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一章 游走的暗礁

海底两万里  作者:儒勒·凡尔纳

人们一定还记得发生在1866年的一桩离奇事件,这件怪事从来没人说得清,也根本没法说清。且不说这件事在当时的沿海居民中以及五湖四海的公众舆论里激起多大的喧嚣,就连那些海员都万分激动。欧美各国的批发商、船主和船长们,连同欧美两地各国的政府们,都对这件事给予了最高程度的关注。

事情其实是这样的:近来,好些船只在海上遇到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纺锤形物体,时而还会闪现磷光,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迅速得多。

关于这个“庞然大物”的细节,不少航海日志的记录都极其相似——关于这个物体或者生物的结构,它运动起来惊人的速度,移动起来骇人的力量,还有它似乎与生俱来的奇特生命力。如果这是条鲸类生物,那么它的体积大大超过了目前科学对鲸鱼体积的界定。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们[1828年《鱼类自然史》作者乔治·居维叶,1788—1804年《鱼类自然史》及《鲸类自然史》作者贝尔纳·拉塞佩德,1865年《鱼类自然史》作者玛丽·杜梅里,还有几部海洋类著作的作者让·路易·阿尔芒·德·加特法日。(如无特别说明,本书中注释均为译注)]都不会承认这样一种怪物的存在——除非他们亲眼看见,除非用他们专业人士的智慧之眼看见。

选取这些描述的中间值——丢开那些保守估计,比如说这个物体的长度只有200英尺长,也抛开那些夸张的说法,比如它有一英里那么宽,三英里那么长——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个奇特生物真的存在,那么它的体积远超过迄今为止鱼类学家们所承认的最大体积。

然而它一定是存在的,既然不能证明它不存在。那么可想而知,出于人类本能的好奇心,全世界人民对这样一种超自然物的出现,是怀有怎样一种激动的情绪。想把它说成荒谬的传说故事,那对人们来说,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事实上,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尔纳希汽船公司的锡金逊总督号,也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英里处,遇到了这个游动着的庞然大物。起初,巴克船长还以为这是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暗礁;正当他准备开始测量它的具体位置时,突然两道水柱从这个不明物体上方蓬勃而出,“唰”的一声飞溅到150英尺的高空。所以,除非这个暗礁上覆盖有间歇性喷泉,不然,锡金逊总督号遇上的就是某种迄今尚未被发现的海洋哺乳类动物,甚至还会从鼻孔里喷出带气泡的水柱。

同年7月23日,在太平洋海域,西印度—太平洋船运公司的克里斯托巴尔格朗号也碰上了同样的事情。由此可见,这条非凡的鲸鱼类生物可以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实现位移——仅仅三天的间隔,锡金逊总督号和克里斯托巴尔格朗号分别在两片相距700海里的海域都见到了它。

15天之后,在距太平洋海域2000古里[古里:法国古里,约合四千米]之外,国营轮渡公司的海尔维迪亚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沙浓号在大西洋海域相遇时,在格林威治子午线以西,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的地方,分别报告发现了这个大怪物。根据这次同步观察所得的结果,估计这头哺乳生物身长至少350英尺[差不多有106米],因为它比沙浓号和海尔维迪亚号加起来都要长,两船从船首到船尾,长达百米。然而,即便是最大的那些鲸鱼,比如那些常常出没在阿留申群岛[居拉马克岛和兰居里克岛]的鲸鱼,从来没有长度超过56米的,甚至还远不到这个长度。

相关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佩莱尔号横渡大西洋时的几次最新观察报告,英曼航线的埃特纳号和这头大怪物的一次相撞,一份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军官们撰写的笔录,还有海军准将菲茨·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利德勋爵号上所测定的精准方位。所有这些报告,都激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在那些生性幽默的国家,人们把这些事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而在那些天性严谨务实的国度里,比如英国、美国,还有德国,人们对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则是非常担忧。

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个怪物已然成了人们的时髦话题。人们在咖啡馆里对它高谈阔论,在报章杂志上对它揶揄嘲讽,甚至还把它搬上了戏剧舞台。那些小报也终于逮着了好机会,捏造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奇闻逸事来。在那些发行量不多的报纸上,人们又看到了那些想象中的巨大生物,从《白鲸记》中北极海里的大白鲸“莫比·迪克”,到硕大的挪威海怪“克拉肯”——这种大鱼的触须可以缠住500吨重的巨轮,把它们拖到海底深处,可谓无奇不有。人们甚至还引经据典,搬出了亚里士多德和老普林尼的论调——因为他们也承认有这样的怪物存在;还有人搬出了彭托皮丹主教的《挪威自然历史》文摘,传教士保罗·埃纪德的游记,还有加斯蒂兰号船长哈灵顿先生的报告,他的忠诚毋庸置疑——1857年,他报告说在他的加斯蒂兰号上,看见过这条巨蛇,而这种巨蛇只在七月王朝统治时期[1830—1840年]出现过。

于是,在学术圈和各类科学杂志上,轻信派和怀疑派就展开了没完没了的口诛笔伐。人们因为“怪物的问题”而异常亢奋。信奉科学和信奉神明的新闻记者们互不相让,在这场有着纪念意义的笔墨战役中肆意地挥洒。甚至还有人为此大打出手,因为话锋已经从大海蛇的问题转向了人身攻击。

这场论战持续了六个月的时间,还没有分出个胜负。不论是对巴西地理学院、柏林皇家科学院、布列塔尼学术联合会、华盛顿史密逊学院发表的权威论文,还是对《印度群岛报》、穆瓦尼奥神父的《宇宙》杂志、皮德曼的《消息报》,甚至还有国内外的重要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社论,小报作者们都怀着一种永不干涸的狂热,一一回击。那些信奉神明的作者,还戏谑地玩起文字游戏说:大自然不会制造没头没脑的生物。[正如那些反对怪物的人,曾引用生物学家林奈的话:大自然不会没头没脑地制造生物]他们还请求当代人,不要违背大自然,而相信什么“克拉肯”、大海蛇、“莫比·迪克”和那些神经兮兮的海员的胡言乱语。最后,在一篇极具讽刺意味的社论中,最受编辑喜爱的一位作者,像希腊神话里的巨人伊波利特一般,给了海怪最后一击,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结束了它。神明战胜了科学。

1867年的最初两个月里,这个问题好像是入了土,看起来也不会再复活了,直到新的奇闻逸事又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现在所涉及的,已经不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了,而是一个真正的危险,需要非常严肃地去避开它。问题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面貌。这个怪物重新变成了小岛、岩石、暗礁,但是一块游走的暗礁,让人难以捉摸,也无从捕捉。

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尔航海公司的莫拉维安号,夜间航行时,在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位置,右舷后侧撞上了一块岩石,然而任何一张地图上都没有记录过,有这样一块岩石出现在这一带的海域。由于风的助航和它自身400匹马力的推动,船速达到了每小时13海里。所幸船身质地优良,不然的话,这艘莫拉维安号铁定要带着它从加拿大载来的237名游客一起沉入海底了。

这起意外发生在差不多凌晨5点,天快要破晓的时候。船上值班的水手们匆匆赶到巨轮的后部。他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开始勘探海面。然而他们什么都没有看见,除了一个大概600米宽的大漩涡之外。看样子水面一定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他们准确地记录了事故地点的地形,莫拉维安号继续它的航行,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明显的损失。它究竟是撞上了暗礁,还是撞上了什么海难的船只残骸呢?没有人说得清,但是后来,船的水下部分被拉去修理船舶的干船坞检查时,才发现船的龙骨有部分折断。

这事情本身已经是很严重的了,但还是可能像很多其他类似事件一样,被人们遗忘,要不是三个礼拜之后,同样的状况又一次发生。只不过这一次,由于受害船只的国籍和其所属航海公司的名声,事件引起了强烈反响。

说起英国船商古纳尔的鼎鼎大名,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位精明的工业界大佬,在1840年开通了一项贯穿于利物浦和哈利法克斯之间的邮政服务,他最初只有三艘400匹马力、载重1162吨的明轮木船。八年之后,公司的财产增长了,他拥有了四艘650匹马力、载重1820吨的大船,又过了两年之后,公司又多了两艘巨轮,无论是马力还是载重都是无与伦比的。1853年,古纳尔公司又继续取得了运输公函的特权,相继增添了一系列的大船:阿拉伯号、波斯号、中国号、斯哥提亚号、爪哇号、俄罗斯号,全部是当时航速最快、体积最大的船,继大东方号之后,海上还从未见过有这么厉害的船只通行。就这样,一直到1867年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拥有了12艘船,其中8艘是明轮船,另外4艘是螺旋桨船。

我之所以有必要把细节简明扼要地罗列一下,是为了让各位更好地知道这家公司在海运行业的重要地位,由于精明得当的企业管理,它已是举世闻名。没有一家远洋运输公司能比它运营得更妥善了;也没有一家企业能比它享有更高的成就了。26年以来,古纳尔公司的船只在大西洋上来来往往2000次,没有一次航程未抵达目的地,也没有一次航程发生延误,甚至从来没有丢失过一封信、一个人,也没有损失过一艘船。因此,即便法国的公司们对它构成了强烈的竞争,但比起其他航线,乘客们始终更乐意选择古纳尔公司的航线,这一点,从最近几年的官方统计文件中就可以看出。说到这里,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这家公司的一艘美轮美奂的大汽轮也遭遇这样的事故时,公众的反应会如此强烈了。

1867年4月13日,海面平和如画,微风顺着船只航行的方向吹拂着,斯哥提亚号航行到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位置。它在1000匹马力的推动下,以13海里43厘米每小时的速度前行着。船的转轮以完美的规律击打着海水。吃水深度6.7米,排水量6642立方米。

下午4点17分,乘客们正在大会客厅里享用冷餐酒会,斯哥提亚号遭遇了一场撞击,不算太严重,就在其船尾,左舷机轮后方。

与其说斯哥提亚号撞上了什么,不如说是它被什么东西给撞上了。撞击它的与其说是撞击器械,不如说是钻凿器械。这次撞击起初看来如此之轻微,船上的客人们都没有放在心上,直到货仓监装员们跑上甲板来大喊:“船要沉啦!船要沉啦!”

最开始,旅客们惊慌失措,但是船长安德森先生很快就让大家平静了下来。他表示危险并不是那么迫在眉睫。斯哥提亚号由密封防水隔板分成七个舱,进来一点儿水流应该不会影响太多。

安德森船长立刻去了货舱。他发现海水涌入的是五号舱,从进水速度来看,窟窿应该不小。万幸的是,这个舱内并没有大锅炉,不会立刻导致熄火。

安德森船长立即下令停航,一位水手潜入水下,检查损失情况。没过多久,就检查到轮船的吃水线下有一个两米宽的洞。这么大的洞不可能就这样忽略,斯哥提亚号就这样转轮半淹着,继续它的航行。当时它距离克里尔海峡300海里,在令利物浦人焦虑了三天之后,它终于驶入了公司的船坞。

于是,斯哥提亚号被停放在干船坞上,工程师们开始着手进行检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有一个很规则的裂口,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铁皮的开裂非常干净利落,就算是打洞钳也不一定会做到这样妥帖。所以,产生这个裂口的钻探工具,应该经历过一种非同一般的淬火——在以惊人的力量把一块四厘米厚的铁皮穿透以后,它还以一个难以理解的倒退动作迅速撤离。

这就是最近发生的那件事,它让舆论又一次沸腾起来。从这时候开始,事实上,那些离奇蹊跷的海难就被记到了怪物的账上。这个怪物就这样背起所有海难的责任,而且数目非常巨大。因为在“真理办公室”[Bureau-Véritas:法国国际船舶与航空分类公司]每年登记报废的3000艘船中,因为失去消息被算作连船带货都沉入海底的蒸汽船和帆船,数目不小于200艘!

然而不管公道不公道,这个“怪物”为那些船舶的消失承担起了罪名,也是由于它,各大陆之间的海运变得越来越危险。公众一致明确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头可怕的鲸类动物从海洋中清理出去。

上一章:没有了 下一章:第二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