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9 自己属于高敏感度的人怎么办

人生烦恼咨询室  作者:桦泽紫苑

关键词 心理学概念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之中感觉自己“遇到一点小事都很敏感,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为什么只有我会如此敏感”,那么你可能属于高敏感度的人。

事实1 高敏感度并不是疾病

所谓高敏感度的人(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指的是天生敏感,对周围的刺激和他人的感情会做出过度反应的人,这个概念是由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博士在1996年提出的。

高敏感度属于一种“性格”倾向,也可以说是神经的过敏性和信息认知的特性。除了人类之外,还有100多种生物都存在高敏感度的倾向。

也就是说,高敏感度并不是疾病。

与他人相比“神经的传输更加敏感”,这只不过是一种特征,不应该用好坏来评判。

据说高敏感度的人占日本全部人口的15%~20%,数量非常多。和B型血的人差不多。

高敏感度并不被包括在精神科的诊断标准内。因为不会对社会生活、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也不会使本人感到明显痛苦的情况,不会被诊断为精神疾病。

如果神经极为敏感,并且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造成障碍的话,则会被诊断为“强迫性障碍”或者“惊恐障碍”等其他的疾病名称。

因为高敏感度在精神科被认为是一种“性格”倾向,所以即便你去精神科要求“治疗高敏感度症状”,就好像要求医师“治疗我内向的性格”一样,是完全做不到的。认为自己“可能具有高敏感度症状”而去精神科就诊,没有任何的意义。我再重复一遍,高敏感度只不过是比他人感知更加敏感的一种特性,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事实2 让高敏感度人群感到安心的概念

常年被“为什么自己活得这么累”这个问题困扰的人,在得知“高敏感度”的概念之后,就会了解到“原来我是高敏感度的人啊”“有15%~20%的人都属于高敏感度人群,而且这不属于疾病,我没什么问题”,从而安心下来。

心理学家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心理学概念,其目的并不是为了使人感到不安,而是为了使人感到安心。

人生烦恼咨询室
图 概念使人感到安心

行动1 不要曲解网络信息

很多人都喜欢浏览网络上的信息。但网络上的大多是“零散化”“碎片化”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之后,会使人产生“我可能属于高敏感度的人”“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的不安,甚至产生消沉、低落的情绪。

当看到与身体或心理的疾病与异常相关的信息时,千万不要挑几个感兴趣的部分草草地浏览一遍就完事,而是应该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完整地阅读。

即便是网络上关于“高敏感度人群”的信息,也大多写明了“高敏感度并不是疾病”“有15%~20%的人都属于高敏感度人群”等内容。如果能够从头到尾认真地读完的话,就不会因此而产生不安,反而会感到安心。

但容易产生不安的人往往无法完整地接收信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人只是读完标题就会想象出许多负面的内容,并因此而感到不安和担忧,失去冷静思考的能力。

除高敏感度外,包括发展障碍在内的许多疾病也都有类似的情况。

有时候即便信息的内容是正确的,但下面却会出现许多错误的评论。

比如我发表的关于精神疾病的视频,下面总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论。这些人根本没有认真地看我发表的内容,只是以先入为主的观点错误地理解了我说的话,然后因此而感到不安,并且贸然地开始发动攻击。

因此,在接收信息时必须保持冷静,不能只看片面的信息,而是应该从头到尾全部看完再做出判断。

在调查与疾病有关的信息时,完全依赖网络信息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如果以错误的信息为基础判断,只会增加自己的不安和担忧。

事实3 高敏感度人群的4个特点

高敏感度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对信息的错误理解而产生不安。

在此,让我们重新看一下高敏感度的概念,并且思考一下你是否属于高敏感度的人。高敏感度的人具有以下4个特点:

(1)思维方式复杂,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开始行动

(2)对刺激过于敏感,容易感到疲劳

(3)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容易与他人产生共鸣

(4)所有的感觉都很敏锐

如果上述4项全部符合,那么你就属于高敏感度的人。

但在这个时候肯定有人会问,“如果我符合3项算不算呢?”

请再仔细阅读一遍我上面说过的话。

“上述4项‘全部’符合才属于高敏感度的人。”只符合3项的人并不属于高敏感度人群。

像这样的“定义”必须严格遵守,因为在诊断标准之中,即便只放宽1个项目,也会使符合标准的人增加20%以上。

符合高敏感度标准中全部4项的人占日本全部人口的15%~20%,如果将标准放宽到2~3个项目的话,符合的人数恐怕将超过日本全部人口的一半。

把握全部的信息,正确地解读信息,这样你就会知道“我只符合3项,不属于高敏感度人群”。因此,完全没必要自己吓自己。

行动2 尝试自己检测高敏感度

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上述全部4项的内容,可以登录阿伦博士的官方网站自我检测,在这个网站上可以进行更加准确的“高敏感度检测”(http://hspjk.life.coocan.jp/selftest-hsp.html)。

行动3 学习应对的方法

我与音乐家和艺术家交流的时候,很多人都承认“我属于高敏感度的人”。

“对刺激比较敏感”“感觉敏锐”的特征,虽然有“容易因为人际关系感到疲惫”的“缺点”,但在从事音乐和艺术等创作活动时却是非常大的“优点”。能够感知到声音和色彩微妙差异的才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细微疑点的才能,这些敏锐的直觉感知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才能。

如果能够将这种能力作为“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就一定可以在社会活动中发挥出重要的力量。但如果选错了工作,则很有可能成为“容易疲劳的人”“容易被他人的感情影响而受伤的人”。

正如在上一节“发展障碍”中提到过的那样,症状只不过是一种特征。至于要将这种特征作为“缺点”来折磨自己,还是作为“优点”来强化自己,完全在于个人的选择。

不过,虽然我说了这么多“就算自己属于高敏感度的人也不用担心”,但肯定还是有人在意他人的想法,对高敏感度的自己感到厌恶,并因此而身心俱疲。对于这样的人,推荐采用以下的应对方法。

人生烦恼咨询室
表 应对高敏感度的方法

希望进一步了解的人

《高敏感度手册》(武田友纪 著)

难易度★

想要了解应对高敏感度的方法,本书是最佳的选择。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将“高敏感度”当作疾病,而是将其看作和“喜欢微笑”一样的性格特征,站在将“高敏感度”作为“优点”的角度进行说明。身为心理咨询师的作者本人也属于“高敏感度的人”,所以对高敏感度给人带来的影响十分了解。书中介绍的应对方法都是他本人亲身实践的内容,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关于高敏感度的说明书》(高野优 著)

难易度★

有的人当发现“自己属于高敏感度的人”之后,就会变得情绪低落、陷入消沉。对于这样的人,最好阅读一下这本书。本书之中有许多彩色的漫画,能够使人在阅读时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而且读完本书就会使人意识到“原来高敏感度也没必要这么烦恼”。

上一章:心理8 下一章:心理10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