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洭水、深水、钟水、耒水、洣水、漉水、浏水、 水、赣水、庐江水

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此卷立篇的共达十水。但十水之中除赣水较大外,其余都是小水。洭水即今广东北部的连江,是珠江水系河流,发源于连州以北的南岭山麓,在英德以南的连江口注入北江,全长二百七十多公里。深水即今潇水,是湘江支流,发源于湖南南境蓝山南九嶷山,不过是条三十六公里的小支流,在永州附近注入湘江,但声名却很大,古人作文,常常潇湘并称。钟水今称舂陵水,也是湘江支流,发源于湖南南境蓝山南的南岭北麓,北流在常宁附近注入湘江,全长约三百公里。耒水今仍称耒水,湘江支流,发源于湖南桂东,北流在衡阳附近注入湘江,全长四百五十公里。洣水今仍称洣水,湘江支流,发源于湖南桂东与酃县的分水岭,北流在衡东注入湘江,全长三百公里。漉水今称渌水,湘江支流,发源于江西万载,北流入湖南浏阳境,至株洲渌口注入湘江,全长仅一百六十公里。浏水今称浏阳河,湘江支流,发源于浏阳东湘、赣二省边界,北流至长沙流入湘江,全长二百多公里。 水也是湘江支流,但究系今何水,其事尚可研究,按《经》文所叙,此水很可能是汨罗江。但按《注》文琢磨, 水很可能就是汨罗江注入湘江时的一条汊道,现在由于洞庭湖和湘江下游的水道变迁,汨罗江已经注洞庭,不再注湘江了。

洲西,即蔡伦故宅 [1] ,傍有蔡子池。伦,汉黄门 [2] ,顺帝之世,捣故鱼网为纸,用代简素 [3] ,自其始也。

这段《注》文所记叙的是蔡伦造纸的故事。按蔡伦(?—121),字敬仲,桂阳(在今湖南郴州)人,是东汉的宦官,却是对中国文化极有贡献的纸的发明人。郦道元其实是看不起宦官的人,但由于用渔网造纸以代简素,在我国文化史上确实是一大跃进,所以“蔡伦故宅”及其造纸之事,也进入了他的《注》文。

【注释】

[1] 蔡伦故宅:故址在今湖南耒阳西南。

[2] 黄门:太监。东汉时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由太监充当。

[3] 简素:竹简、木简和帛绢。

【译文】

蔡洲西边就是蔡伦的故居,旁边有蔡子池。蔡伦是汉时一个太监,顺帝时,蔡伦用破渔网捣烂造纸,以代替竹简和帛,造纸术就是蔡伦创造的。

县出燃石 [4] ,《异物志》曰 [5] :石色黄白而理疏,以水灌之便热,以鼎著其上,炊足以熟。置之则冷,灌之则热,如此无穷。

这段《注》文记在建城县下,而所谓“燃石”其实就是煤炭。南朝雷次宗撰《豫章记》,其中就提及这个地区出产“石炭”。雷书等已亡佚,但《续汉志·郡国志》有引及:“(建城)县有葛乡,有石炭二顷,可燃以炊。”建城在今江西高安,其西部的萍乡,至今还是我国南方的较大煤炭产地。《水经注》是引用过雷次宗《豫章记》的(在《赣水》和《庐江水》二篇中),但此处却不引《豫章记》而引《异物志》。南方的事物郦道元所知含糊,或许他还以为《豫章记》的石炭和《异物志》的燃石是两样东西呢。

【注释】

[4] 燃石:一种遇水可以自热的石头。

[5] 《异物志》:书名。作者不详。

【译文】

该县出产燃石,《异物志》说:燃石黄白色,质地疏松,浇水就会发热,把锅子搁在上面,就可以把东西烧熟。放着就冷,浇水就热,可以无穷无尽地用下去。

上一章:卷三十八 下一章:卷四十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