、未开化的人,也指古代居住在日本北关东至东北、北海道地区,不服从朝廷统治的人。本书脚注无特殊说明均为译者注。],此处指的是远离中原的区域,即远离文化繁荣的黄河中游地区,属于不同文化圈的地方。所以他的意思就是,反正山高天子远,我想称王就称王。

吴国与越国亦是如此。吴王夫差(公元前496~前473年在位)与越王勾践(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都在春秋时代便自封为王。

周天子所分封的这些诸侯,起初还因忌惮周天子而不敢称王。时间一长,这份忌惮也慢慢消失。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被彻底架空,诸侯们随即纷纷称王。

与秦始皇相隔四代的秦国国君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年),惠文王正式称王。两年后,韩国与燕国国君称王。诸侯称王,距秦始皇统一天下不过百年,时代也并不算遥远,秦始皇就不知餍足地给自己取了新的尊号。

秦始皇改尊号为“皇帝”的同时,又规定以前人人皆可使用的“朕”,从此只能为皇帝一人所用。从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来看,“朕”最初似乎是“我的”的意思。这个原本任人使用的字,就这样被秦始皇变成了皇帝的专属自称。

此外,秦始皇还将“玺”字也据为己有。“玺”字原来指的是普通人的印章,秦始皇却规定以后只有皇帝的印章可以称“玺”,其他人的印章一律称“印”或“章”。

与此同时,秦始皇还废除了谥号。一般在统治者死后,下一代人根据他生前的品行决定谥号。比如在战争中功勋显赫的人就称武王,为天下带来太平盛世的人就称文王、昭王、穆王等。

而秦始皇无法接受这种制度。秦始皇认为,孩子不能对父母指指点点,大臣也不能对君王品头论足。自己做第一代皇帝(即始皇帝),继位的子孙就按照二世皇帝、三世皇帝这样排列下去,“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于是,秦始皇废除沿用已久的谥号制度,建立了以世计数的新制度。

废除谥号制度一事同样为我们展现了秦始皇对新事物的执着,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排斥批评、独断专行的一面。


【陈说】

秦朝二世而亡,或许后人认为短命王朝的制度不吉利,所以后来也没有采用以世代称呼皇帝的习惯。

——陈舜臣《中国的历史·第二卷·万里长城》

上一章:序言 下一章:史无前...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