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先生的学生们

帝王业与百姓家  作者:陈舜臣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

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

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

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

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

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


洛阳东南边有个登封市,再往东南方向有个叫“鬼谷”的地方。战国时期,有个大学者在这里开私塾,被人们称为“鬼谷先生”。关于这位鬼谷先生不仅姓名和出生地不详,而且还有说他活了几百年的荒诞传说。

鬼谷先生门下的弟子遍布各地、风云一时。这些弟子进山之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其中以兵家与纵横家最有名。兵家的代表人物有白起和王翦,白起威震八方,王翦横扫六国,而纵横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苏秦、张仪这两位杰出人物。虽然不清楚先生在学堂上教些什么,但从这两位弟子的业绩来看,应该是主修智力训练、谋略、辩论术等科目吧。

战国是个任人唯贤的时代。为了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各诸侯国争相招揽人才。无论出身门第如何,只要才能出众,谁都有机会出人头地。但如果不表现出来的话,即使你有才能也不被人所知。为了推销自己,需要周游各国,这就是所谓的“游说”。

只有得到任用,才有用武之地。而四处流浪的游说之士,则无异于凄惶的丧家之犬。

据说,苏秦在流浪潦倒期间,曾遭嫂子冷眼,所以才发奋努力。

张仪在楚国宰相府中当门客时,曾被怀疑偷了家传玉璧,被鞭打至半死不活,然后赶出门外。

张仪的妻子叹道:“唉,你要是没有读书游说,就不会落得这个下场了。”

张仪却张开嘴巴,问道:“喂,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当然在呀,鞭子又打不到你嘴巴里。”

“舌头还在就行,等着瞧吧!”

张仪对自己的三寸之舌非常自信。然而,当年一同求学时才华不如他的苏秦却先迎来了出头之日,在赵国受到重用。

战国七雄之中,秦国发展为超级大国,其次是楚国,而齐国紧随其后。曾经的霸主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国,合称“三晋”,但没有重新再统一,沦为了中小国家。北方的燕国虽有地理优势,但也只是一个弱小国家而已。

苏秦提出“合纵”策略而受聘于赵国,成了重臣。但他也知道,若是秦国派大军来袭,用合纵之策也难以防御,自己下台是迟早之事。

“既然苏秦主张‘合纵’,那我就提倡‘连横’。”张仪打定主意,研究出了连横的方针、理论和具体策略,但一展身手的机会却迟迟没有到来。

某日,有人劝说张仪:“何不去投奔你的同门师兄弟苏秦?”其实,这是苏秦暗中安排的。

张仪正苦于怀才不遇,于是就依言来到赵国,报上姓名,求见苏秦。但苏秦却故意怠慢他,终于出来接见时,态度也十分傲慢,让昔日同窗张仪坐在下座,并奚落道:“你明明才华过人,却如此穷困潦倒,真是怪事。我现在要给你荣华富贵倒也不难,但你似乎不太够格呀!”

张仪大怒,离开了赵国。他心想:“好吧,那我就去投奔秦王,把你打得落花流水。”他向西而行,来到秦国。但他两手空空——要宣扬自己的连横之策,需要有人引荐,否则根本见不到秦王。而要求人引荐,必须送上厚礼才行。

说来也巧,有个偶然同住驿馆的人和张仪交谈后,十分仰慕他的才华,愿意资助他:“我这里有些黄金、布匹和车马,你拿去用吧。一定要做成一番事业啊!”

张仪为自己的幸运而欢呼雀跃。他相信,只要能见到秦王,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自己一定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口吐烈焰,融化对方的心扉。

果然,张仪受到了秦王的重用。先前资助他的那个人却忽然说准备回国了。

张仪说道:“多亏了你的帮助,我才终于熬到出头之日。我正想好好答谢你呢,怎么这么快就要回国去呢?”

那人答道:“这一切都是苏秦安排的——他故意羞辱你,让你振作起来,同时又暗中派我设法资助你。”

“哦……”张仪不由得感喟。

毕竟是同门师兄弟,张仪很快就明白了对方的心思——身处战国时期,随时可能有求于人,特别是从政者,为了保身,需要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苏秦这一举措,应该含有这样的用意:他日若有事相求,还请多加关照。

于是张仪对那人说:“你回去告诉苏秦,只要他在,我又怎敢妄谈伐赵呢?”这是他对苏秦的报答。

从表面上看,苏秦和张仪的合纵连横之策激烈交锋,火花四溅,但这两人在私底下却互相通气。因此,合纵和连横两种策略才得以保持均势,维持了十五年的和平局面。

【陈说】

由于时代和地理位置的关系,有关苏秦的故事有诸多矛盾,因此有人甚至提出并无苏秦此人,倘若其事迹可信,那么他就是个超人了。

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

司马迁的见解是正确的。如果秦国首先强大起来,其他六国必然会考虑结盟,为此奔走的绝不止苏秦一人。主张合纵者众多,且皆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将其所做之事全都加在苏秦一人身上,是因为苏秦是合纵论的代表人物。

---陈舜臣《中国的历史·第二卷·蜀和楚》

苏秦作为合纵联盟首领,同时还兼任六国宰相,当然会在六国之间东奔西走。某日,途经故乡洛阳时,收到各国诸侯赠送的大量车马和财物,那队列仿佛帝王出行一般气派。就连周显王也为之恐惧,让人清扫通道,并特意派使臣迎接慰劳。苏秦的嫂子从前曾冷眼相待,而今也垂首低眉地端来饭菜。

苏秦问道:“你从前那么傲慢,现在却变得如此恭敬,为什么呢?”

嫂子老实回答道:“因为你现在地位高了,而且又有钱。”

“同样一个人,境况一变,竟连亲戚都幡然变脸——贫贱时轻视,富贵时敬畏。假如当初我在洛阳有点良田,也就知足了,又如何能成为六国宰相呢?”说完,苏秦取千两黄金赏赐给亲戚友人。从前他向人借百钱充当路费,现在则还以百金。苏秦出手如此阔绰,自然也引来猜忌。

关于苏秦和张仪的谋略和外交手段,在此不作赘述,我们来看看两人的结局吧。

秦惠王去世、秦武王继位后,张仪渐渐被疏远了。秦武王从太子时期起就讨厌张仪,群臣都知道这一点,所以经常说张仪的坏话。

张仪心想,如果继续待在秦国的话,性命堪忧。于是他向秦武王提议:“对于秦国来说,当然最希望东边各国发生战乱。齐王特别憎恨我,我所到之处,他一定会出兵讨伐。所以,请让我到魏国去,齐国必然要出军攻打魏国。如果齐国和魏国反目成仇,秦国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秦武王答应了。

就这样,张仪从秦国的险境中逃脱,投奔魏国,并当上了魏国宰相。

张仪一直离间、破坏六国的关系,尤其是齐、楚两国关系,齐王对他恨之入骨。因此,当齐王得知张仪到了魏国,果然出兵讨伐。

魏王很害怕。张仪却镇定自若地说:“我这就让齐国撤兵。”他派亲信冯喜去面见齐王。冯喜依言对齐王说道:“大王如此痛恨张仪,难道想让他立功吗?张仪在秦王面前夸口说要让齐、魏两国反目,以便秦国从中得利。现在,大王如果出兵攻打魏国,岂不是正中了张仪的圈套、让他立功成名吗?”

齐王听后就迅速撤兵了。

张仪当上魏国宰相一年后,死于魏国。这是魏哀王十年(公元前309年)的事。而苏秦早在八年前就去世了。

【陈说】

张仪这一生幸福吗?也许他自己觉得很充实而满足。但在旁观者看来,连自己平安地死去都要依靠权术计谋,不见得幸福的吧。

然,对比吴起、商鞅、苏秦的悲惨结局,张仪的寿终正寝使我们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陈舜臣《中国的历史·第二卷·蜀和楚》

苏秦晚年在齐国被重用,遭齐国众大夫妒忌,因而派人行刺。但那刺客技术拙劣,并未当场刺死苏秦。临终前,苏秦躺在病床上,气喘吁吁地对前来探望的齐王说:“我死后,请将我在人口集中的菜市场车裂示众,然后张贴如下告示:‘苏秦乃燕国奸细,在齐国图谋不轨,现其罪行败露,故处以极刑。’……这样,就能抓住行刺我的凶手。”

齐王依言行事。不久,那刺客果然来到官府,得意扬扬地说道:“是我杀死燕国奸细苏秦的,请给我些奖赏吧……”当然,他立刻被抓住斩首了。

苏秦曾和燕易王之母私通,此外还多次为燕国破坏齐国,所以声名狼藉。但《史记》却断言:“苏秦之所以名声不好,是因为比张仪先死。张仪到处说他坏话,暴露合纵策略的短处,通过贬低对方,来抬高自己的连横策略。实际上,这两人都同样是阴险狡诈之人。”

无论古今,作为一生之敌,似乎总是先死的一方算输。

苏秦、张仪两人死后,合纵连横的时代就结束了。秦国开始用武力统一天下,战国时期接近尾声。

上一章:战国『... 下一章:奇货中...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