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楚军垓下四面楚歌

汉高祖刘邦  作者:黄中业

韩信率大军从齐地向楚地进发,这时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黥布已进入九江国。十一月,刘贾率兵南渡淮水,围攻寿春,派人向楚国大司马周殷诱降。周殷叛楚,用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的兵力屠灭了六邑(今安徽六安市东北),率领九江国的部队迎接黥布,与黥布合兵同行,屠灭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城父村)。于是,韩信、彭越、黥布的部队与刘邦所统帅的大军全部会师于垓下。

项羽率楚军到达垓下,由于兵少且军粮已经用尽,与汉军交战而不能取胜,不得不退入壁垒之中。此时,刘邦已与各路诸侯会师,汉兵与诸侯兵把垓下楚军重重包围起来。

为瓦解楚军军心,汉王麾下有人献计,教汉军战士于夜间在四面唱起了楚地的歌曲。寂静的夜晚,阵阵楚歌时时传来,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忽高忽低,此起彼伏。歌声把被困在重围之中的楚军将士从困倦和睡梦中唤醒。楚兵们听着那熟悉的家乡歌曲,心想偌大的楚国,众多的楚人,如今怎么竟都变成了汉王的军队?这四面的楚歌声,不明明是从四面的汉军阵地上传出来的么?

被围的楚军将士,大部是跟随项羽转战多年,在所向无敌的统帅之下,人人如同猛虎,所向披靡。而如今,又都身陷重围,粮食已尽,自知难以逃生。危难之中,昔日那备感亲切的楚歌,今夜却是那样地凄凉,令人顿生绝望之念。确切地说,在四周的汉军发起总攻之前,汉军在四面所唱起的楚歌声,把楚军将士以往的勇气和信心即灵魂给摄走了,他们似乎变成了六神无主的躯壳。总之,四面的楚歌声从思想上解除了楚军的武装。试想,在这种形势和气氛之下,楚军将士还能够像当年在巨鹿城下那样“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吗?

作为楚军将士最高统帅的项羽,此刻正在军帐中沉默无语。忽然间,他听到壁垒四周传来的楚歌声,大吃一惊,说道,“难道楚地已全被汉军占有了吗?为什么汉军中有这么多的楚人!”在四面楚歌声中,项羽觉得大势已去。此刻,他感到身边同他感情最深的,一是多年伴随他经历风雨的美人虞姬,一是多年来供他骑坐的、以“骓”(zhuī)命名的骏马。酒酣之后,项羽起身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歌词的大意,项羽是说自己是力大无比、气吞山河的盖世英雄,然而由于天时不利,连战马也不肯向前奔腾了。既然战马已经不肯向前奔腾,这可怎么办呢?虞啊,虞啊,我把你可怎么安置啊?

项羽把这首自作的诗反复吟唱数遍,虞美人也含痛附和着伴唱。项羽这位一向出生入死的英雄,此刻也不禁“泣下数行”。军帐中的左右侍臣,历来只见过项羽指挥千军万马,叱咤风云,哪里见到过统帅慷慨悲歌,泣下数行。面对着这种场面,那视死如归的壮年汉子,也都不禁泣不成声,不能抬起头来再看统帅一眼。

在后人流传和编写的这段故事中,当项羽在慷慨悲歌之时,虞美人在军帐中为项羽舞剑抒情,向项羽做最后的诀别,并自刎于项羽的面前。这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或者即是史书未能载入的事实:

虞美人虽说是个女子,但她不仅美丽而多情,性格也十分刚烈。否则,项羽怎会那样的喜爱并经常把她带在身边?在战争风雨的沐浴之下,又深受项羽气质的熏陶,虞美人早已不是当年的柔弱女流了。她崇拜、热恋于项羽,并不为垓下的遭遇而有半点悔恨。她为自己能与战马一样地成为项羽的心爱之物,而感到幸福和满足。在战争年代,虞美人并不幻想与项羽永享人间的幸福恩爱。几年来,每当她沉浸在幸福的时刻之时,曾不止一次地乐极生悲,担心不知什么时候,瞬息之间便会失去这美好的一切。项羽的慷慨悲歌,虞美人并不感到意外,只是没有料到厄运竟会如此之快地降临。此刻,虞美人与项羽都深知自己处于怎样的一种境地。不同的是:项羽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力气与天时,而虞美人却没有想到自己,她早已把自己的一切都融化在项羽的血液之中了;相同的是:二人此刻都没有半点的恐惧,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不过,项羽在悲歌的结尾一遍遍地呼唤着她,并且一再地发出“奈若何”的悲鸣,却使得虞美人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使她顿时清醒并镇静下来,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危难之中,她不愿使自己成为心上人冲出重围的包袱;又不愿落入敌人之手,玷辱了心上人一世的名声,她只有把宝剑横在自己颈上的唯一选择。

虞美人确实是在项羽面前自刎而死的。否则,项羽绝不会丢下她不管;汉军中的将士也不会忍心或敢于向项王的美人下手!如果是成了汉军的俘虏,“好酒及色”的刘邦会放过虞美人么?《史记》书中对虞美人只是写到“美人和之”便戛然而止,再无半字下文,这本身便是虞美人自刎而死的证据之一。

上一章:一 下一章:三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