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兄弟难当

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作者:南柯月初

我说兄弟难当,咱们有难一起闯。一杯酒啊到天亮,再和从前一样。

我说兄弟难当,咱们有福一起享。一辈子的兄弟情,比天还要长。

——杜歌《兄弟难当》

熟悉的旋律又回荡在孙膑的脑海中,年少时的一幕幕再次浮现于眼前。他和他一起求学,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打架喝酒,一起翻墙打游戏,一起泡妞钓马子,干什么都在一起,就好像生下来就是一体的——但现在,相煎何太急呀!也许青春就是这样,一些人遇见了,一些人失去了;失去的越来越多,超过了所得。那些岁月中深深浅浅的痕迹,那些无法定格的记忆,又要如何取舍?多年以后,再回想这样的迷茫或许连执着的原因都不记得了。青春就是这样,让你张扬地笑,也给你莫名的痛。

孙膑看着周围呼呼酣睡的猪,不禁苦笑起来:“说好了要做彼此的天使,功名利禄却偷走了你的心……”他抬起头,望着满天的星星,心里默默念着:“差不多了,快来了……”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三年前,孙膑和他的知己庞涓一起考入了鬼谷子大学军事学院。话说这位鬼谷子(约公元前500年—约公元前300年),那真是传说中的传说!据说他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因隐居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他是著名的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甚至有人说他是太上老君的徒弟,通天彻地,有四门绝学: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有这样的名师,安能不培养出高徒?孙膑、庞涓、张仪、苏秦,哪个不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人物!但这都是后话了。先说孙膑。根据山东孙氏族谱推测,他的本名为孙伯灵,后来因受膑刑改名为孙膑(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在本书中一直采用“孙膑”这个名字)。《史记》说他出生于阿城和鄄城一带(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兵圣孙武的后代。

孙武啊,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就是“练兵斩美姬”的那个。有这样的祖先,孙膑一出生就带了一身的军事细胞。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天生就是干那行的,比如孙膑天生就是打来斗去的,毕竟人家祖上有一个斗战胜佛呢!

孙膑与庞涓在大学里学了三年。孙膑敏而好学、手不释卷,加上天资聪慧,甚得师父之心,所以鬼谷子多次表示要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活儿传授给孙膑。同时,鬼谷子看出庞涓虽然也是天纵奇才,但气量狭小、难容他人,所以特意嘱咐孙膑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庞涓。

可惜孙膑是个实在人,说好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哪能忘记好友呢?所以一回去就跟庞涓白活了一番,还摸着胸口发誓说,有他一口肉吃,就有庞涓一口汤喝,师父教多少,他就传给庞涓多少。庞涓表面上感激涕零,但心里已经埋下嫉恨的种子。在之后的日子里,鬼谷子多次以抓老鼠为由,半夜把孙膑叫过去开小灶。庞涓自然是看在眼里,恨在心头。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鬼谷子生病了,胃口不好,连着几天吃不下饭,这可急坏了孙膑。就算不想吃饭,总得喝水吧?什么东西既能当水喝,又能提供营养呢?孙膑正想着,忽然瞥见一袋豆子,顿时有了主意。他把豆子泡好,加水磨成豆浆。果然,鬼谷子很喜欢喝这种香甜营养的饮料,大大称赞了孙膑一番。

庞涓看不下去了,他要找个办法收拾一下这个“嚣张”的孙膑。他发现师父平时都在洞府里打坐,孙膑每天都将磨好的豆子放在洞府口的崖壁下,这样清晨时就会有露水滴入,所以豆浆才会如此甘甜。有了这番侦察,一个坏主意涌上庞涓的心头,他觉得这次一定能赶走孙膑。

他的主意挺缺德的:在洞府的崖壁上倒上泔水,这样就会随着露水一起流入盛豆子的碗里,师父喝了以后就会患上血管神经间歇性头痛、静脉曲张引发的腔静脉闭塞、开放性便秘、前列腺内膜脱落、21-三体综合征、重度中二病。师父一怒之下,肯定会赶走孙膑,将绝学传于自己。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庞涓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然而,他泼泔水泼得太早,当天太阳出得老大,泔水被早早地蒸发,只剩下蒸馏出来的盐。第二天,盐的颗粒随露水流入盛豆子的碗里——注意啊,接下来是知识点!话说,豆浆里加入盐,会变成什么样呢?谁说的咸豆浆?站到教室外面去!

豆浆里加入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呢,我也不会写,只知道最终会变成另一种食物。鬼谷子吃后觉得鲜甜可口,胃口大开,又重重表扬了孙膑一番,还问起这个食物的名称。孙膑自己也正纳闷呢,不知道这食物哪儿来的,于是答道:“既然它的主料是豆子,又是在师父的洞府前形成的,就叫‘豆府肉’吧!”这就是豆腐的雏形(也有说法是,豆腐和豆浆的发明人是西汉淮南王刘安)。

鬼谷子病好后,去崖壁上勘察,发现了泔水的痕迹,更加坚信了自己对庞涓的判断。此人肚量狭小、包藏祸心,如果让他得到绝世兵法,那天下就永无宁日了,所以必须找个机会提前送他下山。

已被命运扼住的咽喉

其实不用鬼谷子下逐客令,庞涓早就想拿了文凭、提前下山建功立业。一听说母国魏国正在招贤纳士,他立刻向师父辞行。毕竟是相处了三年有余的学生,虽然不太喜欢他,但也是有感情的,所以必须给他一句忠告。

鬼谷子说:“你到山中摘一朵花来,我给你卜上一卦。”

庞涓到山中摘花,可六月了,花期已过,他心想哪儿有什么花呀,是不是老头子故意刁难我?找了半天,只找到一朵野花。庞涓将此花连根拔起,想带回去见师父,可又觉得野花是微贱之物,实在不值得自己如此抬举,于是扔在地上。找了好长时间,实在找不到其他花了,庞涓只好将那朵被丢弃的野花捡起来放入袖中,怏怏地回去见师父。

“山里没有花。”

“你袖子里的是什么?”

“此乃野花,花卑位贱,我瞧不起它。”

“同样为花,何来贵贱?”鬼谷子说着,将花接了过来。野花断根离土,又在太阳下晒了很久,已经半萎了。

庞涓见师父端详了这花良久也不说话,便着急问道:“师父,您可知葫芦的花语是什么?”

“是什么?”

“您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鬼谷子笑了:“你知道这花的名字吗?这是马兜铃。一开就是十二朵,正好是你发迹的年数。采于鬼谷,见日而萎,你发迹的地方一定是魏国。我再送你八个字,一定要记住!”

“弟子定会谨记!”

“遇羊而荣,遇马而瘁。你前途未卜,为师也算是泄露天机,只能帮你到这儿了,你好自为之。”

庞涓也略有些感伤,毕竟是自己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此次一别就是永别,哪能不让人悲伤呢?再回头看看朝夕相处的师弟孙膑,不由悲从中来。待到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殇。庞涓噙着泪对孙膑说:“我与贤弟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此次下山,只要我能发迹,一定推荐贤弟,共建大业!”

“此话当真?”

“我若失信,当死于乱箭之下!”

不知道当时庞涓说这话是真心还是假意,我更愿意相信他是真心的。一个人所说的话,不可能全部是真话,也不可能全部是假话。

庞涓离开鬼谷子后,直奔魏国。他先到了相邦王错家,与王错大谈兵法。王错惊叹其才华,赶紧将其推荐给魏惠王。庞涓觐见时,正好赶上魏惠王吃饭,端上来的是一道蒸羊。庞涓一见,心里暗笑,师父果然神机妙算——遇羊而荣,看来是天助我也!于是他从蒸羊开始讲,引到用兵之法,又联系到治国之道,一番高谈阔论把魏惠王忽悠得一愣一愣的,觉得这庞涓真是大才呀,立马委以重任。

庞涓虽然做人有点瑕疵,但不得不说他是有真本事的,算是一个有用的小人。公元前368年,他在马陵(今河南省范县西南)击败韩国,在怀地(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击败赵国。公元前362年,赵韩联合进攻魏国,秦国也乘机侵扰魏国西部边境。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庞涓不仅击败赵韩联军,还率部进逼赵都邯郸,打得赵国几近亡国。公元前354年,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陷入敌军攻击的情况下,庞涓清醒地分析战局,力排众议,攻破邯郸,降服赵国,扭转了战局。数月后,又一举收复被秦军占领的土地。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接下来发生的事,也许庞涓可以带领魏国雄霸一时。但历史是不甘寂寞的,很多时候,它让人缺少朋友,而不缺少对手。历史寂寞了一个吴起,不愿再寂寞一个庞涓。

兄弟如衣服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孙膑虽身处大山,但威名已传到魏国。有大臣向魏惠王推荐孙膑,并说他是庞涓的师弟。魏惠王一听,对庞涓有点不满了。既然有如此人才,你咋不给本王推荐呢?真是岂有此理!

魏惠王命庞涓立刻写信给孙膑,请他来魏国效力。庞涓没有办法,只好给孙膑发了条微信,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自己发达了,却这么晚才通知贤弟,惭愧惭愧,赶紧来魏国共建大业之类的话。孙膑没有多想,他依然单纯地认为,师兄还是那个关心他的师兄,而丝毫没有觉察到对方的杀意。

接到庞师兄的邀请后,孙膑去拜别师父,看到师父满面愁容。鬼谷子也要为孙膑卜一卦,也让他去摘一朵花来。当时已是九月,除菊花外,其余的花都凋零了。孙膑摘了一朵黄菊,将其放入瓶中。师父看过后,孙膑又将花放回瓶中。

鬼谷子说:“此花虽被折断,已不再完好,但它耐寒,经得起霜打风吹,渡尽劫波后,还能再见天日。你把菊花放回瓶中,说明你最终还要成名于你的母国齐国。你此去魏国,恐怕……”

“恐怕怎样?”

“唉,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我也不能泄露天机。”

没办法,既然师父说了跟没说一样,倒不如小马过河——亲自试一试。孙膑洒泪拜别了师父,前往魏国。鬼谷子望着爱徒远去的方向,不由叹了一口气:“唉,定数啊定数……”

孙膑来了,庞涓愁了。魏惠王与孙膑一番交谈,立马看出庞涓的这个师弟明显更胜一筹,准备直接授予他副总司令一职,地位仅次于庞涓。老庞眼珠一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来了一招以退为进:“大王,师弟的才能远在我之上,让他当副总司令太屈才了,我愿意让出总司令之位。”

孙膑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你果然是我的天使……

但庞涓接着说:“不过,师弟不了解我军军制,对军营生活还不熟悉,不如让他先给我当助理,等时机成熟,我立马退位让贤。”

魏惠王表示支持。就这样,孙膑从孙副司令变成了孙秘书。即使如此,他依旧傻傻地没有意识到庞学长的别有用心,以为这是给自己机会去磨炼。

其实,庞涓是为了趁孙膑没有实权时干掉他。按理说,庞涓一个上将军,要收拾一个孙秘书,应该不费吹灰之力,但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搞不定这个小小的秘书,原因有两点。

第一,魏惠王特意派了手下严加保护孙膑。魏惠王十分了解庞涓的为人。他知道,如果不好好保护孙膑这个人才,庞涓不会让他自然死亡的。庞涓怕触怒君威,不敢强行发难。

第二,就是兵法。庞涓听说自己走后,师父把《孙子兵法》十三篇全都传授给了孙膑,这一度令他气得吐血。所以他想,搞死孙膑前,务必搞到兵法。有了这兵法,天下唾手可得!

综上两条,庞涓得出结论——孙膑暂时不能动。虽然不能杀,但是可以把他搞臭,让他在魏惠王那儿没法混。于是庞涓经常看似无意地对魏惠王提起,孙膑跟他说自己特别思念母国齐国。庞涓还发动其他大臣一起造谣,说孙膑叛魏投齐之心昭然若揭。三人成虎,谣言传着传着,就假作真时真亦假了。魏惠王心里虽存了个疑影,但幸亏还遗传了一点魏文侯的优良基因,没有完全听信造谣。

庞涓一计不成,再施一计。有一天,孙膑“老家的哥哥”送来“家书”,希望孙膑能回家一趟,毕竟在外留学这么多年,现在回家,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大舅、二舅、大姨妈、隔壁的王叔叔都盼着他早日归来。孙膑读后痛哭流涕,找庞涓哭诉自己的思乡之苦,希望他能请魏惠王通融通融,批个探亲假。庞涓满口答应了孙膑的请求,并表示愿意亲自给孙膑的“哥哥”送回信。孙膑一听,立马修书一封,毫不怀疑地交给了庞涓。

庞涓拿着孙膑的手书,迅速回到自己的房间。他要做的事不多,就是在孙膑的家书中,模仿他的笔迹,添上几笔。最后,信的结尾变成了这样:“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如果齐王需要,我愿意回国效力。我的根,在齐国。”

随后,庞涓把这封信交给了魏惠王,还装模作样地跪地领罪,哭着斥责自己没有管好学弟。他明白,一封信就足够了,因为他了解魏惠王,或者说,他了解君王皆有的逆鳞——不忠。对待有才之人,君王可容忍恃才傲物,可容忍飞扬跋扈,但容不下不忠。孙膑一个齐国人,在魏国当大官,本就有人说他怀有二心,现在又有庞涓伪造的书信为证,孙膑叛魏就被看成是司马昭之心了。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果然,魏惠王勃然大怒。你吃老子的、住老子的,居然还身在魏营心在齐!魏惠王当即下令要杀了孙膑。这时候,奥斯卡最佳心机婊奖获得者庞涓发言了:“当初是臣把师弟请来的,臣错在先。他是个念旧之人,臣早就该想到他对母国齐国的眷恋之情。今天看到他的信,忐忑不安,交给大王就是不义,不交给大王就是不忠。臣在义与忠之间取舍,纠结不已,最后选择了舍义尽忠。但一想到师弟是因臣而死,就痛心疾首、不能自已。还请大王饶他一命,臣愿辞去上将军一职,保我师弟一命。”

你现在明白为何在现实中,心机婊总能左右逢源了吧?他们能将自己的龌龊心机表达得如此重情重义、高风亮节,领导很容易被忽悠住,或者说,很吃这一套。

“上将军真是大忠之臣!那你说,你的师弟该如何处置?”

“既然大王饶他不死,但又不能让他回齐国,那就只能在他腿上做文章了:将他施以膑刑,让他死不了,又走不了。”

真是个损到家的主意!膑刑是一种挖掉膝盖骨的酷刑,那可是没有麻药地生剜啊!别说挖掉膝盖骨了,就是指甲盖裂了,也会让我们疼得龇牙咧嘴,可以想象孙膑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庞涓这个貌似和蔼可亲、发誓要有福同享的学长的真面目,竟然如此狰狞!我真的想说,地狱其实是空的,而人间真的有恶魔。

你我皆戏精

孙膑万万没想到,在魏国短短几个月内,他的身份转换如此之快:先是孙副总司令,庞涓两句话就让他变成了孙秘书,秘书没当几天,又是庞涓两句话,让他变成了孙瘸子。

孙膑腿废了之后,庞师兄又发挥我不要脸我怕谁的精神,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在他面前哭成了个泪人,说什么师兄没用,没有照顾好你之类的话,甚至把自己的祖宗八代都问候了一遍。孙膑看师兄如此真诚,也就放下了戒心,反正哪儿也去不了,以后就跟着师兄混吧。

于是,庞涓用八抬大轿把孙膑接回了将军府。孙膑在府里好吃好喝,被师兄照顾得无微不至,连夜壶都亲自给他提。孙膑被感动了,毕竟是性情中人,他绞尽脑汁地想该如何报答师兄。

庞涓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况且你现在啥都没有,怎么报答我?依我看,你在家里闲着也挺无聊的,倒不如搞点创作,写点东西,赚点稿费。这样既有收入,又可以打发时间,还不会荒废你的才智。”

“好主意!但是,我写点什么呢?”

“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夏姬》《齐桓公: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再比如《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或是师父传授给你的《孙子兵法》十三篇。”

“师兄说得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庞涓两句话,就让孙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变成了孙作家,他全身心地投入文学创作中,期望能写出畅销书。等到他的兵法写成之日,就是他命丧黄泉之时,接下来的故事也就变成了庞涓拿着兵法,带领魏武卒平定四海、一统八荒,秦始皇变成了魏始皇。但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抬头三尺有神明”“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多行不义必自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类似的话不胜枚举,说到底讲的就是一个道理——做人要厚道。

庞涓做得太过了,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一天,他来看望孙膑,检查兵法的写作进度,发现孙膑消极怠工,半个月只写了三四篇,这是要等到地老天荒都写不完的节奏啊!庞涓虽然心里又急又气,但表面上仍是满脸堆笑。刚一出门,他立刻换了个脸色,对手下人说:“催他抓紧时间写!一旦写完,立马做掉!”

此时孙膑要上厕所,坐着轮椅刚好划到门口,把庞涓的话听得一清二楚。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他实在不敢相信发誓与自己同生共死的师兄居然会谋害自己!接下来的几天,孙膑用尽办法打听消息,终于搞明白了——不用再怀疑了,是他是他就是他!自己被诬为不忠、枉受膑刑,一切的一切,都是拜他所赐!庞涓,这曾经是个多么亲切又值得信赖的名字,想不到就是这个名字的主人践踏我、将我推入深渊!这样的一个他,不仅我认不出来,恐怕连他自己都已经认不出自己了。

面对绝境,你觉得孙膑会怎样做?他决定发疯。面对极大的刺激,人往往会出现精神失常的情况,这是一般人最直接的表现,也是最有可能减弱庞涓的怀疑而让自己保命的法门。

于是,孙膑开始哭,一边哭一边骂鬼谷子(估计是怪鬼谷子没有明确提醒他);然后就是摔东西,把自己写的几篇兵法也全都烧了;最后就是不吃不喝,见谁都嘿嘿傻乐。

庞涓刚听到孙膑发疯的消息时,将信将疑。没道理啊,前两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疯了?难道他发现了什么,所以装疯?庞涓准备试探一下,他派人把孙膑关到猪圈里,和猪同吃同睡。孙膑也不在乎,跟二师兄们相处得特别融洽,经常一起聊天唱歌,不亦乐乎。庞涓还是不相信,他要亲自试试看。他捡起一块猪粪递到孙膑面前:“贤弟饿了吧?我给你带好吃的了。”

庞涓这招实在太损了!一个脑子正常的人肯定不会吃的,别说吃了,连闻一下都觉得恶心。怎么办?吃,还是不吃?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孙膑没有犹豫,一把抢过猪粪,狼吞虎咽地啃起来,边吃还边喊香,吃完还舔舔手指,一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样子。

这下庞涓放心了,虽然兵法没到手,但孙膑一疯,天下就再无敌手了。不用再管这个疯子了,让他自生自灭吧!

以惠报德,以血报怨

又是一个凄冷的夜,孙膑望着夜空中最亮的星,不禁潸然泪下,但突然又忍住了——不能哭,要坚强!附近有庞涓的探子,要是被发现就死定了。死?我还不能死!我还有梦想!梦想?如今的我还有什么资格去做梦?!一个残疾人、一个疯子、一个朝不保夕的人,还谈什么梦想,真是可笑!或许早死,才能早点获得解脱……不!不能对命运认输!不要把头埋进天堂这类东西的沙子里,要使头自由,使这颗尘世间的头颅为尘世创造意义!

就在孙膑思绪万千时,猪圈的角落里传来小声的呼喊:“孙先生,孙先生,您听得见吗?”

孙膑不敢答应,他怕这又是庞涓的阴谋。

那个声音又说:“我知道您还不相信我。齐王已经知道先生他国受难的事,再过几天,齐王会专程派人来救你!”

孙膑还是没有回答,但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丝触动。不管是真是假,他都不想再苟且偷生下去。要么真的是齐王的救兵,救他于水火;要么是庞涓的阴谋,壮烈牺牲。无非是这两种结果,赌一把吧!

来接头的这个人,正是在前文中登场的淳于髡。其实,关于孙膑如何逃出魏国,不同的史书记载了不同版本的经过。《史记》说是淳于髡出使魏国时,孙膑偷偷去见他,陈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淳于髡将他藏于车中,逃出了魏国。还有一个说法是,齐威王听说了孙膑的大名,命使臣借出使之机救出了他。总之,孙膑总算是快要逃出生天了。他望眼欲穿地等待着,等待着约定好的时间,还有几个时辰就到了!这几个时辰比几年还漫长。不只是孙膑,整个齐国都在等待,等待着这个“兵王”的降临。

来接应的人在水井边制造出孙膑失足落井的假象。深夜,孙膑终于坐上前往齐国的马车,逃离魏国。他眺望着逐渐变得模糊的魏国国都,眼神露出从未有过的凌厉。

庞涓,你从我身上夺走的,我要让你和整个魏国十倍偿还于我!

第三章 第五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