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非自然死亡  作者:理查德·谢泼德

总得有人去给伦敦警察厅刑事侦缉科的刑警上培训课,每次轮到我时,我都很兴奋。类似的培训课程很多,警官无一例外必须参加,但显然,对于很多人来说,与其坐在课堂上,还不如去打高尔夫,甚至去值班。

然而,我敢肯定,今天的课程足够有吸引力,因为我要讲的主题是人死后尸体的变化。警方很少会在死亡发生时在场。基本上,他们都是在死亡发生后,甚至死后很久,才抵达现场的。授课旨在帮助警官了解自己发现的到底是什么。

上课伊始,我便解释道,死亡是一个过程。一旦死亡过程结束,就会开始另一个过程,最终我们将会化作春泥,完成整个生命循环。

我头顶上方的大屏幕亮着,警官们四仰八叉地坐在那里,还有几个人啜饮咖啡,看起来好像正和太太一起观看大卫·爱登堡主持的野生动物纪录片。

我无意给他们灌输太多科学知识,只是告诉大家,对所有细胞来说,供氧至关重要,因为其促进了细胞内部各种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反应,即新陈代谢。人死后,因为失去供氧,肌肉细胞会迅速变软,而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小时。如果这个时候触摸尸体,因为运动神经元细胞放电或其他形式的刺激,毫无生命迹象的尸体甚至可能出现肢体痉挛的现象。

死者的眼睑可能紧闭,更为常见的是半开半睁状态,这是因为眼睑部位的肌肉过于松弛,没有办法彻底闭紧。尸体丧失了对光刺激的反应。然而,在某些文化——主要是亚洲国家,但也有西方国家——中留存着一些神话,死者的眼眸会保留其看到的最后图景,因此能揭露杀人犯的长相。在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人们认为这具有一定的科学可能性。这就是所谓“视网膜成像学”,死囚行刑前后有人曾就此进行过一些实验,但并未取得任何进展。尽管缺乏任何科学佐证,但这一认知在公众心中根深蒂固,这要归功于吉卜林和凡尔纳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这一理念甚至还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神秘博士》一剧中。而其一旦在公众认知中扎根,便很难被彻底纠正。另外一个无稽之谈是,人死后,毛发还会继续生长。但事实上,毛囊细胞和其他皮肤一同死亡。白人尸体的肤色变得更加惨白,是因为死后血液不再循环,血压无法维持。

人死后,控制固态及液态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的肌肉群也会失灵,这意味着考虑到尸体当时的角度和内部器官的具体位置,可能出现小便失禁的情况。但由于直肠构造的特殊性,大便失禁的情况较少出现。

另外,经常出现外溢的体液便是精液。这意味着病理学家发现尸体体表留有精液时,不要马上断定死者生前曾发生过性行为,尽管实际情况可能的确如此。同样,如果胃容物出现在口腔,也不必然说明呕吐与死因有关,事实上,大约25%的尸体都存在食物反流的情况。

当然,我们无须提醒警官死亡是件很脏的事情。他们当然清楚,尸体出现屎尿横流是死者生前也会感到丢人的事情。事实上,很早之前,在和很多人聊起身后事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死后大小便失禁是死亡令很多人感到担忧的要因之一。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焦虑。我们这些选择和尸体打交道的人,不会去做类似的评价,而是对死者始终抱持敬畏之心,而且我认为这些忧虑者在真正面临死亡时,基本上不会再关心这些问题。我想,他们一定会彻底沉入那个放手,渐渐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控制的过程之中。我相信,死者不会在意诸如尴尬这种俗世的担心,也许更多的感受是解脱。

死亡出现后的另外一个过程,就是尸体失温。我可以用一整堂课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最后我只是提纲挈领地对此进行简要说明。我希望警官能够认识到,电视剧里演的那些凭借尸体温度判断死亡时间的做法,是多么不现实、不靠谱。接下来,尸体肌肉开始僵硬,出现所谓尸僵,警官对此也比较熟悉。随即,我展示了几张血液坠积的图片。

人一旦死亡,体内血液便停止流动,而其组成部分(细胞或蛋白),开始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这意味着红细胞开始沉积,主要集中于尸体最低的位置。而这些地方的微细血管开始充血,最初导致皮肤呈现粉红色,但在五六个小时之后,颜色开始变得有些刺眼,粉红中带点蓝。而这种色块就是血液坠积。

白人尸体的血液坠积现象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有附近大片白色肤质对比衬托,当尸体接触坚固的表面,如床铺或地板,身体大部分血管被压平,血液无法填充。因此,这些地方的皮肤会变得惨白。如果是躺在床上的白人尸体,后背、脖颈后侧、大腿及小腿后面都会出现血液积坠,而臀部及手臂上的皮肤则会变得非常白。对于肤色较深的尸体来说,虽然也会存在血液积坠现象,但不会表现得如此明显。

最终,血液积坠会逐渐消失,但需要经过死后血液最后的分散过程,即所谓的尸体分解。很多人会觉得尸体分解听起来十分恶心。但如果你知道这个过程有助于完成整个生命循环,将人体化为地球化学组成的一部分,这种感觉或许会缓解。如果没有分解这个清洁环节,无法想象我们的地球会是何等景象——在还活着的人看来,到处都是味道难闻、浮肿丑陋的尸体。

尸体分解有三种类型:腐尸化、干尸化、尸蜡化。其中,腐尸化最为常见。

我不断播放着幻灯片,警官们似乎对我此前展示的内容无动于衷。但现在,我发现他们纷纷坐直身体,我想,大概是不希望看到腐尸化的照片吧。但腐化的尸体只不过是软组织缓慢液化的过程,而其速度往往取决于温度。在英国,尸体一般在死后三四天开始出现腐败迹象,肉眼可以立刻察觉。我展示了一张尸体照片,同时用激光笔将警官们的注意力引导至死者右侧腹部一处呈绿色的区域。

“通常情况下是在这,”我说道,“你们会发现腐尸化的最初迹象。”

我们的肠道里充满了各种细菌,这对消化来说至关重要。人死后,这些细菌突破肠胃,进入腹腔,最后进入血管。整个过程都始于腹部这个位置,靠近阑尾,因为在这里腹壁与肠道靠得很近。当然,腐尸化也可以从其他部位开始,但基本上都会存在合理解释:例如,尸体靠近暖气管,或者尸体某一部分被阳光暴晒。不管从哪个部分开始,只要皮肤表面有绿色斑块,便意味着尸体内部的细菌正在骚动。

人体血管为细菌传播提供了快速通道,同时也导致血红蛋白开始分解。结果显而易见:靠近体表、异常美丽的蕨状静脉纹被烙印在皮肤之上,宛如褐色的文身一般,在手臂及大腿处,最为明显。

我想,警官们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所观看的并非大卫·爱登堡主持的纪录片。但和所有死亡过程一样,如此美丽的阶段实属昙花一现。这种纹路随着尸体皮肤出现红褐色水疱而逐渐消失。水疱破裂后,皮肤剥落。

这种细菌活动所产生的废料之一便是气体,因此,现在尸体开始膨胀。首先是生殖器肿胀,接下来便是面部、腹部以及胸部。肺部的血污液体受到挤压从口鼻渗出,同时眼睛和舌头开始外翻突出。如此一来,死者的面部看起来分外吓人。

那些还盯着屏幕的警官——很多人已经不看了——以同样的惊诧凝视着我展示的尸体照片。在这个尸体分解阶段,膨胀的尸体颜色变深,人们会误将一具瘦削的白人尸体误认为肥胖的黑人尸体。

在腐尸化过程中,苍蝇发挥了一定作用,它们尽情享用尸体,在上面产卵孵化,长出了更贪吃的蛆。动物,无论是野生还是家养,也在人体分解过程中有所贡献(外面有老鼠、狐狸,家里……好吧,如果一条狗发现主人死后自己被锁在家里,为了生存,很可能会啃咬主人的遗体)。

死后一周内——一如既往,具体时间取决于季节和微生物环境——尸体内的空腔开始破裂,软组织开始液化。一个月内,软组织液化完毕,渗入土地。一般来说,分解的先后顺序是肠、胃、肝、血液和心脏。接下来是肺和气管。然后才是大脑、肾和膀胱。最后是肌肉组织。前列腺、子宫、肌腱、韧带等部位相对很难腐尸化,可能在死后数月,才会看到光秃秃的骨骼。我并没有给警官们展示最后阶段的尸体照片,他们似乎已经看够了。

在英国,尸体分解时不太容易出现干尸化。干尸往往呈现褐色。皮肤与骨骼紧密贴合,所以看上去像皱缩而强韧的皮革。干尸的分解过程中,组织脱水变硬,避免了进一步腐尸化。这通常需要一个炎热的、类似沙漠的环境:埋在埃及沙漠里的尸体,甚至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木乃伊。

但在英国,如果一个体态消瘦的人(瘦子可能更快失温脱水)在一个十分干燥且通风良好的地方(例如阁楼或烟囱)死亡,干尸化就可能发生。现在虽然这种现象十分罕见,但曾几何时,的确时有发生。

“有人在大英博物馆之外看见过干尸吗?”我问坐在下面的听众,有几个人举了手。

其中一位警官说道:“婴儿,藏在阁楼里的婴儿。这事不是昨天发生的。很多年前,他们说可能是‘二战’期间,当时经常有这样的事。”

“新生儿?”我询问道。

他点了点头。我最近的确见过一具干尸化的新生儿尸体,而发现尸体的环境与警官所说的如出一辙。新生儿身上相对无菌,这使得他们的尸体不太容易出现腐尸化,更有可能成为干尸。在单身母亲被视为奇耻大辱的年代,他们大多是被偷偷生下的弃婴。这些婴儿有些是死胎,有些则因为母亲自己难以应付生产,刚一脱离母体便死去,还有些是被杀害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因为没有办法掩埋,人们只好将其藏在地板下或者阁楼里。随着人们对婚外产子态度的转变,类似事件被发现得越来越少,但在20世纪80年代类似事情时有发生,当某位年长女性辞世,买下其房产的新婚夫妇着手重新装修时,他们经常能在阁楼等隐秘角落发现多年前被丢在那里的可怜小婴儿的干尸。

只有为数不多的杀人案中出现过干尸。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个发生在威尔士的案件,一位女士被勒死后藏在壁橱里,而死者的家人在此期间一直冒领她的养老金。一旦干透,干尸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但最终,干尸可能会发霉,逐渐化为齑粉。干尸还会招来啮齿类动物、爬虫和飞蛾。然而,如果发现及时,干尸身上的瘀伤、划痕或其他伤痕,以及死因,都能保留下来。

尸体分解的第三种过程便是尸蜡化,这是在遍布尸体各个部位的脂肪内部发生的罕见化学反应,在此过程中,脂肪水解、硬化,并被包裹在蜡化的结构当中,有点类似肥皂,因此这被称为尸蜡。基本来讲,尽管看起来像是蜡像,但尸体或者尸体的某个部分得到了保存。

在英国这样的环境当中,尸蜡化过程需要花费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尽管我也听说过,死后仅过了三周便出现了尸蜡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阳光照射或蛆虫出没所形成的热力的共同作用。

尸蜡化需要潮湿的环境。此过程之初,脂肪水解为黏稠的半液体状,散发出酸腐的刺鼻味道。然而,随着蜡化过程的持续,脂肪变得脆而白,最终形成坚硬的灰色状态。

尸蜡现象在历史上早有记载,甚至可以向前追溯数个世纪之久。被誉为“冰川来客”的新石器时代猎人奥茨[奥茨(Otzi),又称奥茨冰人、锡米拉温人或厄茨人,以其发现地所在山谷命名,是1991年于奥茨塔尔阿尔卑斯山脉冰川发现的一具因冰封而保存完好的天然木乃伊,也是欧洲最古老的、保存最完好的人类木乃伊。]的尸体就至少存在部分尸蜡化的现象,现保存在意大利多洛米蒂山脉附近的博尔扎诺。18世纪,据说巴黎无辜者公墓被发掘后,人们得到了数以吨计的尸蜡,并旋即用于生产肥皂和蜡烛。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也有几个著名案例。几名探索深水型淡水湖的潜水者,因潜水工具失灵而溺毙,大约一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已经呈现尸蜡化的尸体,或者准确地说,躯壳。

某些时候,尸蜡化也能够揭示死因,可以完美呈现诸如弹孔之类的伤痕或保存某些器官中的脂肪。总体而言,女性尸体出现尸蜡化的概率更高,特别是营养良好和肥胖的妇女。但尸体的保存环境必须恰到好处,通常情况下,尸体必须处于水下厌氧环境,或者被埋藏在潮湿的墓穴当中——特别是在没有使用棺木或身着棉麻而非化纤衣物的情况下。尸蜡化的形成可能受到季节、墓穴的深度、棺木的质地、土壤及当地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这三种尸体分解过程——腐尸化、干尸化、尸蜡化——通常情况下并不彼此排斥。理论上来讲,三种过程可能并存于同一具尸体的不同部位,尽管这种情况较为罕见,毕竟每种过程需要的环境条件存在明显差别。但两种分解过程共存的情况较为常见,而腐尸化始终是其中的常态。

尽管目前火葬大大简化了我此前所提到的自然分解过程,但在英国,尸体的传统归宿依然是墓地。土葬的方式有利于延缓尸体分解的过程。事实上,据说尸体在地表上的分解速度是埋葬后的四倍多。在地下环境中,一般需要两年时间,人体软组织才会彻底分解消失。肌腱、韧带、头发、指甲等,在此之后很长时间中依然依稀可见。大约五年后,尸体才会呈现所谓的白骨化状态并彼此脱节,但依然会留存部分软骨组织,如果使用高速电锯切割死亡五年后挖掘出来的遗骨,我们会看到因骨髓中的蛋白质被烧焦而产生的烟雾,闻到有机物燃烧时的气味,而这与切割刚刚去世的遗体时遇到的情况几乎完全相同。

人体骨骼是尸体留在世上的最后形态,而其最终分解则需要更漫长的时间。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些干燥地区,人们甚至还可以发现200万年前的灵长类动物骨骼。除非保存在完全无氧的状态下,否则在潮湿的英国,遗骨留存的时间不会太久。最终,所有的骨骼都会分解。富含水分的土壤会使骨骼中的钙及其他矿物质加速流失,从而加快分解过程。随着骨骼变得日益疏松,细菌、真菌乃至植物都开始在骨骼的缝隙之间扎根,从而进一步破坏人骨结构,当然啃噬遗骨的动物也会参与其中。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病理学家会遇到警方要求检查遗骨的情况。我问坐在下面的警官,有谁曾带着发现的遗骨找过病理学家,有两人举了手。一般情况下,遗骨都只有一块,有时也会有发现一堆骨头的情况,而经过鉴定,这些骨头大多都是动物骨骼。当然,事情并非始终如此。所有病理学家都会建立一个名为“遗骨”的文件夹,并努力查明这些骨头属于谁。某些部位的骨骼,例如盆骨或者颅骨,能够让我们一眼分辨出死者的性别。其他的骨骼,特别是牙齿,可以帮助我们分辨死者的年龄是老是幼。除此之外,仅仅凭借骨骼判断年龄的做法是不精确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病理学家的遗骨文件夹里满是疑团。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遗骨来自哪个年代,从而弄清楚这桩死亡事件(有可能是凶杀案)是否发生在过去的六七十年间,这意味着凶手可能依然健在。追溯年代是一项高技术专业。碳十四年代测定法往往只能用于测定远古时代,但20世纪40年代人类引爆的原子弹向空气中释放出锶——90这种同位素,这意味着可以较为简单地判断骨骼出现的时间是早于还是晚于这个年代。如果遗骨出现在原子弹爆炸之前,警方就很少会对它感兴趣,当然,对考古学家来说,或许恰恰相反。

课上完后,大多数警官都匆匆冲了出去。教室外面响起打火机噼里啪啦的声音。然而,有一位警探走了过来。这便是那位报告曾参与婴儿干尸案调查的年长警官。

“谢谢你,医生,”他说道,“那个婴儿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还有另外一具尸体,我们发现时,坐在扶手椅上的死者已经去世了一年多。有时,我会梦到他们。但听到你讲授的相关科学知识……感觉好多了。今天,我甚至发现自己敢看你放映的幻灯片了。”

在当时那个年代,一位警官承认自己的脆弱,实属罕见。他的话一直在我的耳边萦绕不去。我下定决心,以后在验尸时,一定要更多地开口讲话,把情况告诉大家。不仅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还要以科学、超然的态度,向大家展示尸体,这起码可以帮助这些旁观者消解心中某些不太科学的异样情绪。

上一章:10 下一章:12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