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辩

墨子  作者:墨子

此言“三辩”,篇名与内容似不相属,故有学者怀疑其为《公孟》或《非乐上》之文羼入者。其实,如曹耀湘所云,此“三”不过为约数,即反复辩论的意思。

此文通过墨子与程繁的辩论,表达出墨子对音乐的态度,即认为音乐是无益于天下的。其实,程繁的发问很犀利,令人难以辩驳,而墨子避其锋芒,并不直接回答,却从尧、舜的音乐与治国谈起,尧、舜以后,音乐越来越多,但治国却越来越差,证明音乐对治国之无用而有害。这个回答是很机巧的,因为音乐的确越来越多,但并不能说治理越来越差,可是当时的人却无法怀疑尧、舜的治国,所以,程繁无法反驳。

程繁也很机智地看出了这一点,便也避开了墨子的圈套,而直接抓住墨子的逻辑矛盾来发问,使对方陷入绝境。可是墨子仍很从容,他用了一个比喻就完成了反击,而其比体与喻体的关系却模糊难明。其实,墨子实质上逃避了问题,却在表面上赢得了论辩的胜利。


程繁问于子墨子曰 (1) :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 (2) 。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 (3) ,弓张而不弛,无乃非有血气者之所不能至邪 (4) ?

【注释】

(1) 程繁:《公孟》篇作程子,兼治儒墨之学者。

(2) 聆缶(fǒu):都是瓦盆之类的东西,秦地人将其作为打击乐器。聆,当为“瓴”。

(3) 税:释放、解脱的意思。

(4) 不能:当衍一“不”字。

【译文】

程繁问墨子说:先生您曾说,圣王是不设置音乐的。但以前的诸侯若处理政事疲倦了,就演奏钟鼓之乐来休息;士大夫处理政事疲倦了,就演奏竽瑟之乐来休息;农民春天耕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冬天贮藏,也要敲击瓦盆作为音乐来休息。现在您却说:圣王不设置音乐。这就像把马驾上车后却一直不卸套,把弓拉紧了却一直没放松,这恐怕不是血肉之躯的人能做到的吧?

子墨子曰:昔者尧、舜有第期者 (1) ,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于大水,环天下自立以为王 (2) ,事成功立,无大后患 (3) ,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 (4) ,又修《九招》 (5) 。武王胜殷杀纣,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象》 (6) 。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驺虞》 (7) 。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注释】

(1) 第期:毕沅因此二字不可解,遂据《太平御览》改为“茅茨”。俞樾以“茅茨”二字不通,认为“第期”或乐名,当存以阙疑。孙诒让则以其若为乐名则与下句“且以为礼”不合,仍从毕校。刘昶又以此二字当为人名,文义始通,惜此人于史无征耳。

(2) 环:即“营”。

(3) 大:当为“夫”。

(4) 《护》:商汤命令伊尹制作的音乐。

(5) 《九招》:即《九韶》,古代乐曲,相传是舜制作的。

(6) 《象》:周武王伐商时制作的乐曲。

(7) 《驺(zōu)虞》:古代乐曲,《诗经》中有《驺虞》一篇,即周成王时的诗篇。

【译文】

墨子说:从前尧、舜时有个名叫第期的人,草创礼仪,并且制乐。商汤把夏桀流放到大水,经营天下自立为王,功成名就之后,没有什么后患了,就继承先王的音乐,又自己创作音乐,命名叫《护》,又修订了古乐《九韶》。周武王战胜了殷商,杀死商纣王,经营天下自立为王,功成名就之后,没有什么后患了,就继承先王的音乐,又自己创作音乐,命名叫《象》。周成王也继承了先王的音乐,又自己创作音乐,命名叫《驺虞》。周成王治理天下不如周武王,周武王治理天下不如商汤,商汤治理天下不如尧、舜。所以,音乐越繁复,治国的成绩却越少。由此来看,音乐不是用来治理天下的啊!

程繁曰:子曰圣王无乐,此亦乐已,若之何其谓圣王无乐也?子墨子曰:圣王之命也 (1) ,多寡之 (2) 。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智矣 (3) 。今圣有乐而少,此亦无也。

【注释】

(1) 命:即“令”。

(2) 多寡之:即“损益之”之意。

(3) 因:当作“固”。智:通“知”。

【译文】

程繁说:您说圣王没有音乐,可是这些也是音乐啊,为什么说圣王没有音乐呢?墨子说:圣王的教令是,对前代的礼乐要有所增减。饮食对人是有利的,但以为知道饿了就进食算是聪明,这就是无知了。刚才说的那些圣王虽有音乐,但很少,这就像没有一样。

上一章:辞过 下一章:尚贤上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