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先生”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作者:杨苡

还在天津时巴金给我的一封信里,劝我好好念书之余,说我可以去找他哥哥李尧林,说他会帮助我的。李尧林是巴金的亲哥哥,大排行行三,两人的关系特别好,巴金离开四川的家,就是和李尧林一道。后来巴金去了法国,李尧林到北平念燕京大学的外文系,毕业后就到天津南开中学教英语。我是不大会和陌生人交流的,哪敢主动去找?写了个纸条让同学冯秀娥带给他,上面写了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这事就算结了。

那时李尧林住在冯秀娥家。冯秀娥也是中西的,低我一级,但我们常在一起上课。她家里是开绸缎庄的,弟弟在南开中学念书,李尧林是他的老师,他课讲得好,特别认真,对学生也特别好,像南开许多学生一样,秀娥她弟弟也喜欢大李先生。日本人飞机轰炸,一颗炸弹落在南开,炸到了教师宿舍,大李先生没地方住了,秀娥的弟弟就向家里提出,要让他住到家里。秀娥家有地方住,同时也希望大李先生帮着孩子补习英语,就答应了。大李先生于是住到了冯家原先的客厅。之前巴金给他写信提到我,说没有妹妹,就把她当小妹妹看吧。他因为知道冯秀娥和我是同学,就让她叫我到她家见个面。

冯秀娥对我说,李先生问起你,说你怎么不去见他呢?我一时想不起,问,哪个李先生?她说,就是巴金的哥哥呀!我这才想起来。一见面他就说,以为你是个小孩子,没想到其实是大人了。那天我穿着旗袍,半高跟鞋,说大不大,倒的确不能算是小孩了。以后这意思他还说过不止一次,老提醒我说:也不小了,怎么什么事也不懂?

后来就开始通信了,而且越来越密,有时候一天就有两封,头一次一天两封信,是他写给我的。从第一次见面,到我离开天津去昆明念书,大概有半年时间,我收到的信有四十多封,我写给他的信应该更多。(他叫我在信封上面写上编号,所以我清楚记得来信是四十多封。)对巴金,当着面我都是称“李先生”,李尧林是他哥哥,就称“大李先生”,写信的时候不一样,给巴金写信,只称“先生”,写给李尧林,就称“李先生”。也不是有意的——写给巴金的信主要是说苦闷,给大李先生的信更流水账一些,多说好玩的事,吃了什么,到哪玩去了,遇到了什么人……什么都汇报。

大李先生和巴金的信,都是寄到同学叶道纯家里。有信来,她就打电话告诉我,我就让小本儿去取。小本儿是我们家的车夫,在我们家干了好多年。都是我在楼上按个铃,他就从下房那边过来听吩咐。

我和大李先生很少单独见面,只有三四次一起散步。一般情况,是说好了在我家附近的某个地方会合,跟母亲,就说是到同学家玩去了。我在学校、在家里受的教育,都是不许说假话的,在家里母亲问我什么,我都不敢隐瞒,所以我说去同学家,她都是信的。我说去找同学玩,也不是扯谎,有时真是想和同学一起跟大李先生散步的。比如有一次,我和大李先生碰头之后,就去找同学安继伦。安继伦家也在租界,有个小院,大李先生在街对面等,我就过街去按她家的门铃。晚上英租界特别安静,门铃声音很响,按了又按,听见里面安继伦和大人说话,过一阵她出来说,家里人说太迟了,不许出去。这样我就和大李先生单独去散步了。大概我按门铃时没等响完又按,大李先生笑着说,你急什么呀?我说我没急呀。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希望单独和大李先生散步。

我和大李先生没一起看过电影,都是在电影院里碰上——和一个男的去看电影,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家看电影,通常不是买当场票,在报上看了电影广告,会让下人去买某个时间的。我看电影,通常不是一个人去,不是和母亲,就是和同学一起。这时候和同学一起去的多了。在信里我会和大李先生说,要去看哪场电影。

我特别爱看电影,好多名著,我都是先看的电影,《呼啸山庄》也是,好莱坞拍的片子,叫《魂归离恨天》。刚有有声片那阵,好多电影公司都抢着拍歌舞片。米高梅、派拉蒙,还有United States Artist(中文名好像叫“联美”),都拍。我们家里原来不大让看的,后来也让了,因为并没有什么露大腿的。有一部《百鸟朝凤》,我看了三遍,还有《丹宫恨史》。这些我都会在信里说。这些过去大李先生都是不看的,老听我说,他就说,我也看看吧。

那时的电影院不是对号入座的。说来有意思,有一次看到大李先生,我坐在左半边,他坐在右半边,不久以后在另一家影院,我坐在右半边,发现他坐在左半边。在哪家影院坐哪半边,都是习惯性的,他正好和我相反。

即使发现了大李先生,我们也不会坐到一起。只是到电影散场了,我会看到他在门口站着,等我。我看电影,家里的黄包车都是在门口等着的,这时我就会过去跟车夫说,要和老师说话,让他再等着。有一次,是我已经告诉他要去昆明念书以后了,散场后他又在门口等我,对我说,我带你到海河边上去看看。走到了海河边,他指着码头说,你就是要从那儿走。

和大李先生单独在一起一共没几次,外面就风言风语的,有些传言。有天晚上我和同班同学张志清一起学骑自行车,一会儿就学会了。她忽然对我说,静如,有件事你听说了吗?——不得了的事:外头都在传,李尧林先生有一个小女朋友,有人看见两人晚上一起散步,还有人白天也看见过,说那个小女朋友就是你,你和李先生散过步吗?我说那是碰上的。的确有时并不是约好,一下就碰上了。比如有一次我和安继伦、王莲华早上散步,没走几步就遇见了大李先生。我带着我的柯达相机的,他还给我们拍了照,我回头大笑的一张,后来烧了,挺可惜的。碰上也不奇怪,因为我信里每天的事都说,要上哪去,和谁。照完相安继伦她们就笑,说真是巧,走几步大李先生就露面。

张志清说,不管怎么样,要是让你母亲知道就不得了了,会把你关起来的,那你就不能出来玩,我们也不能一起看电影了。回到家我越想越害怕,偷偷一个人哭。哭完了就给巴金写信,说这是对大李先生的污辱,怎么谈得上是love呢?多恶心?我跟张志清说那些传言,用的词就是“多恶心”。

我不知道那时是否已经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但她似乎也觉得我有点不对头了。每天下午一定的时间,我都会把房间里面对着街上的窗户打开,在留声机上放唱片,开到很大的音量。放的不是卡鲁索就是吉利唱的歌,这是我和大李先生都听过也讨论过的,我们各有所好,争执不下,我喜欢卡鲁索,他钟情的是吉利。南开中学被炸以后,他在耀华中学找到了职位,耀华也是一所私立学校,比南开的待遇要好。这时我们家已搬到了耀华里,距耀华中学不远,大李先生从他的住处去学校,都要经过耀华里六条八十一号,我们住的房子是临街的,也就是说,他每天都会从我家门前过去。我是算好了耀华下午放学的时间等着他的。

我希望他听到唱片会知道是我在等他,在放给他听。他的确也会朝楼上望过来,虽然他并不能看到我。我不会站到窗前,开着窗户在楼上和他说话更是不可能的,我只会远远地看他两眼。就这样母亲已经起疑了:怎么老是把唱片放得那么响?当然即使她到我房间里来,看我在干吗,甚至往街上看过去,也发现不了什么,因为她并不知道有个大李先生。

这是我和大李先生之间的秘密。给巴金写信,后来对母亲不是个秘密了,和大李先生通信,她一点也不知道。我和大李先生通信没多久,他就说,我们可以把信都编上号,我就给编上了,信都小心地放在一只漂亮的盒子里,一个人的时候,我会拿出来看。不仅对母亲,就是和好朋友,我也没有分享过和大李先生的秘密。和同学好友说起大李先生,是到昆明以后的事了。每次收到大李先生的信我都很开心——不只是开心,是欣喜,因为守着一个秘密,兴奋是翻了倍的,你也可以说,那就是一种幸福感吧。

大李先生没有教过我,不过我完全可以想象他和学生在一起的样子。他在南开教过的学生中,有好几个后来和我成了极好的朋友,比如黄裳、黄宗江。我们在一起当然谈论过李尧林,他们的回忆文章也让我想起当年的大李先生。在他们的印象里,大李先生讲课生动,对学生热情,就像对朋友一样。他有许多爱好,拉小提琴,听古典音乐,喜欢逛书店,溜冰很拿手……在学生心目中,他简直是个“快乐王子”式的人物(黄宗江的一篇回忆文章,题目干脆就叫《快乐王子颂》)。这些有不少在我和他的交往中也是可以得到印证的。比如音乐,他谈起来总是津津有味,虽然我们没有一起去过音乐会,听唱片也是各听各的,除非他从我们家楼下走过听到我在放唱片也算是一起听。再比如溜冰,我和他一起溜过的,不是单独,是和其他同学一起,他背着手随着《溜冰圆舞曲》滑行的样子,我们都觉得帅极了。

后来见到巴金,慢慢熟悉了,我有意无意地会拿他们兄弟俩对比。巴金穿着是不讲究的,李尧林就比较讲究,不是说穿的衣服档次高,是他注意整洁,讲究合体,所以他的学生会觉得他很潇洒,风度翩翩。巴金除了写作,爱好是不多的,李尧林则是兴趣广泛,我的印象里他是个爱玩会玩的人,这也是我觉得他亲近的一个原因。对巴金就更多的是“敬”的成分了。

事实上大李先生也有不快乐的时候,甚至可以说,他一直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的。但是我太年轻,总是我对他说我的苦闷,他是不会谈他的苦恼的。但是在信中他不止一次感叹:“什么都是irony of life(生活的讽刺)!”也不止一次让自己乐观起来:“我主张happy-go-lucky(随遇而安)。”我很清楚地记得,有次散步时他说他赞成“all or nothing(要么拥有一切,要么一无所有)”,对比“happy-go-lucky”,那是表示他不愿接受命运的安排了,但随即他就苦笑着补了一句:“对于我,就是一无所有!nothing!”

人到中年,他去世多年以后,我才慢慢能体会到他内心的苦涩。巴金《家》里的觉民是有大李先生的影子的,正像从觉新、觉慧身上可以看到大哥李尧枚和巴金自己一样。他和巴金一起离开家到外地读书,都是标准的“新青年”形象,他比巴金大一岁多,可以说还是他带着巴金摆脱旧家庭的。但是大李先生后来的情况小说里就没写了。主要是李尧枚因家里破产自杀后,大李先生和家里就没那么对立了,他觉得过去大哥担的责任要由他来承担了,每个月他都把大部分的薪水寄回四川,那边继母、弟妹一大家子的生活都是靠他的。其实他原本就不像巴金那么决绝,巴金和家里有冲突时,他总是在中间调停。他当然希望过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只是为了家人,他选择了牺牲自己,过一种清苦的生活。看得出他的窘迫,天很冷的时候,他还穿得很单薄,没钱添置棉袍,更不要说大衣。

我认识大李先生的时候,巴金已经出名了,一部《家》为他带来无数的读者。这时候巴金已经有能力帮助家里,但是大李先生希望这个弟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写作上,还是一人承担家里生活。对此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是内心很骄傲的人,不会向人诉苦。他也从不向人提及他和巴金的关系,他的学生都是很迟才从别处知道的,他们的英语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金的亲哥哥。大李先生对我提起巴金的时候也不多,我和他说《家》,他就笑着说,巴金并没有一个“鸣凤”,他也不存在一个“琴表姐”,那是四弟编的。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在冰场,他说到巴金时有一种沉思的表情。他说他最喜欢四弟,四弟勤奋用功,从小就有抱负、有信仰,愿意为信仰献身。他才是有前途的。(言下之意,他自己是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

然后他用英语说:“I'm proud of him!”。接下来的一句更让我终生难忘:“I don't want to be famous by my brother,and if I would,I want to be by myself!”。(我不愿靠我弟弟有名气,如果我想要,我要靠我自己!)

我知道人家背后总是说,李尧林是巴金的哥哥,好像这成了他的标签,这多少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但他很快又笑着用中文跟我说,四弟比我用功,他总是不停地写,我也不愿意他操心别的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路……

前面说过了,我哥走了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有说不出的孤独,遇到了大李先生之后才又开心起来。那是我一辈子难忘的几个月。只有几个月,很快我就要去昆明念书了。有一天我和几个同学在大光明电影院看日场电影,电影院人不多,开场前我老远就看见大李先生坐在左边的后排,目不斜视。有这么巧的事,我不记得是不是在信里告诉他,同学约我一起看这场Alice Faye的电影,只记得散场后我很自然地就往他那边走。他不说话,面无表情在前面走,不跟我打招呼,我也不敢叫他,只是跟在后面。走下电影院门前的大台阶了,他才站下等我。我回头让同学先走,她们就嬉笑离开了。待我走近了,大李先生笑着说,要带我去一个地方。

他带我走到了海河边。那地方离电影院并没有多远,但我真的没去过。一个人家里是哪也不让去的,天津租界以外的地方我实际上没去过几处,虽然把觉慧当榜样,事实上在母亲面前,我只能做乖乖女。我们站在海河码头一带的岸上,看见远处一艘白色的大轮船缓缓地驶去,一点点变小,最后消失,这景象带给我一种说不出来的新鲜感受。大李先生站在我身边,轻轻地说,你看,你就会坐这样的轮船离开你的家乡的。我傻乎乎问了句,你呢?他叹口气说,我迟早也是要走的。

那时候关于大李先生和我的传言已经有好一阵了,一起看电影的同学走开时嬉笑的表情,也在暗示她们猜测我和大李先生在谈恋爱。我觉得很冤枉,我认为我和他之间是友谊,不是爱情。即使真有爱情的成分,那时我也不敢承认的,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前几年还有人问我,和大李先生在一起有过电的感觉吗,拉过手吗?其实在天津时我对大李先生完全没有那方面的感觉,他是老师、兄长,我对他完全是仰视的呀。

我受的家庭教育是男女授受不亲,不要说拉手,碰都没碰过。要说的话,只有一次,他碰到过我头发。是有次在英国花园散步,他问我怕不怕蛇,怕不怕虫,我说怕得要命。他就说,你现在头发上有个吊死鬼。不是骗我,那一带有很多树,常有吊死鬼吊在半空中。我听了吓得一动不敢动,直说请他帮我弄掉,他就弄掉了。这和手拉手完全是两码事吧?我给巴金写信,把传言说了,表示对传言很气愤:他们这么说,是对大李先生的污蔑,是亵渎!

那一天很快就来了——我是说离开天津赴昆明的那天,一九三八年七月七日。大李先生不可能到码头送我,到时候家里一大帮子人要去送,而我们的交往是背着家里人的。那天上午我们见了一面,事先约好了的。平时我们约的地方或是在街对面,或是离家远点的地方,那天他就在家门口等我。英租界很安静,即使大白天也没什么人。我们从这条街走到那条街,就这么来来回回地走,一边走一边说话,走了大概有两个小时。大李先生送了我一盒手绢,一盒里装着六条,汕头产的,因为上面有手工绣的花,很贵,一盒要六元钱,以他当时的收入,他的负担,真是要咬咬牙的。(后来我母亲看见了说,怎么送那么贵的东西?我说是一位老师送的,她也没再追问。)我平时送过他巧克力,不过是一元多钱的东西。

那天他口袋里鼓鼓囊囊装满了碎纸片,他掏出来,问我知不知道是什么?我猜不出来。他说是我写给他的信。他还说,他主张信是不必保存的,似乎是解释他干吗要把信给撕了。这和他之前让我把收到的信编上号有点矛盾。按照他的嘱咐,我们每个信封背面下角都写上数字(NO.1,NO.2……),编号不就是要保存吗?一般的情形,撕碎了信是不高兴甚至是要绝交的,他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照常理推,但看不出他有什么和平常不一样的地方。其实当时我根本什么也没想,他说什么我都觉得是有道理的。他在空空无人的街道上把碎纸片抛掉,我没有什么不高兴,过后我们就继续说话,还是以往说过的话题,一样的气氛。

最后我们又回到了家门口,按门铃进去之前,我对他说:“昆明见!”而后就分手了。我并没有多少离情别绪,甚至可以说还在一团高兴当中,因为我马上就要离开束缚我的家了,而分别是暂时的,之前他就在我的纪念册上写过:

虽然离别就在眼前,但是相信不久我们就会见面的,希望我们见面时都比现在健壮。

我们约定,他不久也去昆明的。

再也想不到,这成了我和大李先生的最后一面。

上一章:给巴金写信 下一章:到昆明去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