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译后记木海 |
||||
爱是一切的开始 相信看到这里的朋友都已经看完了这本小说。我想大家一定能体会到这样一本小说想要面世,实在是困难重重吧。需要无数相关者的爱和付出,文字游戏、戏仿用典、时代感等等都是翻译难题。在刚刚翻页过去的故事结尾,一长串文字排列成日文中的“完”,但由于汉化后重复的字符排布会太过紧凑,最终我们无奈选择了保留原版的文字图形样式。像这样的遗憾,或是反之呈现的精巧,连同一些作为译者的感受和解说,都会写在这篇译后记中。 作者辻真先非常熟悉《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朝日有声杂志出版社曾经于1973年和1983年出版了他改编修订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他出生于1932年,国内读者最熟悉的可能是他以牧萨次的笔名创作的长篇小说《完全恋爱》,这本推理小说击败连城三纪彦的《蜜》以及三津田信三的《如山魔嗤笑之物》等作品,最终获得第九届本格推理大奖。然而,他在推理小说之路上获得的第一个重要奖项却是来自《爱丽丝梦境事件》。本作最初出版于1981年,夺得了第35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此后,分别于1986年、1990年、1997年、2021年不断推出日文新版,跨越四十多年而历久弥新,如今终于能够被翻译为另一种语言,吸引全新的更广泛的海外读者。近年很多关心日系推理的读者熟悉这员老将的名字,很可能是由于他在2020年凭借《不就是杀人吗》横扫推理榜单,夺得了三个榜单的第一名。 辻真先除了创作推理小说外,还长期参与动画剧本的撰写,《爱丽丝梦境事件》中提及的《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恶魔人》《海螺小姐》《咯咯咯鬼太郎》《人造人009》《虎面人》等作品的动画版制作中都有着他的身影。除此之外,他还参加了《聪明的一休》《名侦探柯南》《鲁邦三世》等一系列知名动画作品的制作。书中提及的此类作品多出现在第4章,精神异常的克二如同报菜名一般吐出一大堆漫画和动画的名字,就像是印刻在记忆深处那样,正反映出作者对于这些文化作品的喜爱和痴狂。书中提到做漫画赚钱,做良心书却赚不到钱,以及漫画并不被当作主流文化认可等等内容,想来也都是作者本人苦涩真情的流露吧。 从标题到内容,本作《爱丽丝梦境事件》与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紧密关联,可以说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同人创作。 首版《爱丽丝梦游仙境》出版于1865年,至今已有160年。作者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身为牛津大学数学教授,只是在闲暇时创作了这部儿童文学作品。当时他一定想不到,发表时的笔名刘易斯·卡罗尔反倒会比他的真名要更为传世。 卡罗尔喜欢给小女孩拍照,爱丽丝就是他的最佳模特,他的缪斯女神。1862年,卡罗尔和爱丽丝一家去郊游划船,爱丽丝求他讲个故事,于是他就现编了个“小女孩掉进兔子洞”的故事。后来,在爱丽丝的强烈要求下,他才把这个故事给写了下来。可惜,1863年,爱丽丝一家就和卡罗尔断绝了关系,后来的研究者猜测,卡罗尔可能是亲了爱丽丝,或是向爱丽丝求婚了。当时英国处于维多利亚时期,女孩要等到12岁才能合法结婚,而1863年时爱丽丝刚刚11岁。 不管现实如何,卡罗尔在小说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形同求婚的画面:爱丽丝拿出一枚顶针,渡渡鸟接过顶针,再给爱丽丝戴上。这个剧情中的渡渡鸟就是卡罗尔本人的化身,他和这个角色一样患有口吃,介绍自己的名字时(道道道奇森)听起来就像在介绍自己是渡渡鸟。 现实中,卡罗尔终生未婚,而爱丽丝却早早嫁了人。这段始于忘年交的关系被无数后人研究揣摩,但真相终究是消散于黑暗中。不过,同人创作者们完全可以大胆设计剧情。在《爱丽丝梦境事件》中,辻真先直接把爱丽丝设为新娘,从故事一开始就让原创角色克二在迷迷糊糊中与爱丽丝举办婚礼,而故事的最后也以热热闹闹可喜可贺的婚礼作结。 在《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的最后,卡罗尔把爱丽丝的名字(Alice Pleasance Liddell)藏在了诗中。本作的结尾部分同样藏有作者辻真先的初恋,但这位初恋自然不叫爱丽丝,她的名字出现在了作者的另一本于1975年出版的作品《暂题·中学杀人事件》中,也是那部作品的主角、作者的化身牧萨次在小说剧情中的初恋。当然,这种隐藏的名字在翻译为其他语言后很难重现,也很难特地为此原创一首小诗,所以只能遗憾放弃了。 华丽的文字游戏 作为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创作背景和文字表达其实有些门槛,以至于原汁原味引进时需要加上不少注释。卡罗尔笔下的内容有着浓郁的时代和个人特点,他融入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风土人情和英国历史文化知识,并创作或化用了很多独特的文字游戏。辻真先在创作《爱丽丝梦境事件》时,同样设计了不少类似的文字游戏(包括上面提及的结尾处的设计),给翻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首先是开头的小诗,如同二维世界的密室般“藏头封尾”,以标题“爱丽丝之国的杀人事件”为四面的墙壁封住本书介绍宣传,展现出“密室”和“反转”的卖点,可以说非常吸睛。 之后正文中的文字接龙也是十分独特,翻译时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英文和日文都是表音文字,基本上以范围较为局限的单个读音作为句首句尾完成接龙,而中文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正在大范围使用的表意文字,只能以单字作为接龙的最小单元。要符合整个字的音,而在这个最小单位内可能会包含多个音节(除了“啊”等少数情况),变化运用更为复杂。为了降低难度,同时让译文更加流畅,在翻译时也适当采用了“尸体”“犯人”这类关键性词组进行连接,并且没有严格按照日文的分句进行翻译。在最后,“锵锵锵”除了作为宣告接龙结束的锣鼓声,同时还暗含着日文接龙中的一个常见规则:以特殊的“ん”音结尾时,游戏就结束了;游戏进行的过程中不允许以“ん”为词句结尾。 同样在第Ⅱ章中,还有很多谐音双关。例如“危险”和“没有虻”发音相同,“蜘蛛”和“云”发音相同,就像脑筋急转弯一样,从另一视角看普通的文字,带来鸡同鸭讲的滑稽幽默。同样是第Ⅱ章,爱丽丝说道“是猫就要有点猫样啊”之后,两人对话中的表达就都带上了“猫”,文化气息浓厚的谚语和俗语令人目不暇接。 除了谐音双关,本作中还有用到句义双关,“首を切る”有解雇和斩首两种含义,疯帽匠听到皇后要砍他的脑袋,顺势道出自己是个被解雇后才去卖帽子的可怜人。最后一种句义破音双关自然也有出现,例如“假海龟汤”在维多利亚时代是“假/海龟汤”(吃不起真正海龟汤的人用牛肉替代海龟做成的汤),而在爱丽丝的故事里这个词被拆解为“假海龟/汤”,生造出了牛头龟背的“假海龟”这一生物。 进入第Ⅲ章中,第Ⅱ节就出现了一个很长的需要押韵的打油诗,在日文中全部都是以“Mi”音开头,几乎都是以“Ta”音结尾,并没有完全限定字数,只是把每句话分成了三个分句。在中文翻译时,完全重现开头同音很困难,结尾则均押“i”的音。最终这首诗分成了两段处理:第一部分“众人皆有所耳闻……这情况何等离奇?”以“7+7+7”(均指字数)的分句形式,第一分句的第6个字和第二分句的第4个字均定为“不”,主要介绍事件的悬疑和神秘;第二部分以“6+7+8”的分句形式,所有分句都押上“i”的音,把喵罗的推理过程和结论展现了出来。 紧随其后的剧情中,白兔展开羊皮纸喊证人名字,这里是用到了卡罗尔发明的名为“Doublet(重复排版)”的文字游戏。游戏规则是给出两个字母数相同的单词,每次只能改变前一个单词中的一个字母,最终通过数次转换变出后一个单词来。这个游戏的难点在于,中间插入的这些单词也都需要具有意义。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把“HEAD”换成“TAIL”,参考答案为“HEAD(头部)→HEAL(治疗)→TEAL(野鸭)→TELL(告诉)→TALL(高大)→TAIL(尾巴)”。和接龙类似,这个文字游戏在中文里也很难处理好,最后只能比较模糊地以发音变换的形式完成中间过程的变化。顺便一提,卡罗尔出在杂志Vanity Fair的文字游戏题目,两个词之间也都有着独特的逻辑关系,例如“把PIG(猪)赶进STY(猪舍)”“把PEN(笔)浸到INK(墨水)”“把HARE(野兔)做成SOUP(汤)”等等。 喵罗的总结陈词同样是个很奇特的打油诗,从以“一”开头的“一言以蔽”开始,开头数字逐渐攀升至“十”,同时字数先增加后减少。其实在日文版中没有对字数做出严格限制,这里可以看作是中文版的巧思。最后柴郡猫复活时也带来了“米字形”填字游戏般的打油诗,描绘了梦想和生命间的关系。 第Ⅳ章的第Ⅲ节中有段文字游戏,表示法庭上所有的人都出现了语言障碍。这里作者有两类处理,一类是把长句子给缩写简化,一类是把两个词混在一起后分开。如果完全按照原文,那么“警察”和“卫兵”两词交换第二个字后后变成“警兵”和“卫察”,但是在中文版中为了增加趣味,以另一种方式颠倒错乱,形成了“冰茶(兵察)”和“味精(卫警)”,再加上把缩写简化后的内容均套上“蛋”(变蛋、毒蛇蛋、旺鸡蛋),简直就像来到了恶魔的茶会。 在日本,井上厦、泡坂妻夫、西尾维新等作家都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文字游戏,可以说是拓展了日文可能性的边界,常常能够阅读者带来无比新奇的体验。希望在看过本作后,各位读者能喜欢上文字游戏,也能够在发现译后记小标题的特殊设计后会心一笑。 逻辑丝织般缜密 《爱丽丝梦境事件》有着令人津津乐道的“梦境+现实”双线叙事,虽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元小说”,但也有着打破虚构与现实之间界限的魔力,影响了此后的很多作家。有猜想称,作为现实生活的延续,人们进入梦境后便处在与现实维度不同的世界中,这正迎合了小说中主人公从现实(三维世界)穿越到梦境(二维世界)的剧情。 现实线中,童书编辑克二被调到全新成立的漫画组,筹备漫画杂志创刊工作。然而,他的兴趣与心思并不在漫画上面,向作者催稿不得要领,与主编的关系也很尴尬,甚至借着酒兴在小酒吧里吵起来。没想到次日就传来了主编遇害的消息,凶手的身份却隐藏在迷雾中…… 梦境线中,克二正在与爱丽丝举办婚礼,却突然被指为谋杀柴郡猫的嫌疑人,接受了一场荒唐的审判,可没想到真相要更为荒唐可笑…… 还是先来看梦境线的逻辑处理吧。 在卡罗尔的原作中,角色们看似胡言乱语、逻辑混乱,但其实他暗中介绍了一些逻辑思考的方式,主要为逻辑三律。这是逻辑学的三条基本公理,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首先看同一律。《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国王正要审判谁偷吃了馅饼,但在第一个证人疯帽匠登场后,却扯着他问了些茶会和帽子的细节问题,并没有保持思维对象的同一。《爱丽丝梦境事件》中,皇后审问克二时刻意曲解克二报上的名字,被爱丽丝用“啊,令人尊敬的太阳。您是我们不可思议之国的骄傲”这句奉承化解。此时无论是太阳还是骄傲都指向皇后,若是照着字面分开看待便会陷入谬误,这里爱丽丝也是运用类比论证带克二脱离危机。 其次是矛盾律。《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公爵夫人先是说只有柴郡猫会笑,后面又说是猫就都会笑,给普通的猫同时赋予了会笑和不会笑的两种矛盾属性,实在是可笑。《爱丽丝梦境事件》中,胡子老爹分别问询了疯帽匠和三月兔有关茶会上的细节,表面上两人回答相同,但是疯帽匠说地震发生在第三次往茶壶里倒热水的时候,而三月兔说是发生在第四次的时候,两人回答显然矛盾,这样就顺利抓到了推向真相的关键点。 最后是排中律。《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在看到蛋糕上的“吃我”两字时只考虑了变大和变小的两种情况,恰恰忘记了最普遍的“吃完蛋糕既不会变大又不会变小”的情况。《爱丽丝梦境事件》中,第二个证人三月兔试图推理柴郡猫的死因:自杀、他杀、意外还是过失致死。在排除意外的选项时,三月兔谨慎回答不太可能,可喵罗直截了当地排除掉了这一正确结果,因为并没有排查清楚其他凶器的可能性。另外,造成地震冲击的除了小屋还有铁人28号,对地震由来的可能性分析不足也是前面推理中的疏漏,直到胡子老爹侦探登场才得以清晰。 除了逻辑三律,我们还能看到“循环论证”的运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国王先咬定杰克是写信的人,再根据信上没有签名来证明他心虚,把待证的问题作为结论使用。类似的,《爱丽丝梦境事件》中,喵罗先假定异乡人克二是犯人,再根据二维世界与三维世界不同的特点来证明只有克二才能完成密室的诡计,同样存在逻辑上的问题,好在后来通过反证法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这才洗清了克二身上密室杀人案件的嫌疑。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卡罗尔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逻辑讨论题,即如果柴郡猫只有头没有身子,那么还能够“砍掉它的脑袋”吗?围绕这个问题,侩子手、国王、皇后和爱丽丝都从自己的角度做了“解答”。而在《爱丽丝梦境事件》中,柴郡猫登场就是一具尸体,直到最后才复活。那么既然不存在真正的死亡,仙境里也就不存在真正的杀人事件了吧? 《爱丽丝梦境事件》中,疯帽匠讲了个简单却又荒谬的“三段论”:因为被告是人类,而我不是被告,所以我不是人类。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也有着类似的设计:因为所有蛇都吃蛋,而爱丽丝吃蛋,所以爱丽丝是蛇。但是,逻辑推演过程中并不能将“吃蛋”扩大到“所有吃蛋的动物”,将包含对象或范围意义外延,最终造成错误。也可以理解为换位法的错误“蛇都吃蛋”显然不等于“吃蛋的都是蛇”。同样的,“被告是人类”不等于“不是被告就不是人类”,“人类是被告”的换位本身就是完全错误的。 讲了这么多孤岛般独立的逻辑问题,其实现实线中才是更注重整体的伏线布局,带来逻辑贯通的爽快感。 针对命案发生的那一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连接最后目击处小酒馆与实际丧身处,进行了详细的交通工具时刻表推理,而最终的关键也确实落在了时间和地点上。 无论是作为线索的刀和弹珠,还是直接作为破绽的换灯具,从细节处着手的各种设计把听上去很荒谬的“搞混露营车内饰和小酒馆装潢”给写得非常具有说服力。从朗姆刚开始炫耀露营车开始,警觉的推理读者其实就可以留个心眼了,这些细节也让后面的推理更具备公平性,实在显现出作者的功力。 2019年,作为对日本推理文学的发展做出过显著贡献的作家,辻真先获得第23届日本推理文学大奖。 带读者梦回过去 前面就有提及,本作最初出版于1981年,距离现今已有四十多年。现实线中的故事背景正是在1981年春,我们可以从书中的几个细节推理得到。首先最重要的是“关越道已经通车到前桥了吧”这句,因为关越自动车道的东松山-前桥段于1980年7月通车,而本书初次出版于1981年4月。其次,无论是关于水厂员工来轻井泽打开用水阀门的剧情,还是“春情猫”等关于春天的描绘,这些细节就限定了故事发生在1980年7月至1981年4月间的那个春天。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代的代沟,有些充满时代特点的设计也给翻译带来了挑战。像是提及山口百惠的类比,以及当时新宿黄金街建筑形似口琴等的理解,也多亏了有日本朋友的帮助,在本文的结尾处再以专题感谢。当然,过去的思想看法也可能与现代社会相比有所不合时宜,还是需要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可断章取义。 本书中大量文化背景都来自1960至1980年左右,当时漫画作为普通民众的娱乐而火爆流行。我们稍微把时间倒回一点,1945年日本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本作中也借着角色之口道出“战前人与人之间关系很密切”“战争世代常常会哼起军歌”这些不同特点,更多面向“团块世代”(1947年至1949出生)“冷漠世代”(1950年至1964出生)。站在未来的视角上,当时日本还没有经历泡沫经济时代,正从战后的阴影中逐渐走出,迅速拥抱现代化的潮流。 1945年至1950年,由于战后美国的管控,战争、体育、武士道等题材的漫画在日本被禁止出版,之后少年漫画杂志才开始大量涌现。在那个时代,日本纸张紧缺,用劣质草纸印刷的漫画便成为了一代人记忆中的娱乐。在漫画发展普及的同时,1955年,“扫除不良书籍”运动达到顶峰,大量漫画书被集中焚毁。1959年,讲谈社的《周刊少年杂志》和小学馆的《周刊少年Sunday》创刊(这两本杂志在第2章也有提及),后来与1968年创刊的集英社《少年JUMP》并称为日本的三大周刊少年漫画杂志。当时电视正在推广普及,每月更新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为了抓住读者,新创刊杂志都采用每周发行的模式。这时候,战后生育高峰期带来一大波新读者,《周刊少年Sunday》上刊登的手冢治虫、藤子不二雄等名家作品俘获了大批读者的心。《周刊少年杂志》紧随其后,靠着《巨人之星》等热血体育竞技作品火爆畅销。在这期间,关西的剧画作家也开始闯入市场,这里就不多展开。 《少年JUMP》创刊较晚,但从创刊开始连载的《破廉耻学园》可以说是一炮走红,永井豪激进的漫画剧情在日本引起争议,也塑造了早期《少年JUMP》的独特个性。同时,《少年JUMP》推行“作家专属制度”与“调查问卷至上制度”,前者与本作中挖掘启用新人作者息息相关,而后者更是在文中直接介绍,评价为“比电视收视率更为严峻”。对作者来说,这种模式受制于市场,经常会出现中途腰斩或者江郎才尽也无法完结的悲剧。 1979年,《机动战士高达》《银河铁道999》公映,这才标志着成人世界开始认可动画和漫画,跨媒体合作也更为紧密,本作中克二的烦恼也是这一时期冲突的集中表现。 虽然是本作出版后的事情,但是1983年开始播出的日本动画片《不可思议之国的爱丽丝》,同样以其高质量的改编再次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爱丽丝的热潮。而在1985年,谷美惠改编的漫画版《不可思议之国的爱丽丝》正式出版。 日本漫画的历史离不开手冢治虫。1947年,他的《新宝岛》开创了重视故事的全新漫画模式,奠定了现代日本漫画的形式,1963年,他推动日本第一部长篇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面世。手冢治虫逝世于1989年,本书首次出版时他还在世。尤其特别的是,作者的好友吾妻日出夫同样以真名出演,担当了一段重要剧情。本作中提到“卡特莱亚是车站附近的一家咖啡店,吾妻自己在琢磨点子和文稿的时候也经常去那里”,这点也跟现实中情况相同,一下子模糊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界限。1979年,他创作的同人志《吉卜拉》(Cy? bele)开启了萝莉题材热潮,其中就有一篇文章介绍了刘易斯·卡罗尔和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并配上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和《洛丽塔》中女主角的插图。 2019年10月22日,辻真先在网上悼念吾妻日出夫逝世时这样写道:漫画史上我知晓的那一页悄无声息地合上了。我不禁回想起了拙作《爱丽丝梦境事件》最后,与不动明以及岛村乔他们一起赶来的自弃天使。请安眠吧,带领我爱上超现实科幻萝莉的人啊。 丰富的仙境戏仿 很多推理小说都直接提起《爱丽丝梦游仙境》,像是《献给虚无的供物》和《黑猫馆事件》。即使没有点名道姓,但很多时候从场景的布置和极具特色的角色上,也能看出是在致敬《爱丽丝》,例如埃勒里·奎因的短篇《疯狂下午茶》、岛田庄司的《黑暗坡食人树》以及柄刀一的《亚利亚系银河铁道》。 从类型上看,《爱丽丝梦境事件》其实可以算是特殊设定系推理小说,近年来的设定系推理热潮起于2017年今村昌宏的《尸人庄谜案》出版,此后集中涌现出众多佳作:阿津川辰海《星咏师的记忆》、早坂吝《侦探AI》、方丈贵惠《孤岛的来访者》、桃野杂派《老虎残夢》、白井智之《象首》等。但其实,更早的一次热潮起于米泽穗信的《折断的龙骨》,自2010年起几乎承接到2017年。更接近本作的致敬戏仿均出现在这一时期,它们沉浸于爱丽丝之国的迷幻世界,甚至同样与现实产生联系,产生意外新鲜的效果。 早坂吝的《爱丽丝罪恶奇境》出版于2016年,而小林泰三的《谋杀爱丽丝》出版于2013年,两本作品的简体中文版也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出版。在日本先出反倒在国内后出,可以说是溯着这条路径领略类似而又不同的风景。 这三本书都有着荒唐不羁的一面,又在滑稽幻想的表面下重视逻辑推演,具体到细节上却有着很多不同。例如,21世纪以来的这些设定系推理重视设定本身的公平运用,导致常常会出现特殊能力的道具化。在《爱丽丝罪恶奇境》与《谋杀爱丽丝》中,都用到了原作中的变大变小药,直接导向了犯罪或破案。在《爱丽丝罪恶奇境》中,早坂吝化用了原作中的神秘谜题:为什么乌鸦像书桌?而两者都发现文字游戏和死亡留言更加般配。 随着时代的变化,两本新作更重视解谜的乐趣和叙述性诡计等技巧,运用起超自然要素更为得心应手,相应地也战略性放弃了时刻表的不在场证明和警方探案的部分。 《谋杀爱丽丝》为首的谋杀童话系列有一大设定上的特点:现实世界和梦境世界产生映射关系,两边的居民一一对应,在一边死去后另一边的化身也会遭遇同样的死法。不过追根溯源,这个设定还是受到《爱丽丝梦境事件》的梦境线与现实线交织的影响。 童话外残酷事实 弗洛伊德曾称,人类的梦境其实是在本能欲求无法满足后,“潜意识”伪装表达的产物。所谓的高级智慧生命,依然受到本能主导。弗洛伊德出生于1856年,与卡罗尔同样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当时人们极其讲究禁欲主义的道德观念,压抑自己的天性。英国借着工业革命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相类似的,日本在二战后的阴影下迅速重振旗鼓,高速发展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可以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压抑和日本战后时代的压抑是一脉相承的。 在整个时代隐藏的疯狂下,卡罗尔或是克二只是被压抑到扭曲的普通个体。他们过多地与孩子接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善于社会交际。相比较复杂的成年人,孩子的世界更加纯真朴实,更容易贴近内心。他们其实不想长大,卡罗尔沉迷于照相技术,想要透过镜头留下爱丽丝最美的少女时代,而克二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购入《爱丽丝梦游仙境》,不断与在书中爱丽丝重逢。他们固执地想要留住童年,想要守住自己内心的田园牧歌,通过孩子的眼睛批判成人的世界。面对混乱而暴力的外部世界,卡罗尔选择留在象牙塔内,最终成功留在牛津大学教数学。 自然,人类不能没有梦,否则只会加速崩溃。 本作的梦境线中,虽然一开始克二便被卷入杀猫事件,氛围一度很紧张,但是最后就连遇害的柴郡猫都不合常理地复活了,风格显得奇幻而活泼,相比较之下现实线的事件要比梦中残酷得多,尽显人类丑陋的自私和欲望。 眼见残酷的现实,克二终于崩溃了,他被卷入寒冷刺骨的杀人事件,连自己的双手都沾上鲜血,最终以悲剧落幕。所以在小说最后,克二内心认为现实世界才是真正的噩梦,精神世界彻底颠覆翻转,“如果我住在梦里,那么那边是梦,所处的这边才是现实。……哦,现实是多么美好啊!……再见啊人类,我再也不会回到你们的世界了!”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最后,卡罗尔才揭晓爱丽丝是冒险,是一场梦的现实。而在本作中,原本就以梦境形式呈现的剧情却被认作事实。或许我们可以说,与爱丽丝完成婚礼也好,将梦境与现实翻转颠倒也好,都是辻真先在满足卡罗尔被压抑的梦想与遗憾。 美好的童话放在现实中也难免显出冷意,爱丽丝的衍生物除了文艺作品甚至还包括疾病的命名。爱丽丝梦游仙境症是一种罕见眼疾,病人的时间感、空间感和身体五感知觉被扭曲后,产生一系列妄想或错觉。本文中克二看到闪辉性暗点,与爱丽丝梦游仙境症有类似处却不尽相同,最终他在幻听和幻视中遭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 结尾是致谢信件 首先,我想要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邵劼。 我并非科班出身,本职工作与文艺无关,只是单纯热爱着推理和科幻等类型文学,翻译过几个短篇。与其他译者相比,我的履历未免有些相形见绌,然而他依然鼓励并支持我挑战自我,最终完成了这次翻译工作。本职工作繁忙时,外出休假时,遇到文字游戏太过头疼时,我常常中断翻译,甚至期间穿插着翻译了其他的短篇,但他始终没有催稿,给我留了充足的时间。 同时,也非常感谢出版社三审三校和后期营销宣发等环节的各位老师,或许我对你们不熟悉,但我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共同努力,将这本书呈现到读者面前。 其次,我想感谢三位来自日本的朋友。 推理评论家坂岛龙曾获梅菲斯特评论奖的法月奖,写了不少推理方面的评论文章,并撰写了《雪密室》《NO推理、NO侦探?》等推理小说的解说。他同样很喜欢《爱丽丝梦境事件》,在我对比新老版本时解答了一些我的疑惑,我也多次请教他关于小说中理解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些背景时代方面的知识多亏了他的指教。 科幻编辑、书评人桥本辉幸曾经在选编同人志时录用并翻译了我的原创短篇,将我的科幻短篇首次介绍到了海外,在翻译过程中也帮我解决了一些疑问。她还曾经合作选编过《奔跑的红:中国女性科幻作家选集》,撰写了不少小说的介绍和解说。 自由撰稿人木村夏彦多次与我探讨翻译过程中的问题,曾经就翻译经历和对日本文学的想法等问题采访过我,还协助我润色完成了一篇用日文写成的超短篇。这个短篇收录在日本蝶舞出版社出版的主题合集中。 最后,我想感谢四位中国的朋友。 推理、科幻作家皇甫涟曾任西安交大推理社社长,策划过西安交大推理社社刊,科幻短篇《裁决天使》曾获第三届“星火杯”全国高校科幻联合征文大赛优秀奖,还出版有长篇推理小说《杀人推理竞赛》等。他阅读了我还很不完善的初稿,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推理书评人hexor000同样是热心的民间翻译者,算是向国内推理迷介绍白井智之的大功臣之一,这次拜托他提前通读了一遍译文初稿,他也对这个故事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现实和虚幻的两重谜题,其中爱丽丝国的二维密室是用三维方式去解,而现实的三维不在场证明则用四维方式去解——这种结构上的“降维打击”设计显示出了作者的旨趣。 译者杨墨秋从事中文与日文的双向翻译,涉猎小说、漫画、游戏等领域,正在翻译连载《默读》(Priest著)的日文版。在我翻译本书的过程中,她热心地解答了一些我提出的问题,也曾经与我一同苦恼过。 推理译者水七木翻译出版过《德尔塔的悲剧》《星降山庄杀人事件》等作品,这次我翻译《爱丽丝梦境事件》时多有打扰,几乎是陪着我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译稿,一同消灭了一些疑难和细节上出现的问题。 翻译是一场孤独的战斗,能够有朋友不时陪伴在我左右,实在是无比幸运。 ![]() (配图出自阿尔弗雷德·贝斯特《被毁灭的人》) |
||||
上一章:第Ⅴ章 | 完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