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萧何见疑

汉高祖刘邦  作者:黄中业

萧何是刘邦的同乡,刘邦任泗水亭长时,萧何曾以沛县主吏的身份多次袒护他。沛县起兵后,萧何一直辅佐他争夺天下,在还定三秦、楚汉战争中立有大功。萧何拥戴刘邦,为刘邦成就帝业可谓呕尽了心血。然而,由于萧何功高震主,曾多次受到刘邦的怀疑。

汉王三年,刘邦与项羽在京、索一带相持不下,楚汉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这时,汉王多次派使者从前线回到关中,向丞相萧何表示慰劳。对于汉王的慰劳,萧何也没有多想什么。这时,有位姓鲍的先生向萧何提醒说:“汉王在前线风吹日晒,风餐露宿,却多次派使者来对您表示慰劳,这是对您有疑心啊。为您着想,莫如派遣您的子孙兄弟凡是能手持兵器作战的,一律到前线,如此汉王必定更能相信您。”

萧何送子弟上前线,高帝果然十分高兴。

汉高帝十一年,陈豨反叛,高帝亲自率大军到邯郸督战。这时,韩信在长安图谋造反,以为内应。吕后与萧何用计,萧何又亲自到韩信府上将他骗到宫中,把韩信杀死。高帝在邯郸闻知韩信谋反,已被吕后与萧何诛杀,特地派使者回到长安拜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食邑,派五百名士卒和一名都尉充任相国的卫队。这是任何功臣所不曾得到的特殊荣誉和奖赏,朝廷中的同僚都向他表示祝贺,唯有召平向他表示吊哀。

召平这个人,原是秦朝时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沦为平民。因家贫的缘故,召平在长安城东种瓜谋生。召平所种的瓜香甜可口,被人们称为“东陵瓜”,用他原来的封号为香瓜命名。这次,当官员们都相继向萧何表示祝贺时,召平却对萧何说:

“祸患从此就要开始了。皇上风吹日晒于野外而您却留守在朝中,没有冒战争的危险而却增加封邑,为您设置卫队,这是因为如今淮阴侯刚刚谋反于京师,有怀疑您的意思啊。为您设置卫队,这并非是对您的宠幸,望您一定要辞让不受,将全部的家财都拿出来资助军费,如此皇上的心里便会喜悦。”

萧何听从召平的计策,高帝果然大喜。

汉高帝十二年秋,黥布反叛,高帝亲自统率大军东征,从前线多次派使者回京询问相国都在做些什么。萧何因为皇上统兵在外作战,自己便尽力地劝勉抚恤百姓,将所有的家财都捐献出来资助军费,像讨伐陈豨时所做的那样。这时,有位客人提醒萧何说:

“相国,您不久就要遭到灭族了。在群臣中,您的职位是相国,功劳第一,难道还可以再往上增加吗?然而,您自从当初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已有十多年了,百姓们都亲附于您,您还是在那里孜孜不倦地为民众办事,取得民众的爱戴。皇上之所以派人多次打听您的情况,是怕您以关中摇撼汉室啊。为您着想,您为什么不多买些田地,发放一些低利息贷款来玷污自己的声誉,以表明自己想做个富家翁,而不是想要争取民心,攫取更大的权力,如此皇上对您就放心了。”

萧何采纳了客人的这个建议,皇上得知后大为高兴。

汉高帝东征黥布,胜利归来。临近长安,便有百姓拦路向皇帝上书,告发相国用贱价强购百姓的民田和房产,价值数千万。其实,这事皇帝早已知晓。高帝回到长安后,萧何拜见高帝,高帝笑着说:

“相国您就是这样利民!”

说着,高帝便把路上收到的百姓们控告萧何的上书交给他,向他说道:“您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萧何的强买民田,是听从客人的劝告,为的是使皇上免生怀疑,他是为保全自身而违心这样做的。如今皇上责怪下来,他认为这是罪有应得,也不感到委曲。非但不委曲,反而为皇上如此关心百姓疾苦而感到高兴。关心百姓疾苦,是萧何任丞相、相国以来,十多年中一直盘旋于脑海中的主题之一,从不曾有过轻心怠慢。今日皇上既然以与民争利责怪自己,何不趁机请皇上开放上林苑——这是萧何在心中考虑已久的事,过去一直未敢向皇上正式提出。于是,萧何趁此机会为百姓向皇上请求说:“长安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闲的土地,大都舍弃荒芜,望陛下能下令允许百姓入苑耕种,只收粮食,留下禾秆、麦秸作为饲养皇家禽兽的饲料。”

汉高帝闻言后大怒道:

“相国一定是接受了商人的许多财物,为他们请求我的上林苑!”于是汉高帝下令把相国交给廷尉审理,给相国戴上刑具,把他囚禁起来。

劳苦功高的堂堂相国,一言不慎便被投入狱中,这是因为汉高帝闻听相国请求开放上林苑后,很是生气。高帝心想:

我责令你为强令购买民田一事向百姓请罪,你非但不认罪,反而请求我开放上林苑,岂不是指责我封闭上林苑也是与民争利吗?

上林苑是皇家苑囿,归皇家所有是天经地义,向百姓开放则成何体统,皇帝的威严又何在?

最令汉高帝不能容忍的是,你萧何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我岂不成了不管百姓死活的桀、纣一类的君主,你萧何却成了拯救天下百姓的救星,这不明明是借此来收买民心吗?居心何在?

萧何只知道一心忠于皇上和成就他的帝业,哪里会想到这么许多。他为免除皇上的怀疑而有意或违心做过的几件事,都是别人提醒的结果,而且是事过之后也就算了,从不在这些事情上多费心思。他没有认真地多想一想:自己强买民田以自汚,不就是听从客人的建议,怕皇上担心自己是民望所归,摇撼他刘氏江山吗?而建议开放上林苑,这不正是自己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事后使百姓对自己感恩戴德么?皇帝怎能不为此而恼怒。可见,萧何并没有领会客人建议他强买民田以自污的要害所在,时时以此来警戒自己,以至于一遇到实际问题,便又把百姓疾苦与安定天下放在第一位,而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想到皇上对自己最不放心的是什么,因而激怒了皇上,自己也被囚禁起来。

萧何因为请求开放上林苑被投入狱中,他既无怨恨,也不后悔。他早已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性命投入了刘邦的帝业之中了,家族中所有能上阵的人都上了前线,全部家财都资助了军费,入狱又算得了什么?即或万一有个好歹,不也就可以从此省心了么?萧何怎么也不理解皇上为什么把自己囚禁起来,也不愿意为此而多想。囚室之中,萧何闭上眼睛静静地养神;萧何问心无愧,相信皇帝迟早会把自己放出来的。

汉高帝在一气之下把相国囚禁起来,事后他自身的感受,一点也不比狱中的萧何轻松。然而,他又不愿认错。过了几天,一位姓王的卫尉侍奉高帝,向高帝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突然把他拘禁起来了?”

“我闻听李斯任秦皇帝的丞相,有善政则归功于主上,有过错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却多收奸商的贿赂来为民众请求我的上林苑,为的是自己取媚于百姓,所以把他囚禁治罪产。”

王卫尉接着高帝的回答又说:

“如果是在职责的范围之内而又有利民众的事,敢于为民众提出请求,这才是正直地履行宰相分内的职务。陛下怎能为此而怀疑相国接受商人的贿赂呢?况且陛下与楚军相持数年,陈豨、黥布反叛时,陛下又亲自统领诸将前往征讨。当时,相国留守关中,只要他一举足则函谷关以西就不是陛下所有了。相国不在那时称王于关中为已谋利,难道会因商人的金钱来为自己谋私吗?况且秦皇帝是因为对自己的过错闭目塞听而失去天下,李斯替皇帝分担过错,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陛下为什么在怀疑相国的时候会如此浅虑啊。”

高帝听了王卫尉的议论后,仍是很不愉快。他不是认为王卫尉讲的没有道理,而是恰恰相反。汉高帝实质上是生自己的气,这事使他总是感到别扭,但无论如何,汉高帝还是得按理办事,顾全大局。这一天,高帝特地派使节到狱中赦免萧何出狱。

萧何见使者手持天子符节来赦免他,顿时激动万分。此时此刻,他感到自己似乎真是犯了什么弥天大罪,或者是遇到了意外的灭顶灾难,是天子的一道符节把他从地狱中拯救出来。或许并非如此。萧何的分外激动,是感到皇上确实是了解他、信任他。他相信皇上最终定会赦免自己的信念——这是萧何在狱中的唯一精神支柱,终于没有破灭,他怎能不激动万分呢?于是,萧何激动得顾不上一切,直向宫中奔去。

萧何这时已年过花甲,两鬓苍白,几天的狱中生活,使得萧何又苍老了许多,加之仓促入宫,衣冠不整,活像个乡间贫贱的老汉。

刘邦见平时一向谦恭谨慎、衣冠整齐的相国,如今却判若两人,白发散乱,面容苍老而憔悴,衣冠不整,赤着脚步履蹒跚地直向殿上扑来,向自己谢罪。高帝大为惊讶,一阵心酸,赶忙向前扶起萧何,眼含泪水地向前认错,说道:“相国快不可这样!这事就算过去吧!相国为百姓请求上林苑,我不允许,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相国却是位贤相。我把您囚禁起来,不过是为了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萧何仍然双手握着皇帝的两臂不放,他没有听清楚皇帝向他说了些什么,只是仰首呆望,凝噎(yē)无语。年过花甲的帝国皇帝与年过花甲的相国,当年沛县官府内外的一对挚友,在经过二十来年的风雨同舟之后,如今却在宫殿上最终地不分彼此了。那无疑是一个十分动人的场面。

四个月过后,高帝驾崩;两年过后,萧何也与世长辞。

萧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被明代人李贽称为“结主大臣”。他忠于刘邦及其事业,刘邦也信赖他,依重他。《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所载刘邦对他的怀疑乃至于将他一度囚禁,还有萧何为解除刘邦疑虑以及他在别人劝说下所采取的一些小小动作,纵然果有其事,这也是专制制度下的应有之举;对于萧何与刘邦这种拥戴与信赖的整体关系而言,那不过是一些小小的插曲而已。正因为有这些小小的插曲,刘邦与萧何的关系才是完整的、真实的、动人的,是令人可信的,也是令后人仰慕和称道的。

上一章:三 下一章:五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