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何互相指责

了不起的我  作者:陈海贤

我们继续来讲关系的混淆如何影响自我发展。在前面两讲中,我们讲了两种感觉的混淆导致的不健康关系模式。其实,除了感觉,我们还常常有另一种混淆,那就是责任的混淆。

很多人都知道,最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关系,是一种自主的、有选择的,又能为自我负责的关系。

可是在真实的关系里,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地逃避自己的责任,觉得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别人在主导着关系的结果。所以,我们会试图通过控制别人来解决关系的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讲这样一种典型的责任混淆,我把它取名叫“都是你的错”。

“都是你的错”的思维源头

这种思维你应该很熟悉。

在关系中,我们很多生气、愤怒、抱怨的背后,都有这些指责的影子。可是,对于这种思维的源头,也许你就没那么熟悉了。

这个源头就是:从个体的角度看自我。

从个体的视角看自我,怎么就会导致“都是你的错”的思维误区呢?让我来解释一下。

如果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从个体的视角看,我们会把人从关系中割裂开来,觉得是他的个性,造成了这种关系的问题。

比如:

·这是一个控制的妈妈,所以老公和孩子都对她有意见;

·这是一个软弱的领导,所以员工都反对他。

但是,如果从关系的视角看,我们就会看到,这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的各方相互配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我们不会问这个妈妈是不是很控制,而会想,老公和孩子做了什么,让妈妈这么爱控制,而妈妈又做了什么,让老公和孩子都对她有意见。

如果把人从关系中割裂开看,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首先,它会让你有因果思维,让你认为是一个人做了什么事,所以才让另一个人有这样的反应。是妈妈控制,所以老公和孩子才对她有意见,才想要反抗她。

因果思维非常讲究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而因果思维又导致了对错思维。既然有因有果,我们就难免要去追究对错,追究谁是不美满结果的第一原因,追究谁该为结果负责。

所以简单来说,个体视角导致了因果思维,而因果思维又导致了对错思维。冲突也就从这里开始。

通常情况下,偏偏那个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是原因,他觉得你才是原因,他只是结果。于是两个人就开始起了争执。人与人的关系模式就这样形成了。

对错思维塑造对立关系

其实,对错思维虽然是个体视角的产物,但它本身也没有逃脱关系的约束。

因为,对错思维本身也是在塑造一种关系:好人和坏人的关系;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关系;惩罚者和被惩罚者的关系;聪明的人和无知的人的关系……

无论是怎么样的关系,对错思维都把关系的双方对立了起来,塑造的就是一种对立关系。

还记得我们前面讲到,一对情侣吵架,男朋友跟女朋友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女朋友不依不饶地说:“那你说说你错哪了?”

讨论对错,就像两个在拳击台上的对手,都不敢轻易把自己防御的拳头放下。因为他知道,如果我把拳头放下,对方是可能会穷追猛打一顿爆锤的。

而这样,谁也不敢认错,谁都指责对方错了,两个人的关系,就在对错的讨论中陷入了僵局。

可是仔细想想,关系中,对错的标准是什么呢?

常常是“你没有顺我的意”。当然“你没有顺我的意”之前还有一句话——“你对我很重要”。要不然我们也不会这么纠结对错了。

可也正是因为“你对我很重要”,我更难接受“你没顺我的意”。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会想起一些什么?还记得我们在第二部分所讲的应该思维吗?

应该思维的本质,是我们不去改变我们的想法,而要世界、自己或者他人按我们的想法运行。 纠结对错,就是关系里的应该思维。

我有一个来访者,经常抱怨老公太不负责任、孩子太拖拉,这让她非常烦躁。老公和孩子对她也有意见,一家人就开始出现了矛盾和冲突。

我就问她老公怎么不负责任了。她说,孩子成绩不好,最开始她也不想多管,就放手让老公来教孩子。

可是老公的做法,就是每天对着儿子念叨三遍:“你要好好学习啊!”就好了。过一阵子她去检查儿子的作业,结果发现全是错的。没办法,只好自己来。

她接手以后,孩子的成绩突飞猛进,可是她自己很郁闷,觉得是老公不能干,才让自己被孩子绑住了。

我就问她:“是谁把你逼成这样了啊?”

她想了想说:“是现实把我逼成这样了。因为老公教孩子,证明就是不行啊。”

我说:“可是我觉得,你是选择了为理想,接过了老公的工作,把自己燃烧成了光和热啊。”她就笑了。

其实这两种说法是有区别的。

她说的是:“老公和孩子把我逼成了这样,我没有选择。”

可是我说的是:“你为了自己的理想,选择了这么做。”

这么说来访者也并不完全同意,她说:“难道不应该让孩子成绩好起来吗?孩子成绩好,老公也开心啊。”

我说:“是啊。可是孩子成绩没那么好,老公好像也能容忍。要这么说,孩子成绩好,这不是他们的理想,它就是你的理想啊。”

她叹了口气,说,“唉,就是老公和儿子的理想,跟我的理想不一样。”

“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不一样”,这就是关系中的现实。你头脑中有再多的“应该”,“成绩好应该很重要”、“孩子应该听话”、“老公应该关心我”,而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事实。

对错就是维护这个应该思维的工具,是让别人的想法屈服于我们自己想法的企图。

有时候,我们能够容忍这种差异,那我们就会变得更灵活,有更多处理的空间。可是如果我们不能容忍这种差异,那我们就会在对错的争论中拼命防御,而最终受伤的,是关系。

承担自己能承担的责任

讲到这里,你应该已经理解了个体思维是怎么导致了“都是你的错”的指责,而这些指责又是怎么伤害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那么从关系的思维看,我们该怎么看责任问题呢?

其实特别简单,就是我们这一章里反复传递的一个观点:关系里,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根本没有什么明确的因果,也就没有明确的对错。

这确实不是一种容易接受的思考方式。

问题的关键是:没有了对错,我们身处的关系如果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办?谁来改变?

我的回答是:

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做我能做的事,承担起我在关系中的责任,而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结果最终如何。

我经常会在咨询室里处理关系出问题的夫妻或者伴侣。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妻子会责怪丈夫不思进取,丈夫会责怪妻子不够体贴关心。

其实他们反反复复在说的就是一句话:“都是你的错,如果你按我的想法做,我们的关系早就变好了。”

有时候我会让他们停下来,跟他们说:“你们已经罗列了太多对方的错误,尝试了太多让对方改变的事情,看起来都不怎么奏效,现在我们能不能回到自身,让我们想一想,自己能做什么来让关系有所改变?”

有时候,妻子或者丈夫会很冤枉地跟我说:“为什么让我改?我有什么错呢?明明是对方的错!”

这时候我会跟他们说:“关系里并没有什么对错,也没有什么好人坏人,只有相互影响。如果你一直在考虑对方应该怎么做,你就在试图控制你控制不了的事情。那么,现在你能否回到你能控制的事情上,想想你能做什么,来让你们的关系有所改善呢?”

这时候,他们会有一些奇怪的说法。他们不会再直接说“都是你的错”。可是如果从关系的语言来解读,他们会用各种形式来表达“都是你的错”。

比如:

·有些人会说:“我觉得我们是要改变,可经常我改变了,他却不改。”这是在说“都是你的错”。

·有些人说:“我早就说了嘛,遇事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的意思是说:“我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你不能。”这还是在说“都是你的错”。

·有人会说:“我跟别人沟通都好好的,就是跟他说不通道理。”这还是在说“都是你的错”。

·还有人会说:“我可以改啊,只要他变得更加温柔体贴一点。”这也是在说“都是你的错”。因为你没改,所以我改不了。

遇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就会说:“他改不改是他的事。你能不能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你怎么做,这是你唯一能控制的事情。”

回到自己,承担自己能承担的责任,这是突破对错思维最直接的办法。

也许你会觉得憋屈,“凭什么让我改”?

是啊,你并不是必须这样,关系是允许破裂的,如果一段关系真的让你不舒服了,你也可以从这段关系中离开。

你愿意改变自己,去修复这段关系,那一定是这段关系对你很重要,你很珍惜它。

可是,你一边说自己珍惜这段关系,一边不愿意改变自己,而是一遍遍尝试让对方改变,哪怕你的经验早就证明了这样做没有效果,那这就是你的错了。

不好意思,我也犯了这毛病。

这一讲,我们讨论了一种典型的责任混淆——“都是你的错”。我们了解了这种思维误区的源头,也知道了这种思维习惯如何塑造了对立的人际关系。

要走出这样的思维误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去纠结于对方的行为。

只有你的思维挣脱了互相指责、推脱责任的死循环,你们的关系才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除了“都是你的错”,我们还有一种对称的思维误区——“都是我的错”。

下一讲,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都是我的错”。

上一章:关系的... 下一章:都是我的错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