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的差评内化成了心里的不安

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  作者:陈海贤

敏感内向者的优势和缺陷都在于敏感。作为“守夜人”,他们对危险总是分外警惕;而作为“祭司”,他们丰富的精神属性,又通过想象扩大了危险。危险从现实世界进入了想象世界,危险的来源也从野兽扩大成了人群。

这并不是说,敏感内向者对灾难的适应能力要差于外向者。一些证据表明,当幻想中的危险变成现实的灾难时,那些敏感内向者反而可能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因为他们更善于在幻想中创造意义和希望来保护自己。弗兰克在其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就讲到,集中营里,那些沉默的、精神生活更丰富的人反而会更坚强。在波兰鬼才导演拉斯·冯·提尔的电影《忧郁症》里,当世界末日真正来临时,很多平时坚强乐观的人都崩溃了,反倒是那个平时郁郁寡欢的抑郁症患者,从容平静地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真正让敏感内向者受伤的,是幻想中的危险既无法直接验证,也无法很快摆脱。于是,它变成一个人跟自己的战争,你怎么左右互搏,都无法取得胜利。有时候,它又像是一个人守着一座空城,你只是觉得危险,但并不知道敌人会从哪里过来、什么时候来。外界的风吹草动都会被知觉为敌人来袭的证据,敏感内向者就在这样持续的警惕中,精疲力竭。

幻想中的危险并非空穴来风,它们也并不是由敏感内向者的神经系统生造出来的,大部分关于“世界危险”的参数,都由人们的童年经历设定。

我有一个来访者,母亲是县里的小学教师,父亲是郁郁不得志的乡村公务员,总是喝得醉醺醺地回家。母亲对这段婚姻颇为不满,总觉得自己本应过更好的生活,所以把所有的精力和希望都投入到对她的教育中。在来访者的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夸过她。如果她没考个好成绩,母亲会指责打骂她。如果她考了好成绩,母亲会冷冷地跟她说:“不要骄傲,还有人比你好。”有一次来访者考了98分,是班里的第三名,她高高兴兴地回家把试卷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一眼,冷冷地问道:“那剩下的两分到哪里去了?”

长大后,母亲苛责的声音逐渐内化成了她自己的声音,变成了她内心的自我对话,然后又逐渐被想象成周围人的声音,把她变成了一个聚光灯下的被评价者,她开始对周围人的评价分外敏感。

对于大部分敏感内向者来说,他们真正敏感的,不是外界刺激,而是这种来自他人的评价,无论这种评价是出自事实还是来自想象。当敏感内向者环顾四周,总会发现周围的人正以苛刻的眼光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给他们差评。他们既想与人接近,又担心不被接纳,所以孤独地与人群保持着小心翼翼的距离。他们以为,他们的不安来自人群,殊不知,这些不安来自自己的内心。

上一章:敏感内向... 下一章:“敏感内...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