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运动

当冬天还是冬天的时候  作者:贝恩德·布伦纳

滑雪这项运动或许起源于欧洲东北部。在俄罗斯北部的辛多尔湖畔,人们在泥沼里发现了约公元前6300年的滑雪板残片,在其前端底部,还雕有驼鹿头状的“制动器”。在挪威北部胡廷附近的一片沼泽里,出土了一块长110厘米、宽10厘米的宽板,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200年。与此相比,最早一批绘画的出现则要晚许多,对此,奥劳斯·马格努斯的书中曾有所记载。大约一百年以后,约翰尼斯·谢弗斯创作的《拉波尼亚》(Lapponia)一书中也出现了不少与之相关的插图。其中不仅有人们驾驶驯鹿拉拽小型雪橇的画面,还出现了一名脚踩巨型滑板、身佩弓箭的男子。

多卷本著作《卡尼奥拉公国的尊严》(Die Ehre des Herzogthumes Krain)曾提到阿尔卑斯山的人们使用的雪鞋。这部作品的作者约翰·魏夏特·冯·瓦尔瓦索男爵是加尔内克和诺伊多夫男爵,也是瓦根斯贝格和利希滕贝格的统治者。来自俄国的移民将这项发明带到了斯洛文尼亚。

当冬天还是冬天的时候
奥劳斯·马格努斯所著《北欧民俗志》中的滑雪场面

“当阿尔卑斯山区的大雪将高山上的道路彻底掩埋后,人们根本无法通行,因为一切都可能突然崩塌,让行人深陷雪中。于是,人们取来用小树枝和绳子编成的小篮子,将它们绑在脚上。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在雪地上安全行走,而不必担心陷入雪中。无论雪面是否湿滑,这些宽底篮子都能保证人们不会滑倒。这是一项多么奇特的发明啊!”

雪鞋通常是手工编织而成,但有时也可对木板进行特殊加工制成雪鞋。亚历山大·特奥多尔·冯·米登多夫曾将一双西伯利亚的雪鞋称为“游牧民族的冬季小船”,尽可能灵活是它的设计原则。人们砍下一块约有五只脚长的木板,再将它切割打磨成一块平板,“其厚度大概与顶级大提琴的共振板相当”。经过风干之后,它会被制成游牧民族所使用的弓箭的形状,“前后两端被雕成柳叶刀的样子,底部用鱼胶粘上取自驯鹿脚掌的毛皮”。鞋的皮套则由一块粘在鞋板中央的脚掌状的牛皮制成。

虽然人们发明滑雪最初是为了消除两地的交通障碍,但人们渐渐领略到了它的乐趣。挪威是滑雪运动公认的发源地,“Ski”这个词正是出自挪威语。松德·诺尔海姆是普及滑雪运动的先驱。1868年,这个年轻人脚踩滑雪板驰骋150千米,从特雷马肯到达了“自由城”(今奥斯陆)。后来,滑雪逐渐传向阿尔卑斯山区和北美地区。一个名叫奥德·谢斯贝里的挪威人把他的滑雪板带到了瑞士东部的格拉鲁斯。将滑雪运动引入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也是挪威人。

但滑雪运动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传入中欧却是在19世纪末,这远比我们想象的晚。在1878年的巴黎世博会上,滑雪运动还获得了新发明奖。阿尔卑斯山地区滑雪运动的鼻祖是马蒂亚斯·兹达斯基。他发明了防侧滑鞋底,使得雪板可以自由转向,并可以沿着斜坡下滑。在挪威和瑞典,越野滑雪较为流行,且一般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进行。到了阿尔卑斯山区,这项运动则被改良成了沿山坡冲下的高山滑雪。

一段时间以来,能让人们在雪中沿着固定轨道下滑的平底长雪橇一直是人们钟爱的交通工具。传统的小雪橇数百年来一直是瑞士人民的交通工具,后来还被应用于竞技。

传奇的雪车赛(又称克雷斯塔赛或冰山雪橇)的出现也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在这项运动中,运动员们需要跳上小雪橇,然后趴在上面沿着冰道冲下。克雷斯塔位于瑞士格劳宾登州塞雷里拉市。这项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运动员们的技巧也日趋完善。即便像赫尔曼·黑塞这样偏爱静思的人,也喜欢乘坐雪橇作短途旅行。格劳宾登州锡尔斯玛利亚地区的林屋旅馆几乎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曾这样写道:

雪橇顺着保养完好、斜度适中的冰道飞速滑下,但人们不会感到太紧张。我几乎平躺在较低的雪橇上,穿过森林,眼前掠过优美的远景。我的眼睛时而望向路面,时而望向澄净高远的天空,雪橇溅起的小雪粒在空中飞舞,直拍打得我脸颊发痒。半道上,我们超过了一架五座运动雪橇。它翻倒在地,摔得粉身碎骨。五位乘客站在一旁,揉着发痛的四肢,又差点被我们撞倒。

当冬天还是冬天的时候
冰山雪橇是新世界的产物
图为1907年从萨拉托加矿泉城寄来的一张明信片

有舵雪橇不同于普通雪橇,它可以通过拉拽方向舵、脚踩装有钢轨的滑板和转移身体重量控制方向。由于弹性上佳,白蜡木常被用来制作有舵雪橇。木材被砍伐下来后,需要风干两年再交给细木工处理。天然的有舵雪橇冰道至今仍然存在,横跨瓦尔贝格市特格尔恩湖的冰道的长度为德国之最,足足有6千米。

克里斯多夫·伊塞兰是瑞士的滑雪先驱之一。1888年,弗里乔夫·南森借助窄木条横穿了格陵兰,与此有关的报道给了他很大启发。为了不被他人看到,伊塞兰开始在黑暗中练习滑雪。许多士兵——尤其是奥地利士兵——也曾在战时学习滑雪。后来,多余的滑雪用具被分配给体操和运动协会,这也推动了这项运动的流行。1934年,第一台现代化的雪场电梯在达沃斯投入使用。此前,滑雪者必须在滑板下绑上兽皮,然后将滑板使劲拉上山顶,才能再一次享受一跃而下的乐趣。如今,在赛场之外的地方,一些野外滑雪运动员还是只能采用这种方式。

19世纪60年代以前,从未有人想过要在冬天去瑞士的雪山上度假。当第一场雪在深秋落下时,瑞士雪山上最后的旅客便会忙不迭地开始收拾行囊。可善于经营的旅馆主约翰尼斯·巴德吕特却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主意:他请求那些夏天来的英国常客也试着在冬天造访他的英加迪园丘旅馆。后来开始流传这样一个故事,1864年9月的一个雨夜,巴德吕特和几位英国客人一起坐在壁炉边烤火。客人们开始为故乡冬季的雾天发愁。巴德吕特告诉他们,到了冬天,如果碰上好天气,这里的人们出行甚至都不需要穿外套。他许诺说,如果自己所言不实,他将负责承担客人们的旅费。当客人们十二月中旬来到圣莫里茨时,这里正艳阳高照。他们热得汗流浃背,前来迎接的巴德吕特只穿了一件衬衣。显然,巴德吕特赢得了这场赌局:这群英国人一直待到了三月。巴德吕特还趁机夸赞自己的旅馆位置优越,绝非圣莫里茨那些温泉旅馆可比。他的旅馆所处的村庄位于山坡南麓,相比那些在谷底的温泉旅馆,这里“日照更充足,气候更干燥,位置更安全”。

这下,巴德吕特的旅馆得以常年无休地经营,他也终于有钱偿还扩建旅馆的欠债了。他还发现,客人们在冬天会有更多消费。宾客留言簿里的内容也为这里做了宣传。1869年末,雅各布·西格曼携女儿罗莎从拜罗伊特来到这里,成了当年最早的冬季游客。他在留言簿里这样写道:“我要向所有向往高山清新空气的人推荐这片高地山谷,尤其是圣莫里茨这个冬季天堂。”一开始,人们只能乘坐雪橇到达这片偏僻的高地山谷,难免有所不便。1879年11月,《雷蒂孔自由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报道:“头脑灵活的巴德吕特先生发明了一种颇受好评的新型雪橇,人们可以用它在冬季翻山越岭。”此外,巴德吕特还建了人工滑雪场、雪橇滑道和冰壶场,组织人们登山游览,以进一步提升其旅馆的吸引力。1888年冬,旅馆共迎来了164位客人,其中有135位都是英国人(旅馆还特别为他们准备了家乡的甜点和酒精饮料)。客人们组成了一个不断壮大的大家庭。圣莫里茨的神话诞生了,冬季旅游业开始兴旺起来。

人们对冬天的阿尔卑斯山的印象有了极大的改观。约翰·拉斯金一年四季都曾造访此处,他称赞道:“阿尔卑斯山最为美妙的夏景也无法和冬景媲美。”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也说,这里在冬天就像“仙境的一部分”,太阳总是“闪着不同寻常的光芒”。在格外强烈的日照、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空气面前,冬天也显得不再那么寒冷——读到这些话的人们,或许会认为这儿的冬天就像一个超现实的夏天。事实上,由于阿尔卑斯高山区空气干燥,就算气温较低,也并没有那么难以忍受,何况用于取暖的小屋几乎随处可见。正是在滑雪运动的影响下,人们对高山才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人们不仅从冰雪中发现了乐趣,还发现了有益健康的方法。

当冬天还是冬天的时候
“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在高山的疗养旅馆中过夜!”
黑森林滑雪俱乐部在霍尼斯格林德修建的第一座滑雪小屋外景图

在世纪之交,第一批专用的滑雪小屋终于出现。“如果在早上十一点到达霍尼斯格林德后就必须立即下山,那显然不足以让我们享受到周日滑雪的乐趣。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在高山的疗养旅馆中过夜!所以我们修建了这个滑雪小屋。”黑森林协会暨黑森林滑雪俱乐部成立公告中这样写道。该协会于1903年圣诞节期间建成的滑雪小屋,在当时的德国或许是第一个。它占地24平方米(长6米,宽4米),立于砂石地基之上,由一个小型前厅、一个角落里摆放着桌子的厨房和一个有六个铺位的上下床的卧室组成。前厅既可以存放滑雪板,也可以阻隔外面的寒风。卧室的床垫里都塞满了海藻。所有的门和抽屉都像保险柜一样镶嵌在铁框里,窃贼只能从烟囱闯入。屋顶上的阀门保证了室内和炉灶的通风。

当冬天还是冬天的时候
滑雪小屋内景剖面图

没有人比托马斯·曼更能详细描绘阿尔卑斯山冬季疗养院的纸醉金迷。他在长篇巨著《魔山》中描写了主人公汉斯·卡斯托尔普观察疗养院里的宾客的场景:他们“光着脑袋,穿着高价材料制成的时尚运动服,个个被冬日的暖阳和积雪的映射烤成了青铜色”。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战爆发之前,冬天是这个故事中“最伟大的季节”,是达沃斯森林疗养院中一切发生的舞台,也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心理元素增添了戏剧性。汉斯·卡斯托尔普全心全意地感受着这个漫长的季节,它会从十月一直持续到来年五月,直到临近基督降临节才结束。但他第一次感受到冬天的到来,却颇有些意外:一天早上他醒来时,突然发现房间里的温度只有7摄氏度。后来,他开始沿着雪地里铲出的蜿蜒山路探索这气势宏伟、变幻万千的冬日世界:

这个属于山上人的小世界遗世独立,宁静高远。一夜之间,它突然被蒙上了厚厚的白雪;万物银装素裹,通往疗养院大门的台阶消失不见,变成了一个斜坡;奇形怪状的积雪堆在松树枝头,不时滑落;它们在空中化作云彩和白雾,四下散落。

除了乘坐连橇之外,他还见识到了一种奇特的运动——马拉雪橇比赛。夜里,他常常戴上棉帽和厚厚的羽绒手套,穿上毡靴,把自己裹在带扣子的兽皮睡袋里,再盖上一层骆驼毛毯,然后平躺在房间的阳台上,感受“冬夜的魔力”,以神游的方式摆脱周围病态的世界。有一天,他游兴大发,去高山上远足,却在途中遭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后来,他找到了一个能暂时栖身的干草堆,在上头睡了一大觉,醒来后就找到了回疗养院的路。托马斯·曼曾于1912年和1921年两次造访达沃斯,并在那儿获得了创作小说的灵感。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斯蒂芬·茨威格这样描述冬季的意义变迁:

从前,冬天是荒凉的代名词,人们只能在酒馆里打牌,或是在暖气过剩的房间里打发时间。后来,人们发现了高山上灿烂的阳光、对肺部有如琼浆玉液的空气和埋藏在皮肤之下的蠢蠢欲动的活力。而且,山川、湖泊和海洋不再遥不可及。自行车、汽车和电力机车拉近了各地之间的距离,重新定义了空间感。每逢周日,成千上万的人穿着鲜艳的运动衫,乘着滑雪板和雪橇沿着积雪的山坡疾驰而下。运动场和游泳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一切,都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杂志插图中得到了证实:人们穿着套衫、冬衣和滑雪裤,戴着太阳镜,虽然双颊被晒得黝黑,依然面露喜色。身强力壮的滑雪教练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他们操着浓重的阿尔卑斯口音,帮助那些左摇右晃的学员站稳身子——这已经成了一个被反复吹捧的噱头。就在大约十年前,瑞士的官方旅游宣传广告里还宣称这里有“最迷人、最受欢迎的滑雪教练”。画面上,一个穿着红色连体滑雪衣的年轻男子正护着一群学员沿着山坡盘旋而下。

在建满豪华农舍和度假小屋的达沃斯、圣莫里茨、霞慕尼相继成为滑雪中心之后,这项运动的火把也传到了邻国:奥地利北蒂罗尔的基茨比尔、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兴建的布洛伊尔-赛维纳和德国的加尔米施-帕滕基兴及奥伯斯多夫后来都成了滑雪胜地。在加尔米施有一条既富有传奇色彩却也臭名昭著的下行滑道,是以阿尔卑斯体育协会公立学校副校长——坎大哈的罗伯茨勋爵的名字命名的。在瑞士的克莱恩-蒙塔纳,首届“坎大哈杯”于1911年举办,比赛规则是:参赛者要爬坡七个半小时,然后在山上的小屋中过夜,并在第二天继续穿越普莱纳-莫特冰川上行,最后再沿着1500米的长坡滑下。

在美国,滑雪运动的兴起和19世纪末的回归自然运动密不可分。西奥多·A. 约翰逊于1905年出版的《冬季滑雪运动》(The Winter Sport of Skeeing)是第一本与此相关的图书。科罗拉多州的阿斯彭是北美喷气式滑雪场的所在地,几代肯尼迪家族成员都曾到这儿做客。许多美国滑雪爱好者会带着自己的喷气式滑雪板来此朝圣。受气候变迁的影响,当地缆车协会呼吁:让冬天保持寒冷!他们还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同样位于该联邦州的冬季公园更是美国75年来连续经营时间最长的度假胜地。爱达荷州的太阳山谷也有同样悠久的历史,这里的滑雪学校最初是由奥地利人经营的。虽然美国的高山面积十倍于阿尔卑斯山地区,但其滑雪爱好者只有1800万人左右,远低于欧洲的4500万人。阿尔卑斯山和落基山脉的气温预计将在气候变迁的影响下上升,这也将影响滑雪运动的开展。

当冬天还是冬天的时候
查理·卓别林和道格拉斯·范朋克在圣莫里茨玩马拉雪橇

人们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亚洲将出现更多的滑雪爱好者。日本北海道的二世谷滑雪场已经开始吸引众多的游客,其中不少游客来自澳大利亚。因此地的降雪含水量极低,这里有着独特的干松雪和较高的积雪量,这让游客们赞不绝口。如果中国真能实现既定目标,那到2022年冬奥会时,将有三亿中国人享受滑雪的乐趣。中国吉林的长白山上有一个冬季运动中心。位于云南省的玉龙雪山滑雪场海拔近47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滑雪场。但关注中国滑雪运动的人士也批评说,到目前为止,中国人还没有把滑雪当作严肃的运动,而是把它当成一项娱乐活动,并常常把它和“唱卡拉OK”相提并论。因此,大多数滑雪者都还停留在初学者水平。

从前的人们会有意识地规避冬天的影响。他们不仅会像农民那样在冬天从山上搬到谷底居住,还会定期进行冬季迁徙。富裕的市民和退了休的人习惯在阴冷的季节从北方城市去到南法海岸或意大利北部的几大湖畔过冬。肺病、风湿、神经衰弱、流感乃至无聊都是促使他们成行的原因。医生也会建议那些富裕的冬季抑郁症患者去南方过冬,以起到预防和缓解抑郁的作用。19世纪末,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的提契诺成为享誉世界的“日光小屋”。报纸上被人精心编纂的数据,也让这个米兰附近的城市一跃成为欧洲人热爱的过冬之所。众多豪华的酒店见证了它的发展。这里的冬天,已经成了一个与南方有关的神话。特意栽上的棕榈树、含羞草和桉树——它们原本并不属于这里——让这个地方有了意大利南方城市的感觉。同步建设的还有铁路。1864年,位于地中海地区的法国城市尼斯通了火车。1868年,铁轨延伸到尼斯以东、靠近意大利边界的芒通。在滨海阿尔卑斯山脉的环绕下,提契诺的气候尤为温和,气温很少低于0摄氏度,几乎没有积雪。

上一章:描绘冬天 下一章:在冰上飞驰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