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代而变化的消费意识

超单身社会  作者:荒川和久

在讲单身生活者的消费意识之前,我先简单概括一下消费意识的变化过程。

最近几年经常能够听到一些“人们已经丧失物欲了”这类言论。消费者们不买东西了,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着一个“×断”的词语。这个词延伸出很多词,让人觉得好像所有东西都能加上一个“断”字,而且都没有违和感。

从以使用价值为核心的“物质消费”到以体验价值为核心的“体验消费”,这一变化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的。我最初接触到这个概念是在伯德·施密特所著的《体验营销:如何增强公司及品牌的亲和力》一书中。施密特说“能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立联系,且具有体验价值的商品和交流才能打动顾客”,所以在市场活动中要采取体验式营销的方式。

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g)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 (Feel)、思考 (Think)、行动 (Act)、关联(Relate)5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体验价值可以分为“sense:感官体验价值”“feel:情感体验价值”“think:创造、认知体验价值”“act:行动、生活方式体验价值”“relate:兼容集体或文化的关联关系”这5大部分。我们应该综合使用这5个部分,来构建自己的品牌。这一观点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是相当有冲击性的观点,而且直到现在也依然通用。这一理论并不是否定商品的价值,商品当然有价值,而是说能给这个价值加码多少体验价值,让其有附加价值。

仔细想想,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就是物质消费的时代。

20世纪50年代,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购买“三大件”(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到了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3C”(彩色电视机ColorTV、空调Cooler和汽车Car)的“新三大件”又成了消费新宠。空调真正大范围进入国民家庭是在很久以后,而彩色电视机的销量却因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而实现爆发性增长,到了20世纪70年代,彩色电视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0%。

但是,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1974年日本经济自二战后首次出现1.2%的负增长,大量生产和消费的经济高速增长期终结。虽然经济出现负增长,但商品并非就失去了价值。这一时期,人们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开始从“要和大家一样”的想法转变到要“差别化、个性化”,开始关注到东西不一样的品质和价格。在这个时期,一些营销宣传中开始使用“生活方式”等这样的词,人们的消费习惯也从“要买齐别人都有的东西”变成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1975年女性时尚杂志《JJ》(日本光文社发行)创刊,1976年男性时尚杂志《POPEYE》(日本MagazineHouse发行)创刊,随后“POPEYE少年”一词诞生,成了爱美的代名词,同时时尚界还掀起了一股叫“Newtraditional”[Newtraditional,简称“NewTrad”,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在日本流行的服装样式,被认为是现代品牌热潮的起源。]的热潮。

1980年,田中康夫出版了一本《像是水晶》的小说,书中明确了消费就是自我表现的工具。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开哪个牌子的车,在哪家店里吃饭,等等,这些都是表现自己的重要标志。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发展,媒体报道的消费主要群体也从主妇变成了年轻人。

丸井百货经常半价卖一些设计师品牌的衣服,所以经常能够看到商场从开门前就排起了长队,而且排队的人不光是女性,男性也有不少。虽说是半价,但是对于当时还没什么经济能力的大学生来说,仍算是很贵的牌子。大学生买这些东西都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当时信用卡还很少见。并不是有钱才去买东西,而是先买了,之后再分期支付,一种新的购买方式就这样诞生了。这样一来,通过买东西,就能将自己的个性和自我外化出来。

穿着促销时候买来的套装,就像是武士穿的有垫肩的连体服一样,在刚开业不久的MAHARAJA舞厅畅快跳舞,在贴面舞时间和女生搭讪。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景象。明明每周都要去湘南冲浪,但偏要一动不动地等着浪来的“等浪冲浪者”以及本来就不去海边,只是为了时尚的“陆地冲浪者”也涌现出来。这个时代,走在路上的男人们都要在腋下随意夹一个小包,以彰显时尚。

顺便说一下,由HOICHOIPRODUCTIONS担任企划,原田知世主演的电影《雪岭之旅》,以及由中山美穗主演的电影《拥抱波浪》,都产生于这个时代。

当时,即便是大学生,男生也都有自己的车。因为比起真的喜欢哪个牌子的车,他们更在意的是,拥有自己的车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当时丰田推出了一款AE86(现在的DE86)的雷凌和TRUENO的车,非常受欢迎,本田也推出了Prelude XX,销售情况良好。

作为这个时代的消费标志而备受关注的就是这些“新人类”。这些“新人类”大都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1987年前后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他们这一代人不被当时的大人们理解,觉得和大人们之间有很深的代沟,现在这代人应该都已经50多岁了。实际上,这个时候“御宅族”也已经诞生了。很多时候,“新人类”和“御宅族”就像阳光和阴影一样,被放在对立的两个位置,事实上他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关于“御宅族”,本书暂不深入讨论。

人们常常误解,认为“新人类”牵动着那些个性化和自我表现的消费潮流,事实上绝非如此,反而是他们的上一代人拉动了消费。上一代人在泡沫经济的推动下,喜欢买高级车或者奢侈品,因为比起自我表达,他们更在意实现或彰显自我。可以说在这种消费“麻醉剂”的影响下,那个时代的消费观念已经有偏颇了。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可携带电话和PHS(PersonalHandy-phoneSystem,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出现了。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与人之间自我表现的消费不断重叠,逐渐向交流式消费转变。手机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使用手机得到的体验价值。

提到体验价值,很多人都认为是海外旅行或者是去一些主题公园等的非日常体验,而事实并非如此。人们买东西的目的逐渐变为通过使用这个东西得到一种体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购物行为也包含这个目的。

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交流式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除了前文提到的施密特的“体验式营销”,马克·戈贝还提出了“情感品牌”,杰伊·莱文森提出了“游击营销”,人们开始提倡,引起顾客的共鸣才是今后打造品牌的关键。市场宣传的考虑角度也开始从物质消费(重视使用价值)向体验消费(重视体验价值)转变。

2002年开始,能拍照的手机开始流行,SNS也突然人气暴涨,于是这一趋势更加快速流行。根据日本总务省信息通信政策研究所公布的《博客实况相关调查研究报告(2008年)》,2001年初,博客数几乎为零,到了2004年9月就已经突破了100万,2005年10月达到了300万。2005年7月,日本社交网站Mixi的用户突破100万,Mobage-town和Green的用户也相继在2006年和2007年突破100万。Mixi、Mobage-town和Green这3个网站的用户数也相继在2008年、2009年、2010年突破1000万。

如今,人们只能做一个接收信息的消费者群体,在当时,人们能自己主动发布信息。发挥这种作用的媒体,被称为消费者自主媒体[指消费者自己发声的媒体,也就是一些社交媒体,即由消费者或者网络用户通过论坛、博客和其他社交媒体发表对一些产品、品牌等的观点、建议、体验、评论等。可以说它来源于消费者,服务于消费者。](ConsumerGeneratedMedia,简称CGM)。

消费者开始找一些由个人发布的产品评价、服务体验等,然后再去有针对性地消费,可以说是为了满足一种交流而发生的消费行为。例如,有些人并不是为了表达自我才买衣服的,而是为了自拍买衣服,这也是一种为了交流而产生的消费行为。当然并不是说表达自己的消费已经完全没有了,只是如今消费者不会因为产品性能好就买了。只要做出好的产品,并被大众所熟知,大部分人都会买,这样的群体消费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当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体验价值,消费行为也就越来越受“个体”判断标准的影响。

上一章:消费的... 下一章:从物质...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