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自我控制

抑郁的力量  作者:泉谷闲示

——因为早晨无法按时起床,所以迟到。

——无论如何都无法给领导打一通电话说自己今天需要休息。

——在复职后不久就又无法出勤。

从合格的成年人必须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观点出发,以上这些抑郁症的常见症状都会被当成意志力薄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可是,就像我之前说过的那样,几乎所有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前都拥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自制力。

如今,社会上不断出现因为抑郁症而倒下的人,这意味着他们的内心和身体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反对申请”,反对的对象就是逐渐过度的自我控制。

然而,现代人通常认为自我控制才是成功的关键,拥有自制力成了人们实现成长和获得幸福的标志。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会强化这种观念,社会上的各种公司及其他组织则巧妙地利用这种观念,制定出让人们服从组织的规则。

讽刺的是,就连致力于帮助因为过度自我控制而陷入抑郁状态的人们的医疗系统,都受到了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认为人们增强自制力就能赶走抑郁。

自我控制这种观念的基础是性恶论

实际上,自我控制这种观念是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它认为人类的本性是邪恶且懒惰的。

麻烦的是,这种观念无法被证伪,因此人们会毫不犹豫地一代代继承下去。

为什么无法证明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呢?请大家根据下面这个故事进行思考。

某个班级即将要来一名转校生。可是,有传言说“这名转校生特别坏”,这个传言甚至传到了班主任的耳朵里。

终于,这名转校生来到了学校。

转校生彬彬有礼地向大家做自我介绍,努力地融入班级,可是他总感觉同学们和班主任看向自己的目光有些奇怪。不过这也难怪,大家都对他存有戒心,认为他只是在假装老实,一定很快就会露出真面目。

在这样的前提下,转校生不管说什么都只会得到奇怪的回应,他的心情越来越郁闷,最终走上了歪路。有一次,因为同学再次对他做出令人不快的行为,班级里出现了暴力事件。

在看到他的暴力行为后,同学们和班主任心想:“他果然是个坏学生,终于露出真面目了。”

然而实际上,之前的传言只是没有根据的谣言。

在这个故事中,“这名转校生特别坏”的传言不仅没有被证实是没有根据的谣言,还引发了暴力事件,反而证明了传言的真实性。

人性本恶的观念和这个故事的内核完全相同,我认为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观念的错误之处。

正如上文所述,针对萎靡不振的抑郁症患者,我会建议他们尽情地感受抑郁,这是为了减弱头脑的意志力,避免头脑继续由于自我厌恶而鞭策因为抑郁而萎靡不振的自己。可是,患者如果相信性恶论,就会感觉这一点很难做到。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隐藏着根深蒂固的恐惧,担心这样会使自己变成无所事事的废人。

拒绝自我控制真的会变成废人吗?

在上述情况下,医生无论再怎么对患者强调不要勉强自己,要轻松地疗养,治疗过程都不会非常顺利地进行。

正如上文所述,患者之所以无法放松,是因为害怕变成无所事事的废人。只有打破这种惯性思维,患者才能放松。

然而,颠覆患者信奉已久的性恶论绝对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

在此过程中,医生必须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如果医生本人也信奉性恶论,那么他给出的回答就只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上,缺乏真正的说服力。

因此,医生必须亲身体验过人体蕴藏着的自然法则的神奇之处。也就是说,医生必须亲身经历过拒绝执行头脑提出的要求,从而遵循内心和身体的想法完成某件事情的过程。

在第5章中,我提到了抑郁症患者容易昼夜颠倒的相关问题。实际上,认为只有规律生活才能痊愈的观点大多是信奉自我控制的人提出的。而且大家必须注意,强迫患者增强体力、有计划地尝试通勤及记录每天的症状和睡眠情况等对其施加任务的治疗方法,都是违反治疗目的、强化自我控制的治疗方法。

其实,人类这种动物的忍耐力并没有强大到能忍耐没有止境的无聊的程度。抑郁症患者的疗养时间延长的原因几乎都是患者没能解除自我控制,从而陷入自我厌恶中,产生想要尽早回归社会的焦虑情绪,他们相当于陷入了一边“充电”一边“放电”的状态。

只要能解除自我控制,让内心得到真正的疗养,那么在经过“充电”需要的时间后,患者一定会感到无聊,从内而外自发地产生欲求,恢复活力,积极行动,此时昼夜颠倒的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上一章:允许自... 下一章:痊愈不...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