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让自己孤立无援 废柴集中营人生拒绝清单 作者:pha |
||||
|
我失业后结交的朋友比在公司工作时多了不少。 原因很简单,就是体力和精力更多了。或许,我比普通人更容易感觉疲劳。 当我还是公司职员时,工作并没那么辛苦,但通勤和工作还是耗费了我几乎全部的体力和精力。 工作日的晚上,我就在家里发呆,什么也不想做,即便是周末,我也只能整天在家休息,做做积攒下来的家务。 我在公司里没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在公司以外认识朋友的机会也相当少,所以每天倍感孤单。 世上的确有人每天白天辛勤工作,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还能精力充沛地追求自己的爱好,但我认为这样的“体力怪物”是很少有的。 每个人的精力都不一样,所以你只能找寻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之所以辞职,是因为我觉得在公司工作无法让我过上正经的生活。 失业后,我最害怕自己与社会失去联系,变得孤立无援。所以,好不容易有了充裕的时间和体力,我就尽可能多地与人接触。 辞职后我会搬去东京,也是因为我在网上认识的很多朋友都住在东京。 我每天都有充足的时间上网,会写写博客、在推特上跟人聊天之类的。玩网络,自然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我还积极参加线下的网友见面会。 我在公司里没有谈得来的朋友,却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不少兴趣相投、一拍即合的朋友,我可以和他们谈论没什么人知道的小乐团。在这一过程中,我逐渐产生了“自己能否创建一个地方,让大家聚在一起”的想法,于是我创建了共享房屋。 只是,我自己是个既懒惰又没出息的人,“物以类聚”,所以我身边聚集的也以缺乏生活能力的废柴居多。什么无法工作的呀,没钱的呀,精神状态不稳定的呀,酗酒者,等等。 那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上大多数人生活方式(比如正常工作、成家立业等)的人,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 所以,我觉得这类人更需要聚集在一起建立网络。 废柴聚集在一起,也有能相互弥补的地方。例如,我们会经常交流如何以低廉的价格获得智能手机和电脑,如何在活动中获得免费食物,或者让没有住处的朋友寄食在自己家中,或者为没有工作的朋友介绍兼职工作。 我有一个在东京工作的朋友,经历了各种失败后,被公司炒了鱿鱼。因为付不起房租,不得不回到乡下父母家里。但他和父母处得不好,每天在家都很难受,于是我邀请他来东京,并对他说:“暂时来我家住吧。” 他在我家寄食了一段时间。某天有个熟人问我:“我想招些兼职人员,你知道谁有空吗?”于是我把他介绍给了那个熟人,他也因此找到了工作,成了一名员工。这是一个碰巧成功的案例。 一个人很难从根本上拯救另一个人。这是因为每个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时候只能由这个人自己解决。 但是,就算帮不上什么忙,只要能陪着对方聊聊天或吃个饭,就可以给对方带去很大的精神支持。 越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越容易把自己孤立起来,而一旦他们将自己孤立起来,就会使原本糟糕的情况变得更糟。 活着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如果把废柴聚到一起,他们死亡的可能性就会略微下降,不会那么轻易放弃活着。当然啦,即便如此,要死的人还是会死。 我在老家和在公司工作时,会感到很孤独、有闭塞感,这都是因为我在周围找不到和我一样糟糕的人。 我周围的每个人都能正常地适应社会,没有我在学校、公司和社会中感受到的那种违和感。我找不到一个和我谈得来的人。 最后,多亏了互联网和城市,我才得以结识一些废柴。 在网络和城市里,许多少数群体会建立自己的社区,并和大家分享这个空间。 如果我一直留在家乡,也不上网,就很难找到人去谈论万分之一的人才知道的小众音乐和小众作家,也很难找到谈论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的对象了吧。 或许,那些拥有多数人感觉的人,是不会为从日常接触的人当中找不到朋友而犯难的。 可是,拥有少数人感觉的人,就不得不动用各种工具来结识和自己谈得来的人。 无法适应社会中多数人生活方式(比如在公司上班或结婚生子)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 ![]() 这是因为社会的许多制度和规则都是为大多数人设计的。 但是,当大量废柴聚集在一起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彼此的不足。 弱者和少数群体才更应该努力建立联系,不让自己孤立无援。 |
||||
| 上一章:不归功... | 下一章:不关联... | |||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