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匡

管子  作者:管仲

此篇与《大匡》都记载了桓公和鲍叔如何运用计策从鲁国获得管仲的史实,但是,与后者不同的是,《小匡》主要篇幅是用于记述管仲辅佐桓公称霸的策略。此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桓公设问、管仲回答的形式记载了管仲对成就霸业的长篇言论,其要点可以概括为:三分其国、五分其鄙,建立严整的军事化的行政体制;士农工商四者分而治之;推行爱民之道,安顿民心;修理内政,整顿军令;修德进贤,赏功罚罪;缮治甲兵;结交诸侯、巩固邻邦。第二部分追加记载了管仲告诫桓公不要称王,匡正天下诸侯,论定百官等等史实。此篇重在记载管仲的治国政策,与《国语·齐语》中记载管仲之处有共通之处。本书选取的是第四段,析为三小段。


至于堂阜之上 (1) ,鲍叔祓而浴之三 (2) 。桓公亲迎之郊。管仲诎缨捷衽 (3) ,使人操斧而立其后。公辞斧三,然后退之。公曰:“垂缨下衽,寡人将见。”管仲再拜稽首曰:“应公之赐,杀之黄泉,死且不朽。”公遂与归,礼之于庙,三酌而问为政焉,曰:“昔先君襄公,高台广池,湛乐饮酒,田猎罼弋 (4) ,不听国政。卑圣侮士,唯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千。食必粱肉,衣必文绣,而戎士冻饥。戎马待游车之弊,戎士待陈妾之余。倡优侏儒在前 (5) ,而贤大夫在后。是以国家不日益,不月长。吾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昔吾先王周昭王、穆王世法文武之远迹,以成其名。合群国,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 (6) 。式美以相应 (7) ,比缀以书 (8) ,原本穷末,劝之以庆赏,纠之以刑罚,粪除其颠旄 (9) ,赐予以镇抚之,以为民终始。”

【注释】

(1) 堂阜:齐地名。

(2) 祓(fú):尹注“除其凶邪之气”,即除灾仪式。

(3) 诎缨捷衽(rèn):把冠缨折起来,把衣襟掖进衣带,表示自己为受刑做好了准备。诎,同“屈”。缨,帽穗。捷,插入。衽,衣襟。

(4) 罼(bì)弋:用长柄网捕取猎物。弋,指射取猎物。

(5) 侏儒:指个子矮小的杂技艺人。

(6) 设象以为民纪:象,典范。纪,规范。

(7) 式美:立为典范。式,式样,榜样。相应:相感化。

(8) 比缀:按顺序连缀在一起。

(9) 粪除:扫除。颠旄:顶发。这里指那些罪大恶极者。颠,头顶。旄,通“毛”,毛发。

【译文】

抵达堂阜,鲍叔为管仲举行除灾仪式并使他沐浴了三次。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仲折叠帽缨、收整衣襟,使人拿着斧子站在身后。桓公三次辞退执斧人,然后他们退出。桓公说:“已经垂下帽缨、收整衣襟了,寡人将接见。”管仲叩头至地再拜说:“承蒙您的恩赐,就是死在黄泉,也不朽了。”桓公便与管仲回到庙堂上,以礼接见,酒过三酌以后,桓公向管仲请教为政之道,说:“以前先君襄公,建筑高台,修造大池,沉迷于饮酒游玩,田猎捕射,不理国政。他不重视贤人,怠慢士子,只知道爱宠女色,九妃六嫔,宫女多达几千人。吃的是精美的膳食,穿的是华美的衣服,而兵士却挨饿受冻。用游车用完的老马补充战马,用宫女吃剩的东西补充战士的给养。歌舞、杂技的优人显得比贤大夫还重要。因而国家没有逐渐发展壮大。我担心宗庙将无人打扫,社稷无人祭祀,请问该怎么办呢?”管子回答说:“从前我们的先王周昭王和周穆王效法文王、武王遥远的事迹,以成就名望。聚集各邦国,将那些年高有德的老人推选出来,立为典型做百姓的示范。设立美好的典范作为民众的样板,使他们知道努力的方向,将这些典范的事迹有规则地记录在一起,使其原委清楚,以赏赐勉励人行好,用刑罚纠正人为恶,扫除那些罪大恶极者,以赏赐来安抚一般民众,这样就可以为民众树立遵循始终的规则。”

公曰:“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其民也,参其国而伍其鄙 (1) ,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谨用其六秉 (2) ,如是而民情可得,而百姓可御。”桓公曰:“六秉者何也?”管子曰:“杀、生、贵、贱、贫、富,此六秉也。”桓公曰:“参国奈何?”管子对曰:“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公帅十一乡,高子帅五乡,国子帅五乡。参国故为三军。公立三官之臣 (3) :市立三乡,工立三族,泽立三虞,山立三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一帅 (4) 。”桓公曰:“五鄙奈何?”管子对曰:“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长;十卒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为属,属有大夫。五属五大夫。武政听属,文政听乡,各保而听,毋有淫佚者。”

【注释】

(1) 参其国而伍其鄙:把国分为三个部分,把鄙分为五个部分。国,指城邑。鄙,指城郊以外的地区。

(2) 秉:指权柄,方式,手段等。

(3) 三官:国分为三,各置官府,即成三官。官,官府。

(4) 三乡:一说当为“五乡”。

【译文】

桓公问:“还要怎么办?”管子回答说:“从前圣王治理人民,分国为三,划鄙为五,安定民众的居处,安排民众的职事,以此作为治民的体制。严格实行六秉之权,这样就可以了解民情、驾驭百姓了。”桓公说:“六秉是什么?”管子说:“杀、生、贵、贱、贫、富,就是六秉。”桓公说:“如何把国分为三?”管子回答说:“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商贾和工匠六个乡,士人和农民十五个乡。您统管十一个乡,高子统管五个乡,国子统管五个乡。三部分就相应有了三军。您还要设立这三部分的各级官吏:市场设立三乡,手工业设立三族,湖泽设立三虞,山林设立三衡。规定五家为一轨,轨设有长官;十轨为一里,里设有司之官;四里为一连,连设有长官;十连为一乡,乡设有良人之官;三乡设有一帅。”桓公说:“五鄙又怎么办?”管子回答说:“规定五家为轨,轨设有轨长官;六轨为一邑,邑设有邑司之官;十邑为一卒,卒设有长官;十卒为一乡,乡设有良人之官;三乡为一属,属设有大夫。五属设五个大夫。武事由属管理,文事由乡管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准淫佚懈怠。”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 (1) ,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 (2) ,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处 (3) ,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昔从事于此 (4) ,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今夫农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权节具备其械器用 (5) ,比耒耜枷芨 (6) 。及寒击槁除田,以待时乃耕,深耕、均种、疾耰 (7) 。先雨芸耨,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 (8) ,以旦暮从事于田野,税衣就功 (9) ,别苗莠,列疏遬 (10) 。首戴苎蒲 (11) ,身服袯襫 (12) ,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力,以疾从事于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农戚农。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 (13) ,断器尚完利 (14) 。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智。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今夫商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 (15) ,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 (16) ;竹箭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贾。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相地而衰其政 (17) ,则民不移矣。正旅旧 (18) ,则民不惰。山泽各以其时至,则民不苟。陵陆、丘井、田畴均,则民不惑。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

【注释】

(1) 哤(páng):杂乱。

(2) 闲燕:指宁静、安宁的处所,尹注“谓学校之处”,可备一说。

(3) 萃:草丛生的样子,这里是聚集的意思。州处:居住集中。州,通“周”。

(4) 旦昔:当为“旦夕”,朝暮。

(5) 权节具备其械器用:疑有脱落讹误之处。一说为“权节其用,备其械器”。

(6) 耒耜枷芨(jī):指各种农具。耒耜,翻土工具,枷芨,枷与镰刀。

(7) 耰(yōu):种后覆土叫“耰”。

(8) 枪刈:割草的农具。耨镈(nòubó):刺地除草的农具。

(9) 税:通“脱”,解下,脱下。

(10) 遬:通“数”,尹注“密也”。

(11) 苎蒲:用苎与蒲编的草笠。

(12) 袯襫(bóshì):蓑衣。

(13) 论比计制:论比,评论等级。计制,考计规格。

(14) 断器:裁断器物。

(15) 服牛辂(lù)马:驾牛驾马。服,本为车驾内两马。辂,本为马车。

(16) 羽旄:雏羽和旄牛尾,用来装饰军旗。

(17) 衰其政:衰,差别。政,通“征”,指税收。

(18) 正旅旧:当作“政不旅旧”,即施政不遗弃功臣故旧。旅,寓居他方,这里指遗弃。

【译文】

桓公说:“如何安定民众居处、促成民众职事?”管子回答说:“士农工商四者,是国家的柱石,不能让他们杂乱居处,杂居则言谈混乱、难以成事。因此,圣王一定会安排士人住于闲静之地,安排农民靠近田野居住,安排工匠住在靠近官府的地方,安排商人住在靠近市场的地方。命令士人们集中居处,闲居的时候父与父谈论慈仁,子与子谈论孝道,事奉君上的谈论恭敬,长辈谈论慈爱,年幼的谈论孝悌。朝夕从事于此,以教导其子弟,这样他们从小就习惯了,他们心思安定,不会见异思迁。因而其父兄教导子弟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学习东西不必太费劲就能学好。所以士人的子弟便世代为士人。命令农家集中居住,详察四季农时,权衡安排,置备各种农具,备全耒耜枷镰等等。天冷的时候除草修整土地,以等待时节耕耘,深耕、均种、快速盖土。在降雨之前除草松土,以等待时雨。时雨一来,就带上枪刈耨镈等各种农具,早晚在地里从事农活,脱下衣服大干一场,分别禾苗的好坏,排好禾苗的疏密。他们头戴蒲笠,身披蓑衣,泥土沾满全身,头发肌肤暴露在外,竭尽其四肢之力,积极在地里劳动。少年从小就习惯了,所以心思安定,不会见异思迁。因此其父兄教导子弟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学习本领不费劲就能学会。所以,农家的子弟世代为农民,他们朴实而不奸恶,其中材质能够成为士人的,就可以信赖,让他们种地,粮食就多,让他们做官,贤人就多,所以,圣王总是敬农而爱农。命令工匠集中居处,挑选好的木材,审察四时活计,分辨质量优劣,安排各种用具,互相评比、制定规格、评估质量,崇尚的是齐全和精致。这样互相谈论工事,展示功效,展现技巧,互相提高以促进工事。他们整天从事于此,并且教给了子弟。他们从小就习惯了,所以心思安定,不会见异思迁。因而其父兄教导子弟,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学习本领,不费劲就能学会。所以,工匠的子弟世代为工匠。命令商人集中居处,他们观察年景凶饥,了解国内变化的情况,观察四时,注意本乡货物,掌握交易价格。他们肩挑背负,赶牛驾马,周游四方;预计物资多寡,估计商品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贱买贵卖。所以,像雉羽和旄尾一类的珍品,不用远道去买而能买到;竹箭一类的产品,国内还有盈余;奇怪的商品经常有,珍异的东西也不断增多。他们整天从事于此,并且教给了子弟。他们互相谈论利润,传告买卖时机,互相传达物价情况。他们从少年就习惯于此,心思安定,不会见异思迁。因此,其父兄教导子弟,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学习本领,不费劲就能学会。所以,商人的子弟世代为商人。按土地肥瘠而有差别地征收租税,民众就不会外流。执政不遗弃旧人,民众就不会懒惰。山林川泽按时开放,民众就不会苟且从事。平原、山地、耕地都能合理安排,民众就不会疑惑。不夺民众之时,则百姓富裕;祭祀所用的牺牲不妄取,则牛马繁殖。”

上一章:大匡 下一章:霸形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