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放弃“战胜抑郁”抑郁的力量 作者:泉谷闲示 |
||||
通常,现代人在患上某种疾病后,都倾向于认为自己应该与疾病战斗并将其战胜,面对抑郁症时也不例外。 可是,与疾病战斗的思维方式会阻碍抑郁症的治疗。抑郁症患者越想早日痊愈,就越容易认为自己必须战胜疾病,不能输给疾病。讽刺的是,这种想法反而会导致抑郁症久治不愈。 那么,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患者究竟应该如何思考呢? “是我想要痊愈的心情不够强烈吗?” “一天到晚躺在床上,没有创造出任何价值,我真是没用啊……” 虽然程度不同,但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会在疗养过程中产生自我厌恶的情绪。 如果运气不好遇到思想传统或不成熟的人,他们还会听到这种言论:“你之所以没法痊愈,是因为你想要痊愈的信念不够坚定!”其实,即使没有人对患者说过这样的话,不少患者也对自己有类似的看法。 于是,患者就会给自己贴上“懒惰”的标签,认为自己是因为想要痊愈的信念不够坚定,所以才无法痊愈,最终进一步陷入自我厌恶的情绪中。 想要痊愈的信念是进行治疗的动机,这是最正确的观点,不是吗?从常理来看,确实如此。患者如果自己不想痊愈,就不会接受治疗,因此想要痊愈的信念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可是,在治疗抑郁症时,患者的认知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么很遗憾,他们很可能在某处碰壁,无法继续前进。 “北风”全力以赴的方式存在局限 在现代,西方医学的基本价值观是“疾病是恶,要通过治疗进行驱逐”。如今,不仅是医疗工作者,许多普通人也被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着。 如果用伊索寓言中的《北风与太阳》进行比喻,那么这种方法就相当于“北风”的方法,即全力以赴去达到目的。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个人越努力,结果越不如人意。 西方医学将疾病当成异物,认为疾病是恶,试图利用药物等“炸弹”将其斩草除根。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局限性,就算能暂时驱逐疾病,也无法彻底斩断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这种强制镇压的方法会留下疾病复发的风险。认为抑郁症难治的观点与西方医学的方法论存在的局限性密切相关。 那么,“太阳”的方法相当于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 抑郁症包含着信息 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西方医学舍弃了几个重要的东西,如“疾病蕴含着信息”这一思维方式,以及“症状倾向于将患者引向其所希望获得的状态”这一视角。我们必须直面抑郁症,重拾被舍弃的思维方式和视角。 抑郁症传递出的信息是多层次的,既有简单、易懂的浅层次信息,如“已经勉强坚持了太久,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也有深层次信息,如“需要重新审视个体存在的基础”。而且,每个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传递出的信息千差万别,为了获取相应的信息,医生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医生都会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忽略抑郁症传递出的信息,再加上患者自己也没能接收到相应的信息,这就导致不少患者的病情始终无法好转。 尝试运用反向思维看待抑郁状态 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通常都已接受过常规治疗,也进行过足够长的疗养,因此我的治疗会从找出此前被忽略的问题开始。 第一个问题就是欠缺收集信息的步骤,第二个问题则是疗养的质量较低。 对认为应该与疾病战斗的患者来说,他们的内心和身体在疗养时仍与头脑处于对立状态。也就是说,虽然他们想要疗养,但讽刺的是,反而是他们自己主动营造出了强化抑郁状态的内部环境,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为了摆脱这样的思维方式,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反向思维,尝试顺从疾病。 具体来说,顺从抑郁症指对“什么都不想做”的抑郁情绪和积极性减退的状态放任不管。在治疗过程中,我经常告诉患者,为了提高疗养的质量,不要在疗养时责备自己,而要充分地感受抑郁情绪。不过,患者只能暂时顺从抑郁情绪这种基本症状,绝对不能顺从“想死”这种次生症状。 如果一边放电一边充电,那么充电将永远无法完成。自责就相当于放电,患者只有放弃自责的想法,相当于充电的疗养才会起效。在充电真正完成后,内心和身体才会在没有头脑介入的情况下主动产生自然的意愿。也就是说,摆脱自责想法的程度决定着疗养的质量。 笼统地说,现代人的抑郁一定与内心和身体对头脑的过度控制的逆反脱不了关系。面对逆反带来的抑郁症,全力以赴与其战斗的方法只会让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患者请暂时摆脱一切义务,尽情休息吧。果断地顺从抑郁症是用“太阳”的方法进行疗养的关键,也是得到真正的康复的必经之路。 |
||||
上一章:放弃“早... | 下一章:充分享...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