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藏

管子  作者:管仲

本文论述了君主修养问题、执法赏罚、富民务本等问题,强调君主行为的影响力。文章认为君主只有严格执行诛罚条令,不以人情挠法,可最终达到无诛无罚的地步。文章最精彩的地方,在其对民性求利的揭示,认为充分利用这种民性就可以达到称霸的目的。篇名“禁藏”,不过是取开头二字而已。本书有删节。


禁藏于胸胁之内 (1) ,而祸避于万里之外。能以此制彼者,唯能以己知人者也。夫冬日之不滥 (2) ,非爱冰也 (3) ;夏日之不炀 (4) ,非爱火也,为不适于身便于体也。夫明王不美宫室,非喜小也;不听钟鼓,非恶乐也。为其伤于本事,而妨于教也。故先慎于己而后彼,官亦慎内而后外,民亦务本而去末。

【注释】

(1) 禁:禁止。此处是指国家不允许的事情。

(2) 滥:字当作“鉴”,装水的大盆,古人为取凉,往鉴中放置冰块。

(3) 爱:吝惜。

(4) 炀(yáng):烤火。

【译文】

把禁止的谋划深藏在腹心之内,可以避祸于万里之外。能站在自己一边制伏他人的,只有那些以己察彼的人。冬天不往大盆里放冰,并不是爱惜冰;夏天不烤火,并不是吝惜火,而是因为这些对身体不适宜。明君不修筑华丽的宫室,并不是他喜欢狭小的房屋;不听钟鼓之音,并不是他讨厌音乐。而是因为这些会伤害农业,妨碍教化。所以君主首先谨身慎行,然后再要求别人;官吏也应先严格要求自己,然后再治理他人;百姓也要努力从事农业而放弃术业。

居民于其所乐 (1) ,事之于其所利,赏之于其所善,罚之于其所恶,信之于其所余财,功之于其所无诛。于下无诛者,必诛者也;有诛者,不必诛者也。以有刑至无刑者,其法易而民全,以无刑至有刑者,其刑烦而奸多。夫先易者后难,先难而后易,万物尽然。明王知其然,故必诛而不赦,必赏而不迁者,非喜予而乐其杀也,所以为人致利除害也。于以养老长弱,完活万民,莫明焉。

【注释】

(1) 居:安处。

【译文】

要将百姓安置在他们乐于居住的地方,使他们从事有利于自身的工作,奖励他们认为好的事情,惩罚他们厌恶的行为,保证他们的余财不受侵犯,引导他们不受刑罚。做到百姓不受刑罚,必须做到有罪必罚;百姓有受刑的,正是罪不必罚造成的。从有刑罚到不需刑罚,使法律变得简易,人民得到保全;从不施刑罚到大施刑罚,将导致刑法繁琐,罪恶增多。所以先易者后难,先难者后易,万事都是如此。明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行刑坚决而绝不赦免,行赏坚决而绝不拖延,并不是因为喜欢赏赐和乐于杀人,而是以此为百姓兴利除害。对于养老育弱,保全万民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夫不法法则治 (1)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2) 。故明王慎之,不为亲戚故贵易其法,吏不敢以长官威严危其命,民不以珠玉重宝犯其禁。故主上视法严于亲戚,吏之举令敬于师长,民之承教重于神宝 (3) 。故法立而不用,刑设而不行也。夫施功而不钧 (4) ,位虽高,为用者少;赦罪而不一,德虽厚,不誉者多;举事而不时,力虽尽,其功不成;刑赏不当,断斩虽多,其暴不禁。夫公之所加,罪虽重,下无怨气;私之所加,赏虽多,士不为欢。行法不道,众民不能顺;举错不当 (5) ,众民不能成。不攻不备,当今为愚人。

【注释】

(1) 法:此句前“法”读“废”,废弃。

(2) 县(xuán):系。

(3) 神宝:即神保,古时祭祖用来代表祖先受祭的活人,称神保,此处借指祖先。

(4) 钧:通“均”。

(5) 错:通“措”。

【译文】

严格执法就可以达致安定。法,是天下的准则,是用来解决人间疑难、判明是非的,是与百姓生命攸关的。所以明王对法非常慎重,不为亲戚故旧和显贵而更改法律,官吏不敢利用权威破坏法令,百姓不敢用珠宝贿赂触犯禁令。君主把法令看得比亲戚更重要,官吏把法令看得比师长更崇高,百姓把接受政教看得比祭祖更神圣。这样。法虽然制定出来,实际上并不需要动用;刑罚虽然设立,实际上并不需要执行。施恩而不公正,哪怕赏的官位再高,肯效力的人也很少;赦罪而不一致,哪怕恩德再大,不赞成的人也很多;办事而不合时宜,哪怕用尽力量,效果也不好;断案不合法度,哪怕杀人再多,暴乱也很难制止。秉公行事,刑罚即使很重,下面也没有怨气;按私心行事,赏赐即使很多,而战士也不会欢欣。执法不公道,民众不会顺从;措施不得当,民众不会赞成。不研习不完善法律,如今叫做愚人。

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适车舆以实藏 (1) ,则国必富、位必尊;能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赡、身必安矣。能移无益之事、无补之费,通币行礼,而党必多、交必亲矣 (2) 。夫众人者,多营于物,而苦其力、劳其心,故困而不赡,大者以失其国,小者以危其身。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近之不能勿欲,远之不能勿忘,人情皆然。而好恶不同,各行所欲,而安危异焉,然后贤不肖之形见也。夫物有多寡,而情不能等;事有成败,而意不能同;行有进退,而力不能两也。故立身于中,养有节:宫室足以避燥湿,食饮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游虞足以发欢欣 (3) ,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坟墓足以道记。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意定而不营气情。气情不营则耳目穀 (4) ,衣食足;耳目穀、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故曰: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能以所闻瞻察,则事必明矣。

【注释】

(1) 适:适度,节制。

(2) 党:同党,同类。

(3) 虞:通“娱”。

(4) 耳目穀:耳聪目明。穀,善。

【译文】

因此,圣明的君主行事,能简化宫室、节省车驾,以此充实国家藏用,这样,国家必富,威望必高;能俭省衣服、抛弃游玩,来发展农业,这样,他的财用必足,身心一定能安宁。能去掉无益的事情、无效的支出,而从事通币行礼的外交活动,那么盟国必多,邦交必定亲睦。至于一般的君主,多追求物质享受,为此费力劳心,国家会为此弄得困顿不堪,财用不足,严重的可致亡国,较轻的也危害自身。人的常情是,满足了要求就高兴,遇上所厌恶的事就忧愁,这一点,不论贵贱都同样如此。对接近的东西不能不追求,对远离的东西不能不遗忘,人情都是如此。然而每个人的好恶不同,各行所欲,结局的安危则不一样,于是贤与不肖也就区别出来了。物有多寡,人的欲望不能与之吻合;事有成败,人的意愿不能同它一致;行有进退,人的力量不能跟它匹配。所以为人处世要适中,生活享受要有节制:宫室足以避燥湿,饮食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游乐足以发欢情,棺椁足以安朽骨,葬服足以裹朽肉,坟墓足以作标记就行了。不作无补之功,不做无益之事,这样就心意安定而不为气情所惑。气情不惑则耳目聪明,衣食丰足;耳目聪明,衣食丰足,就不会彼此争夺,不会相互怨怒;上下相亲,就不会动用武力了。所以,克制自身,遵行礼义,节俭恭敬,即使无福,灾祸也不会降临;骄傲奢侈,背离法度,违反常理,即使无祸,幸福也不会来临。因此,君子一方面要从违背常理的人身上汲取教训,警戒自己,另一方面又要从努力不足的人身上取得借鉴,反省自身。以前说:荣誉不会凭空出现,忧患不会无故发生,幸福不主动选择人家,灾祸也不主动找寻人家,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能用自己的见闻探察反思,事理定会明了。

故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 (1) 。故善者圉之以害 (2) ,牵之以利。能利害者,财多而过寡矣。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 (3) ,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故善者势利之在 (4) ,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夫为国之本,得天之时而为经,得人之心而为纪。法令为维纲,吏为网罟,什伍以为行列,赏诛为文武 (5) 。缮农具当器械,耕农当攻战,推引铫耨以当剑戟 (6) ,被蓑以当铠襦 (7) ,菹笠以当盾橹 (8) 。故耕器具则战器备,农事习则功战巧矣 (9) 。

【注释】

(1) 道:从。

(2) 圉:防范。

(3) 宿夜:指昼夜。宿,通“夙”。

(4) 势:同“执”。

(5) 文武:指军队的鼓和金。文,指鼓,击鼓则前进。武,指金,鸣金则收军。

(6) 铫(yáo):古代一种大锄。耨(nòu):除草的农具。

(7) 被:通“披”。襦:上衣,此处指铠甲。

(8) 菹:疑是“组”的借字。“组笠”与“披蓑”相对为文。

(9) 功:通“攻”。

【译文】

大凡治乱的情由,都是从上面开始的。所以善于治国者都用“害”来约束人们,用“利”来引导人们。正确把握利害关系,就能增加财富,减少过失。常人的情感,见到利益没有不想追求的,见到危害没有不想躲避的。商人做买卖,一天赶两天的路,夜以继日,不以千里为远,就因为利在前面。渔夫下海,海深万仞,逆流而进,冒险航行百里,昼夜都不上岸,就因为利在水中。因此,利之所在,即便是千仞高山,人们无所不上;即使在深渊之下,人们无所不入。善于治国者掌握利的源泉所在,那么人民就自然顺服,不推动也会前往,不引导也会跟随,那样,不必烦人扰人,而人民自会富裕。就像鸟儿孵卵一样,无形无声,只见小鸟破巢而生。治国的根本,以掌握天时为经,深得人心为纪。法令好比网罟的大纲,官吏好比网和罟,居民组织好比队列,赏罚好比一文一武。整治农具当作武器,耕作农事当作攻战,大锄小锄当作剑戟,披蓑当作铠甲,斗笠当作盾牌。这样,农具完备则如武器完备,农事熟习就同攻战巧妙了。

当春三月,萩室熯造 (1) ,钻燧易火 (2) ,抒井易水 (3) ,所以去兹毒也 (4) 。举春祭,塞久祷 (5) ,以鱼为牲,以糵为酒相召 (6) ,所以属亲戚也。毋杀畜生,毋拊卵 (7) ,毋伐木,毋夭英 (8) ,毋拊竿 (9) ,所以息百长也 (10) 。赐鳏寡 (11) ,振孤独 (12) ,贷无种,与无赋,所以劝弱民。发五正 (13) ,赦薄罪,出拘民,解仇雠,所以建时功施生谷也。夏赏五德,满爵禄,迁官位,礼孝弟,复贤力 (14) ,所以劝功也。秋行五刑,诛大罪,所以禁淫邪,止盗贼。冬收五藏,最万物,所以内作民也。四时事备,而民功百倍矣。故春仁、夏忠、秋急、冬闭,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故风雨时,五谷实,草木美多,六畜蕃息,国富兵强,民材而令行,内无烦扰之政,外无强敌之患也。

【注释】

(1) 萩(qiū):萧,香蒿,燃烧产生的烟用来消除毒气。熯(hàn):烧烤。造:通“灶”。

(2) 钻燧易火:古时钻燧取火,因四季不同而改用不同的木材,即所谓“钻燧易火”。

(3) 抒井:淘井。

(4) 兹:通“滋”,污垢。

(5) 塞:旧时祭祀酬神之称。久祷:求长久的祈祷。

(6) 糵(niè):指造酒的酵母。

(7) 拊:击打。卵:指孵卵的鸟。

(8) 英:刚出生的草苗。

(9) 竿:刚出生的笋。

(10) 息:生养。百长:各种生长之物。

(11) 鳏(guān)寡: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夫为寡。

(12) 振:同“赈”。

(13) 五正:五政,五种政令。

(14) 复:免除赋税或徭役。

【译文】

正当春季三月,点燃香蒿熏烤房间灶台,更换火木,淘井换水,这是用来消除黑浊毒气的。举行春祭,祈祷长久,以鱼为供品,用糵制酒,互相宴请,这是用来密切亲情的。不屠杀幼畜,不袭击孵卵的禽鸟,不砍伐树木,不伤害幼苗,不损伤嫩笋,这是用来保养万物的。帮助鳏夫寡妇,赈济孤儿独子,贷放种子给无种的农户,救济无力纳税的人家,这是用来劝勉贫弱之民的。发布五项政令,赦免轻微罪行,释放关押的人,调解纠纷,这是用来按时完成农事、促进粮食生产的。夏天奖赏具备五常之德的人,增其爵禄,加其官职,礼敬孝顺友爱之人,免除贤者的力役,这是用来鼓励善行的。秋天行使五刑,处决罪大恶极之人,这是用来禁止淫邪,根除盗贼的。冬天收藏五谷,聚积万物,从而收纳民税。一年四季的工作齐备,人民的生产效益就能百倍于前。这样,春天仁慈,夏天忠孝,秋天严肃,冬天收藏,顺从天时,符合地利,合乎人和,因而风调雨顺,五谷充足,草木繁茂,六畜兴旺,国富民强,人民富有,法令畅通,对内没有烦民扰民的政治,对外没有强敌入侵的祸患。

夫动静顺然后和也,不失其时然后富,不失其法然后治。故国不虚富,民不虚治。不治而昌,不乱而亡者,自古至今未尝有也。故国多私勇者其兵弱,吏多私智者其法乱,民多私利者其国贫。故德莫若博厚,使民死之;赏罚莫若成必 (1) ,使民信之。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伍无非其人,人无非其里,里无非其家。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不求而约,不召而来,故民无流亡之意,吏无备追之忧。故主政可往于民,民心可系于主。夫法之制民也,犹陶之于埴 (2) ,冶之于金也。故审利害之所在,民之去就,如火之于燥湿,水之于高下。

【注释】

(1) 成必:通“诚必”,信实坚定。原文为“必成”。

(2) 埴(zhí):制作陶器时和泥的容器。

【译文】

动静得宜才能协调,不违农时才能丰收,不失法度才能安定。因此国家没有无缘无故富起来的,人民没有无缘无故治理好的。不安定而国家昌盛,无动乱而国家灭亡,那是从古至今不曾有的。所以说,国家中多民团家勇,国防就弱;官吏中多奸诈私巧,法度就乱;民众中多营私取利,国家就穷。因此施德必须广博厚重,人民才会以死报效;赏罚必须坚决诚笃,人民才会信服跟从。善于治理人民的君主,不是依靠城郭,而是依靠什、伍的组织管理。伍中没有非本伍的人,人没有不住在本里的,里中没有非本里的人家。这样逃亡者就无处藏身,迁徙者也无处容身了。不用强求人们就接受约束,不用召唤人们就自动来到,这样人们就没有逃亡的念头,官吏无戒备、追捕的麻烦。这样君主的命令可以贯彻于民间,民心也可由君主掌握。用法制来管理人民,就像粘土进入陶盆,冶炼治理金属一样。把握了利害的所在,人民的选择,就像火避湿就干,水避高就低一样简单。

夫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所以富民有要,食民有率,率三十亩而足于卒岁。岁兼美恶,亩取一石,则人有三十石,果蓏素食当十石 (1) ,糠秕六畜当十石,则人有五十石。布帛麻丝,旁入奇利 (2) ,未在其中也。故国有余藏,民有余食。夫叙钧者 (3) ,所以定多寡也;权衡者,所以视重轻也;户籍、田结者 (4) ,所以知贫富之不訾也 (5) 。故善者必先知其田,乃知其人,田备然后民可足也。

【注释】

(1) 果蓏(luǒ):瓜果。

(2) 奇:余出来的数量。

(3) 叙钧:丈量土地。

(4) 结:契约文书。

(5) 訾:齐。

【译文】

百姓赖以生活的,是衣和食;食物赖以生产的,是水和土。所以富民是有诀窍的,养民是有标准的,大约一个人有三十亩地就可以保证全年生活。年成有好有坏,平均亩产一石,则每人有三十石。瓜果蔬菜相当于十石粮食,糠皮瘪谷和畜产相当于十石粮食,那么每人共五十石。而布帛麻丝,其他非正常的多出收入,尚未计算在内。于是,国家有积蓄,人民有余粮。叙钧,是用来算多少的;权衡,是用来定轻重的;户籍田册,是用来了解贫富差别的。所以善于治国的人,一定要先了解田地的情况,才能了解人的生活状况,田地充足,人民才能富足。

上一章:小问 下一章:入国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