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小课堂:抑郁的力量

抑郁的力量  作者:泉谷闲示

明治三十九年(1908年),夏目漱石给门下的学生铃木三重吉写了一封信,部分内容如下。

……可是身处于当下这个愚蠢而错误的社会中,只要还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就一定会出现神经衰弱。在今后遇到别人时,只需要问问他有没有神经衰弱,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说明他是一个具备正常道德的人。

在当今社会中,没有神经衰弱的要么是有钱人,要么是生性愚钝的人,要么是没教养、没良心的人,否则就是盲目满足于20世纪轻浮世道的糊涂虫。

——《漱石书简集》 三好行雄编

收到这封信的铃木三重吉是一位文学家,他创办了儿童文学杂志《赤鸟》,在日本儿童文化运动中留下了巨大的功绩。当时,还是大学生的铃木三重吉因为出现神经衰弱而休学,回到故乡广岛疗养,于是夏目漱石给他寄去了这封信。

我想,当时的神经衰弱基本相当于现代的抑郁症。众所周知,夏目漱石在英国留学时也出现过神经衰弱,曾经历过一段闭门不出的时期。可是,夏目漱石在度过神经衰弱的时期后,意识到自己过去遵循他人本位的生活方式是不值得的,认识到了自我本位的重要性,这一点也成了夏目漱石在写作时精神上的出发点。

夏目漱石出现过神经衰弱,他甚至对自己曾经出现神经衰弱的事情感到几分自豪。因此,他并没有认为铃木三重吉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而是寄出了这封充满热情的信。

用现代的话来描述,夏目漱石的这封信表达了以下内容。

“……现在这个社会愚蠢又荒谬,正直的人一定会患上抑郁症。在以后见到别人时,你可以问问他是否抑郁,如果对方回答抑郁,你就可以认为他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在现代社会中,不抑郁的人要么有钱,要么头脑愚钝,要么因为没有接受过正经的教育而缺乏良心,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他就是一个满足于充斥着轻浮气息的现代社会的笨蛋。”

大家或许觉得这封信的内容相当叛逆、辛辣,然而我作为每天和抑郁症患者打交道的精神科医生,却和夏目漱石有着同样的感受。

大多数人认为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可以适应社会的心理状态,为此患者必须经历回归职场的过程。如果社会这个需要适应的对象是正常且合理的,那么这个观点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如果社会是愚蠢且荒谬的,那么我对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则抱有严重的怀疑。

适应这个词虽然听起来并无贬义,但是我们只要认真地思考其中的含义,就会明白它是麻痹的别名。

例如,适应通勤路上人满为患的电车,意味着动物本该拥有的个人空间感被麻痹。再如,适应遍布日本的、质量参差不齐的组织(如公司、学校、课外俱乐部、家庭等),意味着屈服于同调压力[同调压力:在一个集体中,无论是想法还是行动,少数人都应该自觉地和多数人保持一致,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合群或适应能力差,从而遭到排挤或孤立。],遵守等级社会的原则,揣度上意,麻痹个人的尊严和良心。

不少抑郁症患者身处异常的环境和不成文的规定中,被适应社会的人们包围,于是严厉指责无法适应环境的自己,自我否定的情绪逐渐强烈。也就是说,正因为他们是正直的人,所以才会为自己的无法适应而感到痛苦。

最近出现的日本政府机关丑闻、运动界的职权骚扰问题、层出不穷的霸凌问题等,都说明当今社会依旧存在愚蠢且荒谬之处。在这样的社会中,如果感受不到生存的辛苦,没有苦恼和不安,那么正如夏目漱石所说,恐怕如此迟钝的人才有问题吧。

有些认为只有适应社会、在社会上取得成功才有价值的人在患上抑郁症后说过:“以前,我认为抑郁症患者都是内心脆弱的家伙,没想到自己也会患上抑郁症。”可是,如果没有抑郁症这个契机,人们就不会直面自己畸形的生活方式,无法深入地观察社会。诗人、思想家吉本隆明留下了一句铿锵有力的话:“我从出生开始就得了抑郁症。”患上抑郁症绝对不是一件需要感到羞耻的事情,它是内心和身体传达出的宝贵信息,能让你发现真正的自己,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可是,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治疗方法只是用药物压制症状,并让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疗养,这并不能让患者接收到内心和身体发出的重要信息。自己的内心和身体究竟想说什么,才发起“罢工”?内心和身体是否想说我们以前的生活方式存在问题?面对抑郁症这个盖着不幸印章的“礼物”带来的深刻问题,患者只有静下心来从容面对才能明白,被人们当成灾祸的抑郁症其实是教会我们如何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的礼物。

上一章:痊愈不... 下一章:结语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