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

抑郁的力量  作者:泉谷闲示

惊恐障碍患者会突然产生强烈的焦虑,同时伴有心悸、气短、出冷汗、呕吐等症状(惊恐发作)。和抑郁症一样,惊恐障碍也成了很多现代人的烦恼。

在第一次惊恐发作后,很多人会认为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于是去内科等科室就诊,然而在检查后依然找不到导致身体异常的特定原因。

近年来,惊恐障碍和抑郁症的分界线非常模糊,既有同时被诊断出惊恐障碍和抑郁症的患者,也有最初被诊断出惊恐障碍,后来逐渐出现抑郁症的症状的患者。

为什么会出现焦虑情绪,担心自己会死?

在日本,惊恐障碍曾被称为焦虑性神经症,典型的惊恐发作曾被称为急性焦虑发作。从名称上可以看出,惊恐障碍最大的特点是患者会出现强烈的焦虑。

这种焦虑大多表现为担心自己这样下去可能死亡,而且由于这种焦虑无比强烈,患者还会出现预期焦虑,即担心惊恐发作会再次突然出现,这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不便。

那么,为什么患者会因认为自己可能死亡而焦虑呢?

在分析抑郁症时,我提到过“疾病是从人体内部出现的,为了向患者传递某种信息”及“疾病通过核心症状将患者引向更加自然、更加令人满意的状态”的观点。现在,请大家尝试根据以上观点来解读惊恐障碍。

神奇的是,你会发现惊恐障碍的意义在于让患者知道自己可能死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记住人终有一死

在古拉丁语中有一个警句,即“Memento Mori”,意思是“记住人终有一死”。

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用下面这句话表达过同样的意思。

不要像是能活一万年地生活。死神正窥视着你。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

这些警句告诉人们,如果忽视死亡的存在,就会忘记有限的生命是多么宝贵。

就像人们在失去空气的时候才会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在大米不足的时候才会关注到大米一样,人们在直面死亡的时候,才不得不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死亡对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现在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你在死亡时不感到后悔吗?”

我认为,如果在惊恐发作时感觉自己可能死亡的焦虑存在意义,那么它应该是在传达“Memento Mori”的意思。因此,我会对惊恐障碍患者传达我的观点。事实上,大部分患者在听后都会恍然大悟,仿佛找到了什么线索。

为什么患者容易在地铁上出现惊恐发作?

乘坐在地下行驶的地铁时患者格外容易出现惊恐发作和预期焦虑,然而乘坐在地上行驶的出租车时患者则相对不易感到焦虑。

这是因为,地上和地下的闭塞程度不同,患者对于“能否在想下车的时候随时下车”这一问题的回答也不同,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焦虑程度。

患者已经在生活中感到闭塞,仿佛正走在无法随时离开的轨道上。在这种情况下,当患者处于闭塞的真实环境中时,他们就会感到心理上和环境上的双重闭塞,出现惊恐发作。

收获今天

根据那个古拉丁语警句,我联想到的是一个拉丁语诗句“Carpe Diem”。这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留下的一句诗,意思是“收获今天”,也就是活在当下。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常被要求为将来做准备,身边充斥着不得不牺牲当下生活的情况。当然,只要生活在现代社会中,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不过,当人们心中的“天平”过分倾向于为将来做准备时,内心和身体就会“敲响警钟”。

头脑这台电脑擅长模拟,会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为了让将来变得更好,头脑就算牺牲现在也要为将来做准备。

可是,遵循自然的内心和身体重视的是现在,因此不愿执行头脑发出的“牺牲现在”的指令。如果头脑制订的计划说服力很强,内心和身体会在一定程度上妥协,然而妥协终究是有限度的。

为将来做准备的价值观的陷阱

虽然牺牲现在是为将来做准备,但如果人们每天都感受不到活在当下的满足感,内心和身体迟早会对头脑“诉诸武力”。所谓的“诉诸武力”有时会以惊恐障碍的形式出现,有时则会以抑郁症的形式出现。

在此基础上,如果头脑依然一意孤行,内心和身体就会让人患上严重的身体疾病。那时,人们将不再只是收到“记住人终有一死”的提醒,而会面临真实的死亡风险。也就是说,当内心和身体象征性地发出提醒信息时,这种信息会以心理问题的形式出现,而当只有真实的警告才能被感知时,这种信息就只能以身体疾病的形式出现了。

如今,牺牲现在为将来做准备的想法被认为是踏实、正确的,甚至已经上升到被整个社会赞美的高度。可是,请大家不要忘记,虽然为将来做准备看似是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但其实它是以牺牲现在为代价的,存在危险的一面。

日本人普遍以坚韧、禁欲和勤勉为美德,通常会因重视当下的想法产生罪恶感。可是,为将来做准备的想法其实源于贪念,寄希望于总有一天会实现梦想很可能导致宝贵的人生被浪费。

古老的警句“记住人终有一死”和诗句“收获今天”对现代人来说绝非无用。从古到今,无论在任何地方,人们只有聚焦于此时此刻,才能真切地感到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

上一章:“僵尸化... 下一章:不再只...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