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电影到看中旅的话剧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作者:杨苡

因为学校里的话剧氛围,我早就喜欢上话剧了,但直到三六年中旅剧团(中国旅行剧团)在天津演出,我才在剧院里看专业的演出。那之前看电影多。母亲喜欢看电影,看过了还喜欢评几句。常说的一句是“没什么意思”,特别是那些谈情说爱的(其实好莱坞片净是这样的故事),电影最后多半是男女主人公拥抱,一个大大的kiss。说归说,她还是会看。有些“不好”的电影她不许我看,歌舞片她就反对,露大腿,不像话嘛。起初还是默片,她看剧情介绍(电影院方便观众看懂故事印的),中英文的都有,她当然是看中文的,她看了再决定让不让我看。后来是有声片了,有时候她先看了才许我看,跟审片似的。

我最喜欢的好莱坞明星是瑙玛·希拉(Norma Shearer),得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还有好多次提名奖。印象特别深的是《红楼春怨》,关于英国诗人勃朗宁夫人的传记片,写她的爱情故事,她身患残疾,多年卧床,不能行走,居然因为勃朗宁的爱情重新站起来!凡有希拉演的电影我是必看的,像《红楼春怨》更是看过多遍。我爱写信,有写长信的习惯,对喜欢的人、崇拜的人,会有写信的冲动。有次看了她主演的电影后很激动,就写了一封很长的英文信。信里当然除了表达对她的仰慕、赞美她的演技之外,还说我爱我的国家,好莱坞电影里出现的中国人常常是丑化的,而她从不演辱华的电影。我还说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她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她演朱丽叶一定特别好。捎带着我还说,最好谁来演罗密欧。后来好莱坞拍了这部莎士比亚的名剧,就是希拉演的朱丽叶——当然和我的建议没关系,但我还是很兴奋,像是预言成真似的。

更让我兴奋的是,收到了那边的回信。原本没指望有什么回音的——我有时写信就是因为写信本身好玩,痛快,到老了都是如此——没想到寄来了六寸的签名照片。兴奋是可想而知的,班上同学都跟着兴奋,大家都羡慕我。只有母亲习惯性地给我泼冷水,她说那么大明星,会亲笔签名?她认定签名是印上去的。我被说得将信将疑,就算是印上去的,不能当真正的签名照,这相片在我的收藏里也够特别的了。我集了好多好莱坞明星的照片,有好几十张,可都是在一家我们称作“紫房子”的礼品店里买的(我哥知道我这爱好,还从电影公司的朋友那里帮我讨过些海报),希拉这张可是隔着大洋寄过来的。

可是我还是有点不甘心,忍不住想探个究竟,就用手指头沾点唾沫在签名上抹,结果签名的笔迹就有点洇开来。这又让我大大地开心(虽然签名“受损”有点可惜),拿去给母亲看,证明签名是亲笔。母亲对我一向不表露赞许的,就像我告诉她巴金给我回信,她也是不动声色,但我知道她心里是高兴的,能用英文写信也属于她说的学本事嘛。要说满足我的虚荣心,还要数老仆人潘爷,他报喜似的去跟娘说,还到处炫耀:美国大明星给六姑娘回信了!

九一八事变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没进电影院,我哥说的,日本人占了东三省了,还看什么电影?!我当然听我哥的,而且在我们家,少爷说话了,那还得了?!就不看呗。我母亲那阵都看得少了。后来我哥出国了,我还是不大看。中旅来了,不看电影就看话剧吧。

我们都觉得话剧是进步的。事实上话剧没什么人看,观众都是年轻人,年轻学生、小知识分子。之前也没有专业的剧团来过天津。中旅都是在不大好的电影院里演戏,好的剧院租金付不起。当时头等的影院在英租界,第一轮电影都在那里放,法租界的只能放第二轮。英租界的蛱蝶电影院有个喝咖啡的bar,挺讲究的,也有茶喝,不过是买了到座位上或是站在门口喝。它家有女招待,穿旗袍,到座位上来让人点咖啡或茶、汽水什么的,点了就留下杯托,到时候送过来。

中旅只租得起法租界的剧院,白天、晚上都演,白天的票便宜点,其实晚上也不贵,和电影票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我是一个人自己看的白天场,晚上母亲是不让出门的。

上一章:演话剧 下一章:唐若青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