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因为没钱才结不了婚吗?

超单身社会  作者:荒川和久

“越来越多的男人结不了婚是因为年轻一代人的工资低,因为贫困而选择不结婚。”

最近这种认知好像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似乎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结婚已经成了消费不起的奢侈品。

确实,男性的年收入越低其未婚率就越高,而且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相比,显然男性非正式员工的未婚率更高,这一点已经在上一章中分析过。日本总务省2012年《就业结构基本调查》显示,根据雇佣类型的不同,处于35—39岁年龄段且大学毕业的男性中,正式员工[指与所在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的未婚率为25%,派遣员工[指公司和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而职员和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然后被劳务公司派遣到公司上班的职员。]、合同员工[指与所在企业签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的未婚率为67%,打零工男性的未婚率为86%。可见,35岁以上还未婚的男性大多是非正式员工或打零工的人。

在一些婚恋网站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攻击男性的言论,比如“作为一个男人,这点年收入都没有怎么能结婚呢”。听说有些男士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婚恋介绍所,却因为年收入低被拒绝注册。真是残酷啊,难道男人的价值就只取决于年收入吗?

我在面对面采访中也听到过有一些男士说不结婚的原因是没钱。若是刨根问底地追问下去,大部分人都会难为情地辩白几句就结束话题。

当然了,如果真的没钱的话,生存问题就够让人累了,根本不会想恋爱结婚的事了。要生存就得吃饭,因此就不得不把钱花在吃饭上。连吃饭都勉强维持,那自然不会有恋爱结婚的心思了。但是如果把艰难维持生计的人增多和未婚率的上升混为一谈,就会很难看清事情的本质。因为连吃饭都困难的贫困人口不论哪个年代都一直有,他们原本也不是可能结婚的人群。

根据日本总务省2012年《就业结构基本调查》,将不同年龄段、不同年收入的已婚者和未婚者分别用柱状图表示(图3-5)。

从图中可以看出,2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未婚者大多集中在年收入低的人群。但是如今这个年代,本来国民的平均初婚年龄就超过了30岁,男性在20来岁结婚的人本来就很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大部分人在20来岁时都是低收入人群。

在3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年收入一到300万日元,已婚者人数一下就上升了,40岁年龄段的情况也同样如此。可见,已婚男性都是在年收入接近300万日元时结婚的。

此外,在年收入未满300万日元的人群中,已婚者人数和未婚者人数也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在这些人当中,30岁的年龄段里依然有98万人已婚,40岁年龄段里也有103万人已婚。

超单身社会
图3-5 不同年龄段、不同年收入、已婚与未婚男性的分布情况
(有工作的男性)

来源:日本总务省2012年《就业结构基本调查》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未婚者人数和已婚者人数并没有因为年收入的差距而有特别明显的差别。可见,能结婚的男人与年收入的多少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而那些结不了婚的男人因为不想承认是自身原因导致的未婚,就归咎于年收入低。反过来,即使年收入高也未必一定能结婚。

针对这一情况,我经常用“远离汽车现象”[指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年轻人不想买车、对车没有兴趣的现象。]来打比方。

虽然现在的日本人逐渐开始远离汽车,但是对于那些住在乡下的人而言,汽车依然是必需品,因此即使没钱也会买车。但是对于住在城市里的人而言,即使没有车也能便利地生活。尤其是考虑到汽车保养费这些可能会造成浪费的支出,很多人就会选择不买车。如今的时代已经不是那个人人有车的年代了,现在即便没车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如今,即便开好车也不见得就一定能受人欢迎和尊敬。对于现代人而言,即使有能力买车,如果不喜欢车也不会去买。结婚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以年轻人为代表,男性的贫困和就业类型的不稳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日本人的未婚化和非婚化现象。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这也不是日本人不结婚的唯一原因。我们要注意的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客观情况,也应该关注男性对待婚姻的心态变化。

上一章:日本男... 下一章:男人不...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