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要只在脑子里想想 认知偏差人生拒绝清单 作者:pha |
||||
|
“房间乱糟糟的人,脑子也是乱糟糟的。” 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脑袋中的情况是与自己周围的环境联动的。想让周围的环境干净整洁,最好先理清自己的头脑。 到目前为止,我写的内容都以不拥有物品为中心,接下来我将尝试列举理清头脑的诀窍。 一个人只在自己的脑子里思考而不对外输出并非一件好事。 当一个人独自思考问题时,会逐渐分不清对错,或搞不清自己原本想要做什么,想法很容易变得极端或陷入僵局。 人的记忆和认知都是靠不住的。人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扭曲现实并产生错误的认知。 人可能只记得对自己有利的事或为了迎合自己而篡改记忆。 为了避免出现诸如此类的认知和思维上的偏差,除了在头脑中反复思考,最好能时不时地向外输出。 方法之一就是“将它们写在纸上”。 有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叫作“认知疗法”。 人一旦患上了抑郁症,所有的想法都会变得消极,比如会觉得“我总是不行”“我什么都做不好”“一切都完了”“前途一片黑暗”等等。 可是,这不过是疾病导致的思维偏差,并非他真的处于如此绝望的境地。 “认知疗法”是一种让人冷静地去修正此类“认知偏差”的方法。 “认知疗法”的基本做法就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心情写在纸上,仅此而已。 如果你只在自己的大脑中思考,消极的想法就会在脑海中盘旋,将你困在其中,令你无法脱身,但如果你把思考的内容写在纸上,让它们离开你的大脑,你就可以比较客观地看待它们,并能够发现其中很多的“认知偏差”。 如下页表所示,“认知偏差”主要分成这几种模式。在这里,我只对它们做一个概述,感兴趣的朋友,请自行上网查阅。 如果你重新细读了你写成文字后的想法,并尝试去除其中的“认知偏差”,就会改变以前的想法,意识到“之前的想法有点过于悲观了”“走到这一步也是无可奈何的”等,从而让自己变得积极一些。 这种认知疗法虽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但它对没有抑郁症的人也同样有用。当你感到为难、烦恼或者迷惘时,尝试把内容用文字的形式写下来,你的心情就会轻松一些,也更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 或许,养成写日记或写博客的习惯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十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〇非此即彼的思维→小小的一点失败,就会觉得全都不行。 〇过度一般化→只发生了一次不好的事,就觉得总会这样。 〇心理过滤→凡事都存在好坏两面,只看到坏的一面。 〇消极思维→受到表扬时,也消极地认为“这是侥幸”或“表扬我的人根本不清楚状况”等。 〇逻辑跳跃→毫无根据地将他人的行为与坏事联想到一起。 〇过度放大或缩小→过度夸大自己的缺点和失败,过分贬低自己的优点和成功。 〇受情感左右→所有判断都依情绪而定,比如“因为我很不安,所以必败无疑”。 〇应该句式→用“应该”和“不应该”的原则来思考问题,让自己和他人焦躁不安。 〇乱贴标签→片面地给自己贴上“我不行”的标签。 〇罪责归己→当发生什么问题时,觉得全是自己的错。 另一个输出想法的方法就是“与人交谈”。 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就算你把事情写在纸上重读一遍,当你脆弱时,也会无法判断对错,不知何去何从。这种时候,最好有人倾听你的心声,给你点建议。 如果你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可以写到互联网上。 你也可以写在博客上,如果不想公开自己的姓名,写在匿名公告栏或“发言小町”[日本人唠家常的网站。——译者]等匿名问答网站上即可。 恋爱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些在恋爱中的人看来如此特别、如此迫切和戏剧化的烦恼,在外人眼中只是一个寻常故事。 听听互联网上陌生人的意见,就能听到来自第三方清醒视角的建议,或许可做参考。 互联网上的匿名网站里充斥着各色人等真实而迫切的许多烦恼,我有时会读它们来打发时间。 我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当真是受益匪浅。比如:“在这个世界上,真是什么样的人生都有……”“站在客观的角度看非常简单的事(配偶对你实施家暴的话最好尽快逃离等),一旦自己身处其中,就会变得不知道怎么做……” 不过,如果能从自己身边的朋友那里获得建议,那就最好不过了。 所谓朋友,就是与你有着相似价值观、能从不同视角为你提供建议的人。 如果可以,最好能有几个朋友。因为如果你只有一个朋友,当你觉得这个朋友的建议不对劲时,就无法判断是你错还是他错了。 如果你能听取多个人的意见,那就多少能对“从客观角度看原来是这样的”有所理解。 如果你自己感觉不对劲,可以的话,也找几个会对你说“你不觉得这有点奇怪吗?”的朋友吧。 |
||||
| 上一章:不独占... | 下一章:不读到... | |||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